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相声《卖挂票》︰
1931年《戏剧月刊》第五期刊登郑剑西的见闻录,介绍了这么件事︰
“谭鑫培晚年,除了堂会,戏馆子是不大露的。忽有一次广德楼日戏,贴他的《碰碑》,午后一点已经把戏园子四周上下,挤个水泄不通。好些人来不及吃饭,买了干点心充饥,还不敢喝水,怕解溲,就不能再占老地盘啦!饶是这样,一张条凳还是挤好些人,只要有好戏听,也就不觉其苦。”
“我的朋友石君那天坐在池子里,越到后来人越多,连窗户上都爬满了。戏唱到‘大轴儿’,天也黑下来了。谭老板大概还没有来,台上垫些个《逛灯》、《请医》一路的小戏。这时候,又有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头子,抹着一脑门汗珠,挤进小池子来找座。”
“伙计说︰‘这哪儿还有地方啊?桌子上都没有放茶盅的地方啦!’那老头子四下里看看,也真没办法,可是眼看好戏快上啦,又舍不得走,没奈何,就跟我的朋友石君商量︰‘您劳驾就请抬一抬腿吧!’石君问︰‘干麻?’他说︰‘让我蹲在桌子底下吧,反正有得听就得听,劳驾,劳驾!’石君瞧他这么大岁数,央告的可怜,就让出一条腿来,让他猴儿地下。”
“他谢了又谢,蹲下去了。好容易等到快八点,台上七郎的魂子上啦,台底下那么些人,立刻鸦雀无声。那个老头子半天不言语,这会儿却拍着石君的大腿说︰‘劳驾,您把腿往回靠一靠。’石君以为他闷在桌子底下,受不了啦,就想让他透透气。正说着,堂鼓响了,接着起冲头,导板头,胡琴也响了,等到老谭唱完‘…黄昏时候’,台底下崭齐的一声‘好’!这时,那个老头子早从桌子底下钻出个脑袋来,用嘶哑的声音喊了一声‘好’!又缩进去了。当时把石君吓了一跳。”
“以后,凡是老谭使一个好腔,他就站出来喊一声,一直到戏打住,散了座,他才颤巍巍的从桌子底下出来,对石君咂咂嘴说︰‘真过瘾哪!’石君问他︰‘累吗?’他说︰‘不累,听这出好戏,委屈着蹲一下子,也算不得受罪,可是您刚才要不让我把那声好喊出来,那可真憋得我肚子疼呢!’”
“买蹲票”是生活里的实事,“买挂票”也是这样。据《梨园外史》载云︰“春台班开戏第四日,胡喜禄唱《玉堂春》,看戏的客座人山人海,后面来的人没有地方,用粗绳子把板凳悬在戏楼的栏杆上,打着秋千看戏。众人不看戏了,都来看这稀奇的景致。”
这本来就够新奇的了,到相声里,更夸张成︰“挂着一百三十二位,连动都不动。”这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对口相声《当行论》︰
过去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商家称为“当铺”,能够当多少钱,视抵押品的估价而定。而“当铺”所开表明抵押钱数的到期凭票赎回的单据,叫做“当票”。用抵押品向“当铺”借钱,叫做“当当”。过期不赎,抵押品归当铺所有,叫做“死当”。
“当铺”里站柜台的大都学徒出身,从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珠宝玉器、古玩字画,得有鉴别真伪的过硬本领。对各种皮货,只需口吹、手摸,就能分清高低档次。传统相声《当行论》就是评点当行活动的。
*对口相声《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诗、酒、花,是过去文人的七种爱好。这段相声是由有关“抚琴”、“下棋”、“画扇面”、“学羲之”四个民间笑话融合而成的,知识性与娱乐性较强。一方面,传播了有关古琴、象棋、书法、国画的常识;另方面,讽刺了那些自许“名家”,冒充“权威”的人。
尤其整个段子顺畅、自然、生动,使人有“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连串来”之感。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