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裡的“現掛”有兩類;一是根據時代背景,事先略作準備,上台加以發揮。另是事先沒有準備,台上見景生情,即興編演,藝人稱之為“撞出來的包袱”。此外,甲或乙臨場發現對方出了差錯,即時予以提醒或彌補,也屬於現掛。
例如一次,1945年夏天,于世德隨老師張壽臣在天橋“撂地”作藝,表演傳統相聲《地理圖》,于在說貫口大段,正說到︰「過錦州、前所、後所、山海關…」時,突然看見場外有個小偷把右手伸到一位觀眾小掛的兜裡,沒偷到什麼東西,就溜跑了。他一分神,把後面的詞忘了,嘴裡一再重複︰「過錦州、前所、後所、山海關…」。
張壽臣發現了,故意裝做不知道,搧著扇子,像說閒話似的︰「哎啊,快到秦皇島了!」于世德馬上想起詞來,接著往下說︰「秦皇島、北戴河、昌黎、鞍山…」經此一迴旋,觀眾竟沒有察覺出紕露來。
*名家獻藝︰
1945年,侯寶林在東安市場上海遊藝社獻藝,當時正值8月18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第三天,一些市民為了洩憤,在西門外路口把兩個日本人打了一頓,成為社會新聞。侯剛散場,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天與郭啟儒表演傳統相聲《粥桃子》,有這麼一段︰
…﹙前略﹚
「甲︰正在這個時候,街坊給我送信︰「快出去瞧瞧吧,你媳婦偷兩塊炸糕擱嘴裡啦,被人家按到地下,往外掏哪!」
乙︰多難看。
甲︰我說——不管。
乙︰不管?…沒有夫妻之情!
甲︰她跟我沒有夫妻之情。
乙︰怎麼?
甲︰兩炸糕都擱嘴裡啦。你哪怕隔牆給我扔進一個來哪!
乙︰這還爭嘴哪?
甲︰雖然那麼說,我也得出去。到門口一瞧,果然是這樣。我說︰『賣麵茶的,好男不跟女鬥,好狗不跟雞鬥,你撒開她…』
乙︰跟我來!
甲︰別打我。
乙︰怎麼回事?
甲︰我打不過他!
乙︰那也得跟他支崩支崩。
甲︰我大喊︰『撒開,別打啦!』…」
說到這裡,侯寶林猛然想起昨天市民毆打日本人的情景,即興發揮,來個“現掛”︰「別打啦!她是中國人!」聽眾聽了,立刻報以雷鳴般的掌聲與笑聲。
還有一次,侯寶林與郭啟儒表演《婚姻與迷信》,說到舊式婚姻習俗,新娘進門要射三箭,然後還得邁火盆︰
…﹙前略﹚
「甲︰等新娘走過來,把酒往碳盆上一倒,火苗兒起來啦。
乙︰還怎麼樣?
甲︰新娘揪著長褲,撩著長袍,得邁過去。
乙︰這為什麼?
甲︰往後他們家日子火熾,旺旺騰騰!
乙︰啊?
甲︰這要把衣服燒了哪!
乙︰再引起火災來怎麼辦?…」
說到這兒,可巧一輛救火車從劇場外駛過,警笛長鳴,一些好奇的觀眾都站起來往外看,一時秩序大亂,這類情況演員稱之為“飛來橫禍”。侯寶林卻不慌不忙,手指窗外著火的方向,對觀眾說︰「這不定誰家又結婚哪!」頓時激起哄堂大笑,又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回來。
*時事現掛︰
四十年中期,日寇臨近潰散,軍需物資奇缺,為了垂死掙扎,強迫居民獻銅獻鐵,好多人家裡落得“銅”歸於盡。有一次,常寶堃、趙珮茹表演傳統相聲《耍猴兒》,臨場加個“現掛”︰
…﹙前略﹚
「甲︰咱倆表演一回《耍猴兒》。
乙︰那得敲鑼,帶來了嗎?
甲︰我用嘴來學敲鑼的響聲。
乙︰那多費腮幫子,你的鑼呢?
甲︰我的鑼缺了銅了。…」
第二天,可歎常寶堃就被偽警察局﹙日本轄警﹚給傳訊扣押了。
﹙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