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詞”是用兩片竹板伴唱的北京民間小曲,是從“蓮花落”的曲調演變而來的。金受申﹙人名﹚《北京風俗曲》中指出︰
「『蓮花落』與『什不閑』腔調相同,實有分別,一個人手敲竹板唱的為『蓮花落』。幾個人分唱,加上插科打諢的為『什不閑』,又名『拆唱蓮花落』,有時還可以加鑼鼓。」
*太后賜名︰
清末,慈禧太后經常宣召民間藝人進宮演唱。有一次,召“髽髻趙”進宮演唱“蓮花落”,慈禧太后聽後大加誇讚,說︰「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賢良,頌揚的是國泰民安。」遂賜名“太平歌詞”。並召成喜、來喜等人進宮任專職教習,教太監演唱。如此傳到宮外,藝人也沿用了“太平歌詞”這個名稱。
*必修曲藝︰
過去相聲藝人開場常常演唱“太平歌詞”,成為藝人的必修課和基本功。演唱時,把兩片竹板夾在左手,運用手指和腕子的變化,發出時輕時重的連環節奏,作為伴奏。藝人稱這兩片竹板子為“手玉子”、“玉子板”。
相聲裡演唱的“太平歌詞”,既有單純敘述的《十個字》,又有文字遊戲和吉祥話的《餑餑陣》、《福祿壽喜》,還有帶故事情節的《醜妞出閣》等。基本上是七字句,最初的唱法較單調,每句前四個字是用說的,後三個字上韻演唱。這種“太平歌詞”與老調“蓮花落”相似,由於短小精幹、詼諧幽默,聽眾還能接受。
*演進歷程︰
1920年,相聲藝人王兆麟在“太平歌詞”曲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每四句一反覆,字字上韻,比老調婉轉動聽,與吉坪三﹙藝人名﹚父女赴上海大世界演出,連演一個月,大為行時,“太平歌詞”不脛而走,並灌製唱片。
三十年代末,演唱新編“太平歌詞”很多,侯寶林﹙藝人名﹚也曾經在西單商場的相聲場子向張杰堯﹙藝人名﹚學唱,他的嗓音清脆嘹亮,唱腔又有創新,聽起來婉轉多姿、韻味濃郁。
*三種表演形式︰
“太平歌詞”在地場上表演有三種形式︰第一種,邊灑字邊演唱,如《十個字》︰
「一字兒寫出來一橫長,
二字兒寫出來上短下橫長,
三字兒寫出來橫著瞧好像“川”模樣,
四字兒寫出來四角四方,
五字兒寫出來半邊兒俏,
六字兒寫出來三點一橫長,
七字兒寫出來鳳凰單展翅,
八字兒寫出來分個陰陽,
九字兒寫出來是金鉤獨釣,
十字兒寫出來一橫一豎站在中央。
十字兒添筆念個『千』字兒,趙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字兒添筆念個『丸』字兒,丸散膏丹藥王先嚐。
八字兒添筆念個『公』字兒,公道人兒數宋江。
七字兒添『白』念個『皂』字兒,田三嫂分家打過皂﹙灶﹚王。
六字兒添筆念個『大』字,大刀關聖美名揚。
五字兒添筆還念『伍』,伍子胥保駕過長江。
四字兒添筆還念『泗』,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兒添筆念個『王』字兒,齊天大聖美猴王。
二字兒添筆念個『土』,土地爺撲螞蚱——著了慌。
一字兒添筆念個『丁』字兒,丁郎刻木記掛著爹娘。」
第二種,一人獨唱。前面提到的王兆麟,他所演唱的都屬此種獨唱曲目。
第三種,對唱。這大都是在地場上演唱整段之後,另外加演的小段,如《一文錢》、《世態炎涼》、《文王掛》等。可惜這些唱詞多已失傳,僅找到幾個小段可參考。如《一文錢》︰
「甲︰一文錢,到手難,
乙︰裡面四方外面圓。
甲︰上邊倒有幾個字兒,
乙︰『國寶流通』鑄在上邊。
甲︰大人為錢高官做,
乙︰小人為錢常見官。
甲︰和尚為錢把經念,
乙︰尼姑為錢住茅庵。
甲︰鐵匠師傅也為錢,
乙︰掄錘打鐵幹得歡。
甲︰木匠師傅也為錢,
乙︰錛齒斧鋸砍半天。
甲︰瓦匠師傅也為錢,
乙︰挑水和泥帶砌磚。
甲︰石匠師傅也為錢,
乙︰風吹日曬在外邊。
甲︰剃頭的師傅也為錢,
乙︰整日價圍著椅子轉圈圈。
甲︰修腳的師傅也為錢,
乙︰天天給人把雞眼剜。
甲︰拉洋車的也為錢,
乙︰抄起把來一溜煙,一毛錢拉到山海關。」
﹙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