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相声《找堂会》︰
传统相声中以豆腐为表现对象的共有三段,即《磨豆腐》、《猪吃豆腐》、《找堂会》。九十年前,豆腐是最便宜的素菜之一,上不了宴会席面。当时,曲艺艺人组成班社,除了街头或茶园作艺外,还常常到官宦人家走堂会。
按一般习惯,管吃管喝,还付给一定的报酬和赏钱。如果饭菜特别好,可以少付一些报酬。如果碰上演出行业不景气,也可以只管饭,不付报酬。因此,找堂会,首先要问︰“是八大碗还是海参席?”看看差事美不美?艺人常说︰“卖艺就是为了这张嘴啊!”
《找堂会》是“撂地”艺人根据生活经历与体验创作的。它讽刺的是那些社会渣滓——靠跑合拉纤从中牟利的掮客。这种人凭一张嘴,茶馆、书馆里转,赚佣金,讨赏钱,至不济也要骗上几个车钱,喝杯蹭茶,抽根蹭烟,属于“以剥削艺人而活”的角色。
由于艺人们对他们非常反感,编成相声,也就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段相声主要通过“贯口”,渲染跑合的能说会道,虚张声势,花言巧语,骗人上钩的丑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口相声《对春联》︰
这段相声是张寿臣根据李德锡的传本丰富发展而成的。他曾说︰“当初李先生和张德泉使响了这块活,传到我这儿又经过加工。”在这个“子母哏”的段子里,甲乙二人有同样的文化素养,谈古论今,头头是道,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乙出上联,甲对下联,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脱口而出,应答如流,或是假作搜索枯肠,张口结舌,无非是为抓哏取笑。尤其是“象声”词的运用,具体、形象、恰切,颇有独到之处。
*对口相声《夸住宅》︰
这段相声是数趟子的“贯口”段子,“垫话”运用的是岔说的手法,通过四字对句的方式,描绘了孔雀台、阿房宫、卧龙沟、大观园的景色。进入“正话”,又通过对大门内外、前廊后厦、东西配房以及装饰摆设的夸张描绘,生动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式住宅的宽敞、古朴、幽静、雅致。最后历数各种钟表名称,抖响“包袱”,耐人思索,饶有兴味。
《夸住宅》注重辞藻,文学性强,属于“清门”相声,至于“垫话”的呈现则因人而异。
*对口相声《文昭关》︰
这段相声是根据生活中的故事加工而成。大弓《梨园话旧录》里说︰
“清末,谭鑫培﹙人名﹚应上天仙﹙人名﹚之聘来津,配演名伶赴站迎接,谭却漫不为礼,且谓︰‘当面恭维人者,暗地必骂人。’因颇招怨谤,群思有以报之。”意思是指这位谭先生,先前对于大家到车站接他来天津演出并不领情,还冷言冷语说︰“会当面说人好话的,必定在背地里骂人。”于是招到大家怨恨,便想找机会整治他。﹚
“会谭之跟包未至,暂由该园代备。群以金贿跟包,嘱检理一切道具时,设法挫之。”不多时发现,原本应该跟来帮谭先生打点上台配备的“跟包”助手还没来,只好暂由园方代备。此时大家便以金钱来贿络这位助手,交代他在准备谭先生道具的时候,要想办法让他出丑!
“是晚谭演《文昭关》,伍子胥例应配剑,而跟包反挂以刀。”当天晚上谭先生演出《文昭关》一剧,原本主角伍子胥应该是配剑的,可这位行头助手却反而给谭鑫培挂上把刀。
“谭出场时已侦知为刀,然犹从容豋场。其子小培操琴,见状大窘。”到了谭鑫培出场时已知被配上了刀,但他还是从容豋场了,而他的儿子小培刚好在场上操琴伴奏,看到这副光景是非常的困窘。“乃谭唱至︰‘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时,改为‘过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滚油熬,腰中空挂二尺刀,眼前的仇人杀不了。’台下采声雷动。”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