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蒸之馥之香勝梅 聞名千載陽羨茶

道井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36
【字號】    
   標籤: tags: ,

陽羨茶是中唐以來的貢茶,深受帝王喜歡,它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天下。中唐著名詩人盧仝在一首與茶聖陸羽《茶經》齊名的茶詩中寫道:「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可見陽羨茶之分量和魅力。宜興陽羨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宜興地處長江下游蘇、浙、皖三省之交的中心腹地,東部是煙波浩渺的太湖,南部是天目山餘脈,群巒起伏,風光綺麗,氣候宜人。宜興歷史悠久,古稱荊溪、荊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陽羨縣。中唐以來一直是皇家的貢茶產地,發端於宋、興盛於明的紫砂陶更是舉世聞名。

宜興的產茶歷史應早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期。成書於東漢末年的《桐君錄》中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之說。晉陵是今天常州的別稱,而自古以來常州轄區內多產茶的僅有陽羨。早在三國孫吳時代,宜興產茶就名馳江南,當時稱為「國山茶」。「國山」,即今之離墨山。據《宜興縣誌》載:「離墨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山頂產佳茗,芳香冠他種。」

唐代貢茶 芳香冠世

陽羨茶在唐朝達到了空前鼎盛。茶聖陸羽為撰寫《茶經》,曾在陽羨南部山區作了長時間的考察,認為陽羨茶「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唐朝中期,李棲筠任常州太守時,有山僧進陽羨茶,陸羽品為「芳香冠世,推為上品」,「可供上方」。

經過陸羽的推薦,陽羨茶名一天下,聲喧一時,並被納為貢茶,上供朝廷。陽羨茶又稱晉陵紫筍,也叫陽羨紫筍,每年貢茶萬兩。

據史籍記載,唐肅宗年間,每到產茶季節,常州、 湖州兩地太守便匯集於宜興茶區,朝廷特派的茶吏、專使、太監於此設貢茶院、茶舍,專司監製、品嚐和鑑定之職。採摘下來的嫩茶焙炒好,要分五批通過驛道,快馬日夜兼程,趕送京城,務必趕上朝廷的「清明宴」,謂之「急程茶」。當時詩人李郢有詩云:「凌煙觸露不停採,官家赤印連帖催……驛路鞭聲砉流電,半夜驅夫誰復見?十日皇城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

宜興陽羨茶不僅得到朝廷帝王的賞識,也備受歷代名士之盛讚。唐詩人杜甫、白居易、杜牧等均曾為陽羨茶吟詩作賦。宋代蘇東坡在「耳根洗盡功名話」以後,更是愛上陽羨香茶、甘泉,他卜居陽羨,寫下了「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的名句。

元代時,進貢的陽羨茶數量十分可觀,據《萬曆志》卷四記載:「每年貢薦新茶九十斛(一斛合今天的33.5升),歲貢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到了明代,陽羨茶依舊是貢品。明代的製茶工藝、飲茶習慣有了較大改變,葉茶(片茶)逐漸取代了末茶,綠茶製作工藝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時出現了沏泡茶的方法,並且開始用紫砂壺泡茶。

湯清 芳香 味醇

宜興山區青山逶迤,綠帶縈繞,有「茶的綠洲」美譽。(fotolia.com)

「陽羨貢茶」,產於宜興的唐貢山、南嶽寺、離墨山、茗嶺等地。據《宜興縣誌》記載:「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臨罨畫溪,以唐時產茶入貢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這也就是今天的宜興唐貢山、唐貢村的由來。

陽羨茶湯清、芳香、味醇。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讚曰:「陽羨茶」以「淡黃不綠,葉莖淡白而厚,製成梗極少,入湯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

陽羨春茶多在穀雨前採製,陽羨雪芽採摘細嫩,製作精細。外形纖細挺秀,色綠潤,銀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雅,滋味濃厚清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色綠黃亮。陽羨雪芽經高溫殺青、輕度揉捻、整形乾燥、割末貯藏等四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茶品質特徵為:外形緊直勻細、翠綠顯毫、內質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嫩勻完整。

用宜興水質上乘的金沙水泡陽羨茶,盛於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的宜興特有的紫砂壺中,早已成為「江南飲茶三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階級明顯的英國,從喝下午茶的飲食內容,就可以看出階級之別。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茶的故鄉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辦理茶體驗系列活動。9日召開記者會,文化局呂副局長宣布,「好客,上好茶」主題特展。從3月12日開始至6月12日止,透過茶中四藝、老茶新窨、老茶故事、生活茶等展覽及茶事展演,結合陶藝、竹藝、家具、柿染、工藝、服飾等文創品展出,帶領民眾認識新竹飲茶文化。
  • 茶文化淵源流長,綿亙幽深,而對於茶道的推崇從古至今,連綿不絕,耐人尋味。品茶論道自古被認為是君子所為,而茶室歷來為文人雅士相約之所。
  • 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寶塔詩,寫出了中國茶文化的意境。
  • 湖南常德的土家人,有一種招待貴客的茶叫做「擂茶」...
  • 雖說岩茶遍布武夷山地區,而最正宗的「大紅袍」目前只有六株,年產茶葉八兩,使其更顯彌足珍貴。幾年前曾有二十克「大紅袍」拍出了十八萬元的天價。
  • 茶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之一,它通過禮法使人達到修心養性、善待他人。並且品茶者能靜心、靜神,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今天,學習茶道已成為日本婦女出嫁前的必修功課,茶道文化已貫通於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古人飲茶,向來都很看重煮茶之水,稱「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清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飲茶中擇水、辨水很為重要。在古人辨水中,至今仍然流傳著數段佳話。
  • 飲茶是東方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份,近年來在西方社會也極為盛行,許多注重飲食健康的人視之為養生的一種方式。六月中旬,在華府的盛夏來臨之際,美國國家博物館佛瑞爾東方藝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和台灣駐美文化代表中心聯合舉辦的一場茶藝文化介紹會吸引了許多中西方人士。
  • (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古人云:「美酒千杯難成知己 清茶一盞可為益友」,茶道的奧妙與精髓盡在其中。3日上午在縣立圖書館白宜芳「天人合一現代茶席」講座,吸引很多茶友前來取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