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茶文化
「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客人的禮儀飲品。第一道「苦茶」又稱「烤茶」,味道苦澀,能提神醒腦;第二道「甜茶」,加入核桃片和紅糖,可口香甜;第三道「回味茶」,放入花椒和蜂蜜,香甜苦辣具全,回味無窮。相傳它的由來,與白族的師徒承傳技藝有關。
高溫柴燒 林瑞華「釉母」茶碗情
近年來,茶碗名家展現其創意與工藝的美學,博得博物館典藏、收藏家垂愛、雅士把玩;竹南蛇窯第二代林瑞華以高溫柴燒,無釉美飾,追求釉母理念,以古樸、胚土 磁化,宛若如玉、寶石的質感,呈現釉母茶碗原礦美的特性,品味茶與水在釉母茶碗內的特質,味覺、視覺的呈現,令人驚艷,讓更多人深深迷上茶道。
清明節話茶 天地造蘊黃金芽
  天地清明作物華 從冬入春,料峭春寒猶徘徊,入了清明節,天清地明潔淨清朗,陽氣日盛。天地間一年的流轉,經過冬寒的澄淨化朽,經過初春的沈靜蘊蓄,清明節氣就處在天地陰陽之氣陽轉盛、陰轉衰的轉捩點上。歲序入清明,萬物呈現...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文人茶趣:白居易種茶
盧山雲霧茶古來有名,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留下一段茶話……
蘇東坡不僅寫作詩文非常講究,喝茶也一樣講究,因此蘇東坡飲茶有三絕,即盛水要.....
名茶傳說︰老龍賜茶
蕩山位於浙江省樂清市境內,盤曲數百里,風光靈秀被譽為「東南第一山」,又因絕頂有湖,蘆葦叢生如蕩,春雁南歸常宿於此而得名。雁蕩大龍湫為中國四大名瀑,瀑布自高處沖瀉而下,猶如萬馬奔騰,聲如奔雷,十分壯觀,「龍湫茶」即產於此。
茶之根源為茶種,先天野生乃神傳之物。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名茶,最初無一不是承傳繁衍自原生茶種。著名的獅峰龍井、餘杭徑山、武夷巖茶、雲南普洱…等等,都是史前開天闢地、造山運動中,上蒼有意將其山水結構與茶樹品種涵孕其間,等待時機成熟,再點化傳送給人,啟迪人們採造與飲用的方法,經利用推廣而發揚光大。
「三癸亭」在茶亭中最老,「三癸亭」乃顏魯公顏真卿特為「茶聖」陸羽所築....
乾隆平生最愛茶 親臨茶鄉賜名
乾隆的品茶功底不凡,對製茶也作過細心的觀察,堪稱行家 。當時茶農為了感謝這位皇帝知音,就把乾隆垂青的十八棵茶樹圍作「御茶園」以資紀念。這些茶樹至今猶存,清明前後,枝葉茂盛,香氣飄逸。
茶意
很小的時候,父親兒時好友回來探親,順便捎給我們家一鐵盒茶,那茶盒是墨綠色的,上面凸出來三個字——碧螺春。當時家裏沒有蓋碗,我用一個纖長的玻璃杯沏茶。沸水中,嫩綠的葉尖齊刷刷豎直了,浮在水面上;書案上立著一個雅緻的白瓷蘭草,剛伸出兩花芽,上面總共三朵白蘭花,像美人玉指,纖細柔婉,輕輕吐著香;那過水的碧螺春就和它一起往外繚繞出一股從未聞過的清香,飄飄渺渺的,從此我就喜歡上了茶。
寧靜茶語(六)
傳說中的東方美人茶是上天巧妙安排的神奇美味。每年端午節前後,是我最期待的東方美人茶的采收期。
水為茶之母 器為茶之父
中國古代茶具,又稱「茶器」,泛指採茶、製茶、貯茶、烹茶、飲茶等使用的各種工具。明許次紓《茶疏》︰「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中國十大名茶(二)碧螺春
碧螺春,古亦作「碧蘿春」,著名綠茶之一,原產於江蘇省吳縣東洞庭山的碧螺峰上,故又稱「洞庭碧蘿春」。洞庭山位於太湖東南部,由東洞庭山、西洞庭山組成。東洞庭山又稱洞庭東山,簡稱東山,是伸入太湖中的一處半島。
中國十大名茶(一)龍井茶
龍井茶,屬於綠茶,原產於中國浙江省杭州龍井村,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純手工製造的龍井茶,需經初炒、複炒及烘焙,再放入有乾燥劑的陶瓷缸中,除去水分,方能顯現其翠綠、清香。
喝茶有「道」
在傳統文化中,中國人一向以禮為先。以茶待客便是中國的傳統禮儀之一,自宋代起已十分流行,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不僅如此,飲茶還有更深的內涵,喝茶也要講「道」呢!
中華茶文化(下)
唐朝有一個叫陸羽的人通過對茶進行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撰寫了《茶經》一書,此書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種茶、採茶、煮茶、品茶的方法,並賦予茶藝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最初的茶道。後人稱陸羽為「茶聖」。
中國人有「關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被排在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最後,但由於中國人「飯後一碗茶」的習慣由來已久,而使它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
蒸之馥之香勝梅 聞名千載陽羨茶
陽羨茶是中唐以來的貢茶,深受帝王喜歡,它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天下。中唐著名詩人盧仝在一首與茶聖陸羽《茶經》齊名的茶詩中寫道:「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可見陽羨茶之分量和魅力。宜興陽羨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行天下結茶緣的魁北克人
(shown)「茶葉之旅」。從布拉格經過印度再到中國,不同國家茶趣各異,長養他獨到的製茶與識茶之道。為顧客泡茶十萬次,他倒茶之餘也道茶,透過魁北克的茶藝沙龍與茶課堂,引領各族裔進入東方茶世界。
霍山黃芽和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年間,霍山縣新店河程家院有位叫程伯階的,子承父業做茶葉生意,倒也財源茂盛,南來北往的客商們只要熟悉他的都稱他「程茶客」。
名茶傳說︰嫩綠披毫 清香「霍山黃芽」
《史記》稱: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六霍舊壽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稱壽州霍山黃芽。六安州小峴春,皆茶之極品,明朝始入貢。自弘治七年分設霍山縣,州縣縣貢,縣戶採辦者例應匯州總進。
「能摘天上月,難采山中寶。膠南玉觀音,武夷大紅袍。」(茶諺)
《神農本草經》在序中記載道:「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自古就有神農發現茶葉之說。公元前八世紀的《詩經》記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陸羽《茶經》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的記載。中國人認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在都表明了飲茶在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席的地位。
茶韻
慵懶的午後書房,茶壺與茶杯愉悅地聊著天,一旁的凍頂烏龍茶則靜靜地當個聽眾,偶爾輕笑幾聲。突然傳來的開門聲彷彿成了休止符,讓所有聲音迅速消弭。
種田就是「種心」
(shown)從成功的商人到研究有成的農夫,吳慶鐘在人生的最高點跌倒,那時,他喪失了健康,疑惑人生的意義,於是,他在低處重燃生命的熱情,藉由耕作的過程尋回最初繫念的生命價值。
(shown)飲茶習慣在唐代宮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是皇室和後宮嬪妃時髦重要的休閒活動。法門寺地宮珍藏的唐代宮廷金銀器中,有一套十六件幾近完整無損的金銀茶具,反映了多彩的中國宮廷茶文化。
(shown)寫詩、作畫、著書、藏茶,詩人吳德亮愛茶成癡。不滿外來的咖啡竟然征服中國人三、四千年的喝茶習慣,他為了一口氣,找「茶」二十年,跑到大陸遍訪雲南六大茶山,與三千二百年普洱古茶樹對話,終得普洱茶真味。
(shown)開始種茶那年,李欽德夫妻到阿里山旅遊,看到參天神木恍然大悟應該讓茶樹回歸天然的環境。從種茶、製茶到茶理研究,李欽德認為,只有回歸天然有機的栽種方式,讓茶樹回到吸取天地精華、發揮延年益壽的藥性本色,才是種茶真義。
茶滿屋飄香,不遜於焚香。茶香得無話可說,茶湯無可挑剔,喝得喜笑顏開。連飲數杯沉浸茶境,喉舌如清泉,體內似流水。身通心暢,難得的健康休閒。要煮出茶的真味,好像要敲出完整的核桃仁一樣難。茶藝的動作只是心靈的輔助,精神的力量才 能使茶神顯身。堅守一切潔淨的禁忌,保持一派天然的純真,茶神自會來相見。石不變,刀越磨越快;茶不變,心越喝越清;道不變,人越學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