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壽﹙人名﹚在《相聲表演漫談》中指出︰
「相聲佔『說』、『學』、『逗』、『唱』這四門口技,就是模仿曲藝『八角鼓』裡的特點,…這種曲種從它的形式上講,是以唱為主,以說當先。不管它是學,或者是唱,在它的正題開始之前總是先說一個鋪場的小段,說完之後才進入正題,所以它佔有『說』字。」
「它的『學』是雙學一人,名為『雙簧』;前面也使鋪場小段﹙是又說又學﹚,學是主科。『逗』是使用熟練的藝術語言技巧,引出豐富多彩的藝術笑料。『唱』是它能唱出各地不同的各種曲調。」
「相聲用不著樂器伴奏,所以它只用『八角鼓』裡的『說』、『學』、『逗』、『唱』這四門口技,來充實和豐富上演的節目。」
具體說來,「說」、「學」、「逗」、「唱」的內容是這樣的︰
*「說」
「說」——包括「說」、「批」、「念」、「講」四種手法;指吟詩、對對聯、猜謎語、解字意、繞口令、反正話、顛倒話、歇後語、俏皮話、短笑話、趣聞佚事等。
「說」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樓》、《天王廟》等。「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國》、《批聊齋》等。「念」指的是「貫口」,曲目主要有︰《菜單子》、《地理圖》、《洋藥方》等。「講」的曲目主要有︰《講帝號》以及單口相聲《解學士》、《化蠟釺兒》等。
*「學」
「學」——包括各種口技、雙簧、模擬方言、市聲,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風俗習慣禮儀。曲目主要有︰《學四省》、《學四相》、《規矩套子》等。
模擬方言,又叫「倒口」,過去也叫「怯口」,是為表現人物的愚昧憨厚。最初大多模擬河北省深﹙澤﹚、武﹙強﹚、饒﹙陽﹚、安﹙國﹚一帶的方音、方言。當時,某些北京人譏諷這些地方來京做工的人「怯」,誣為他們是「 一嘴螞蚱籽,兩腿黃土泥」的模樣,帶有明顯的鄙視成分。
後來發展到摹擬山西話、膠東話、天津話、寶坻話、唐山話,三十年代初期,又擴及上海話、蘇州話、廣東話。四十年代中期以來,又增加了學英語。後來又出現了摹擬外國味的中國話、華僑說普通話等。
也有學做小買賣的吆喝,又叫「貨聲」或是「市聲」,主要摹擬賣大小金魚兒、賣茶葉蛋、賣燻魚、炸麵筋、賣硬面餑餑、賣餛飩、賣布頭、賣估衣、賣包子的吆喝聲。
*「逗」
「逗」——就是抓哏取笑。甲乙兩人,一賓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逗捧,褒貶評論、諷刺嘲謔。曲目主要有︰《論逗捧》、《找堂會》、《老老年》等。
清末,欽英之﹙人名﹚《也是集續篇》中就曾提到相聲演員是「滑稽傳中特別人才」,形象的描繪了「逗」的藝術魅力,說︰「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云大矣!」可見,那時候的相聲已經把「說」的形式,「逗」的內容,「學」的手段熔於一爐了。
*「唱」
「唱」——演唱《發四喜》、《弦子書》、《太平歌詞》、以及《農家樂》、《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民間小調,還有學唱各種戲曲、曲藝,統稱之為「柳活」。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相聲的「說」、「學」、「逗」、「唱」,與「全堂八角鼓」有密切關係;也可以說,「全堂八角鼓」是相聲說學逗唱的「根」。因此,下文將對「全堂八角鼓」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相聲說學逗唱的影響,略做介紹。
﹙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