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冬令進補 去病強身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訊】自由時報 文/廖浩欽

由飲食調補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做法,這是進補的由來。

大寒是最重要的節氣,也就是立春前的15天,在今年是國曆1月20日。

提醒大家,可藉由中藥的調補,保健養生。

中醫有句古話:「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溫」,指的就是「瘟病」,也就是陽春3月至夏季常發生的熱病,流行在長江中、下游及南方,也包括了台灣地區。

從現代醫學來看,以春季流行的輪狀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為主,病症以發熱、呼吸道感染與腸胃道症狀為大宗。

古代並沒有注射疫苗等主動免疫的方法,面對來勢洶洶的流行性感冒及輪狀病毒感染,往往死傷慘重。經過歷代醫家的努力,衍生出由飲食調補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做法,這也是冬至進補的由來,後代再衍生出「白露到好轉骨」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理論。

但演變到現代,冬天進補卻只淪落到一飽口福的目的,只為口感而無療效的亂補一通,至為可惜。

事實上,現今社會仍有許許多多的父母為了小朋友一天到晚感冒而煩惱,也有許多的子女為了年高雙親抗病力弱而擔心,卻不曉得透過簡單的冬季調養,可以有效解決這些惱人的問題。

冬令進補並不是只有冬至吃湯圓而已,最最重要的節氣就是大寒,也就是立春前的15天,在今年是國曆1月20日。

大寒是冬季中最冷的1日,以萬物而言,皆是把養份搬至體內最深處以度嚴寒,理論上,能將藥穀精華吸收完全,充實體魄,有效預防來年瘟癘的侵害。

老年人的腎精已衰、脾陽不振;小朋友的脾土嬌嫩、肺氣不固,皆是屬於易感冒的族群,卻在體質上有所不同;若能夠在大寒之日,溫補脾土兼顧肺氣,即使不加入補腎藥,也能使腎水充盈,有利於老年人的抵抗力。

不方便食補的族群,可使用方便的科學中藥。以薏苡仁、砂仁、人參、茯苓、白朮、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甘草等藥材,加入糖飴所製成的「建參方」,能預防來年的感冒,減少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發作;也可使小朋友脾胃大開、增加體重。

中藥的調補不同於現代疫苗,並非只針對某種特定病源作預防,而是全面性的提高機體免疫力,所以沒有現代疫苗「單一有效」的弊病。但也不代表疫苗接種沒有意義。

例如流感疫苗的接種,雖然在接種後,會有數日的類感冒症狀,但對於降低流感重症死亡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能有效降低流感的症狀及病程,這就是中藥所不及的地方。

防疫的手段是越多越好,吾人若能接受現代的免疫接種,再加上傳統食補,或科學中藥的體質調理,不僅在疾病的預防有效,更能對調理體質及改善生活品質有重大幫助。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忠明中醫診所院長 )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