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国相声史《相声名段之杰作探源》( 五 )

相声一二
说唱艺术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对口相声《空城计》︰
《空城计》的来源,是清代著名艺人余三胜的轶闻。王梦生《梨园佳话》载云︰
“一日,三胜扮演皇帝,引率四内侍豋场,左右应各二人对立,适此时左三右一,三胜以目暗示,冀其改也。讵意始终不悟,无可如何。于是三胜唱完之后,续唱︰‘这壁一个那壁三,还须孤王把他搬。’两句而收场。观客、后台相率大笑。”

文中提到的龙套站错位置的是一出王帽戏,而不是《空城计》。陈墨香《梨园外史》里将这则轶闻进一步做了加工,原文如下︰
“那日余三胜四个手下,三个站在一边,余三爷走上去,把那站错的顺手拉过来,当场抓词,唱的是︰‘老夫出兵运不佳,一边一个一边仨,挤眉噘嘴全不懂,还得老夫用手拉。’惹得台下人人大笑。”

余三胜是后来的名老生余叔岩的祖父,1845年是春台班的首席老生,曾创造许多悠扬动听的唱腔,表情动作也很讲究,他的这则轶闻经过艺术加工,就成了相声。因此,传统相声《空城计》又名《站门儿》。

*三人相声《扒马褂》︰
《扒马褂》讽刺的是游手好闲,吹吹拍拍的有钱人的帮闲。清代这类人被称之为“虚子”,虚伪的“虚”;民国初期称之为“驾秧子的”,“秧子”指阔少,俗称“少爷秧子”。《扒马褂》里的少爷秧子信口开河,撒了大谎,驾秧子的为了些微之利,极尽阿谀奉承、巧言令色之能事。

有人说,《扒马褂》的可贵之处在于批评市民哲学,少爷秧子说的谎言,如风把井刮跑了,烤鸭子飞啦,是根据笑话集《新镌笑林广记》里的《圆谎》改编而成的。笑话原文如下︰

“有人惯会说谎,其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说︰‘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到邻家去了。’”

相声里的“菊花青骡子掉茶碗里烫死了。”则源于明代笑话集《续金陵锁记》里的<鸡食黑驴>,原文如下︰
“一乡先生子,好斗促织﹙蟋蟀﹚,闻三牌楼有一促织﹙蟋蟀﹚,斗必擅场,遂往求之。其人云︰‘若能以所骑黑驴相易,方可不顾银也。’因爱之甚,乃曰︰‘古人尚以妾换马,何惜一驴乎?’相易归家,方持盒而玩,乎跳于地被鸡食之,乃顿足大怒曰︰‘一匹黑驴被鸡食之,可恨,可恨!’闻者莫不大笑。”

改编为相声的《扒马褂》,把“黑驴”改为“青骡”;“鸡食之”改为“掉茶碗里烫死了”。

在相声改编的过程中,着重塑造两个人物︰一是云山雾沼、信口开河,常被人问的张口结舌的“少爷秧子”;另是少爷秧子的“帮闲”。为了借少爷的马褂穿几天,摆摆阔气,只好傍着少爷,想方设法替人家圆谎。有时张口结舌,丑态百出。

这段相声里还有个人,相声术语叫做“腻缝儿的”,在上面两个人物中间穿针引线,使之处于对立状态,组织一连串的“包袱”,引起酣畅的笑声。

﹙待续﹚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北京图书馆藏有清代前因居士手稿本《日下新讴》一百六十首,其中一首描述民间艺人在杂耍馆作艺的情形︰“万年茶社好风光,杂耍纷陈欢乐场。八角鼓停碟子李﹙人名﹚,象声接上画眉杨﹙人名﹚。”诗下有注︰“万年茶园,在鼓楼前,常以各班演剧。如遇无戏之日,则陈杂耍,然非技之最精者,不能登场供应。碟子李,画眉杨,皆杂耍中著名专精一技之人也。”

    这里提到的“象声”,就是后来单口相声的一种。

  • 民间艺人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不论“撂地”还是茶馆、书场,哪里挣钱多就奔向哪里。张笑侠﹙人名﹚《相声总论》载云︰“相声以前只是在王公府第中的堂会中有,外间少见。后来学者众多,堂会又少,实在不足维持生活,慢慢的便在台上说。又过了几年,便跑到天桥地场上说去了。所以有一般人全管他们说相声的叫做‘叫花子’的。”

    其实,从子弟票友转变为自食其力的艺人,和流落街头的“叫花子”完全是两回事。

  • 相声的“柳活”属于学功跟唱哏。它是在天桥“撂地”形成的。

    清末,天桥“撂地”表演的技艺,除练把式、耍大刀、盘杠子、拉硬弓、独角戏、学口技、数来宝、拉大片、说评书、唱渔鼓外,还有单人做滑稽表演的。这类艺人凭借巧舌如簧,能说善唱,精于表演,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

  • 有关滑稽的演出诞生于清末,由浙江杭州杜宝林在表演“卖梨膏糖”时,说唱朝报新闻添加笑料而成。随后,江笑笑﹙人名﹚吸取北方相声、“双簧”的表演方式,丰富了这种单人滑稽说唱,并由地场转到戏园子,称之为“小热昏”、“独角戏”。1920年流传到上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由一人或二人表演的滑稽独角戏,鼎盛时期拥有一百多个班社。
  • 侯宝林表演“柳活”,紧紧抓住某些著名演员声腔造型和表演特色,学得逼真、神似,常常是学两、三句就能要下“好!”来。

    侯宝林最拿手的“柳活”很多,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改行》、《三棒鼓》等。其中1962年,《关公战秦琼》正式演出,受到广大听众热情赞扬,可以说是侯宝林表演“柳活”的巅峰,并曾灌制唱片发行国内外。到了1990年10月,侯宝林就以《关公战秦琼》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 侯宝林谈及表演心得时曾说︰“艺术离不开美学,相声艺术也不例外。”我们前辈有四句口诀︰“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生而不紧,熟而不油。”
  • 相声溯源,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不论就整体艺术还是具体的相声段子,追溯源流都是十分困难的。这里选择了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活”在内的十几段传统相声,略予追溯它们的变迁与来历,旁及当时的社会态势,作为一种小民历史的佐证。当然,对于数以百计的传统相声数量来说,区区十几段的比例所占甚小,只能窥全豹于一斑。
  • 先说这个相声源流的背景,从隋唐到清末,封建制度分科考选文武官吏,整整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05年方才废除。因此明、清两代,文科考选士每三年一次,考试题目就是八股文。八股文的文体,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构成。从起股到束股,又分为互相排比的两段,一共八股。
  • *对口相声《卖挂票》︰
    1931年《戏剧月刊》第五期刊登郑剑西的见闻录,介绍了这么件事︰
    “谭鑫培晚年,除了堂会,戏馆子是不大露的。忽有一次广德楼日戏,贴他的《碰碑》,午后一点已经把戏园子四周上下,挤个水泄不通。好些人来不及吃饭,买了干点心充饥,还不敢喝水,怕解溲,就不能再占老地盘啦!饶是这样,一张条凳还是挤好些人,只要有好戏听,也就不觉其苦。”
  • *对口相声《找堂会》︰
    传统相声中以豆腐为表现对象的共有三段,即《磨豆腐》、《猪吃豆腐》、《找堂会》。九十年前,豆腐是最便宜的素菜之一,上不了宴会席面。当时,曲艺艺人组成班社,除了街头或茶园作艺外,还常常到官宦人家走堂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