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許享富台灣苗栗報導)近年來,茶碗名家展現其創意與工藝的美學,博得博物館典藏、收藏家垂愛、雅士把玩;竹南蛇窯第二代林瑞華以高溫柴燒,無釉美飾,追求釉母理念,以古樸、胚土 磁化,宛若如玉、寶石的質感,呈現釉母茶碗原礦美的特性,品味茶與水在釉母茶碗內的特質,味覺、視覺的呈現,令人驚艷,讓更多人深深迷上茶道。
林瑞華19歲跟隨父親製陶,30多年一路走來,經歷了傳統窯場凋零的轉型期;在他苦思轉型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緣,讓他對柴窯壁內的窯汗產生了好奇與興趣,多年觀察研究後,他發現低溫時柴灰中的炭素進入坯體後,能產生關鍵性的改變,與一般柴燒關注火痕與落灰的效果有所不同。
他發現進入坯體的炭素與落灰共融後,能讓沒有上釉的土胎產生質變且呈現多種釉色。為尋找窯變精粹,他苦思經營,花了近9年的時間,調整了柴窯的內部結構,用自己改良的最經濟且最環保的柴燒窯,且可使用木工廠的廢材,耗材量也少。只是一般正常的三分二,同時縮短燒柴窯操作時間。在整個過程中,人可在窯爐旁閒聊與就近操作,而操作溫度可維持超越1400度,甚至可高達1550度,在這1550°C的作品質感,不只是他長期在挖掘、收集的化石或文石裡面看到玉化的質感,甚至有超越玉的質感。其實燒更高溫會改變整個土礦逹到土質上實質的改變,就等同寶石、玉石般的材質,就稱之「釉母」。
經過高溫柴火1400°C以上的淬煉,燒出土礦本身原有的質感,每一只釉母茶碗,都是唯一無二。有著油亮的黑底、浮著玉石色斑點,比一般的茶碗更為厚重,尺寸大了些,可在手上把玩,突破大家對陶器的想像;表現人與土、火的對話,展現為有生命的茶碗,那種古樸、玉石質般的亮麗,令人愛不釋手。
好水可使茶葉展現其風韻、口感;柴燒的器皿盛水,水質變得甘甜、無澀味;釉母茶碗中捲縮的茶身,注入熱水後,慢慢地,茶葉漸漸舒展,展開本來面貌,茶香從輕淡轉而濃厚、再轉而淡薄,味、色也漸由清甘漸濃厚而平淡;猶如人生的變化,由嬰兒、壯年至老年的轉折、起伏與終止。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