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新科技解密維梅爾名畫原貌 驚現藏在牆裡的訊息

文/洛林·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 翻譯/陳遇
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又譯楊·維梅爾)的作品《窗邊讀信的少女》(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約1659年。正在德國德勒斯登歷代大師畫廊(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的工作室接受修復。(Jürgen Lange/SKD博物館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7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位年輕少女站在敞開的窗戶前,全神貫注地讀著一封信。在畫面前景的桌子上,一只盛著水果的盤子看似倒了,幾顆水果掉到一條鮮豔又充滿編織圖案的「地毯」上。或許,這名女子匆匆地放下水果盤,只為了想趕快讀這封信。

亦或者,這幅畫《窗邊讀信的少女》(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的作者,也就是荷蘭著名的畫家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又譯楊·維梅爾)畫上了這條地毯和水果盤,即為了將觀眾拉入畫中情境。就如他在畫面右邊加入的大片綠色天鵝絨簾幕,同樣也是為了引導我們進入畫裡。簾幕的綠色和少女衣服的綠色相互襯托。

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窗邊讀信的少女》,約1659年。油彩、畫布,82.8 x 64.4公分。(Klut/Estel/SKD博物館提供)

除了顯眼的紅色和綠色外,畫面整體看起來相當中性。大量空白的背景讓我們感覺到這位女孩的孤單,更加凸顯她對信件內容的關切。

近350多年以來,無數遊客走訪德國德勒斯登的歷代大師畫廊(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後見到了這幅名畫,觀賞後的心得也大略如此。不過,最新的研究卻發現,這幅畫的場景和它在1659年剛離開維梅爾畫室時的樣貌並不相同。確實,長久以來這幅畫的作者和內容困擾了無數專家。

一份大禮

這幅畫自1742年就列入了歷代大師畫廊的收藏。同年,薩克森選王侯暨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Augustus III)從巴黎的卡里尼昂親王(Prince Carignan)購買了三十幅畫作,而《窗邊讀信的少女》則是這批交易附贈的大禮。

當時的維梅爾在荷蘭之外較不為人所知,因此人們誤以為這幅畫是林布蘭(Rembrandt,或譯倫勃朗)的作品。從那之後,又先後有人以為這幅畫是林布蘭畫派的成員所做,又或是林布蘭的學徒所繪,甚至有人還以為是和維梅爾同樣在台夫特(Delft)工作的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所做。儘管多年來有部分藝術學者相信這幅畫就是維梅爾的作品,卻仍不被多數人認同;直到了一百多年後的1860年代,才正式認定《窗邊讀信的少女》是維梅爾的作品。

躲在牆裡的天使

1979年,一項X光片掃描結果顯示,維梅爾原先在畫面右上角畫上了一個天使丘比特的輪廓。丘比特右手持著弓箭,左手高舉起來。這種丘比特形像的構圖在維梅爾的其他三幅室內畫中也可以看到,像是在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站在小鍵琴前的女子》(A Young Woman Standing at a Virginal)。根據該博物館網站,這種丘比特畫風源自於1608年一本書籍的插畫,象徵忠貞不渝的愛。

多年來,各界普遍認為是維梅爾自己將《窗邊讀信的少女》背景牆上的丘比特塗掉的,因此也沒有嘗試過清掉蓋在上面的顏料。

直到了2017年,當這幅畫送去維護保養時,在一次顏料層分析中,工作人員意外發現描繪邱比特的顏料和蓋在上面的牆壁顏料年代相距數十年之久。因此,不可能是維梅爾自己將丘比特抹掉的。這時,修復工作人員才意識到他們可以刮掉上面的顏料塗層,找到維梅爾原始的構圖。現在普遍認為是由於品味和流行改變,以致後人將丘比特蓋掉了。

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窗邊讀信的少女》,約1659年。攝於2019年5月7日,修復工程進行到一半的狀態。(Wolfgang Kreische/SKD博物館提供)

對於今天的古畫修復師來說,要清除蓋在上面的漆需要很大的耐心。為了確保原畫不被破壞,他們必須在顯微鏡下用手術刀非常小心地一塊一塊剔除上面的塗層顏料。

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窗邊讀信的少女》,約1659年。攝於2020年1月16日,圖畫修復中的狀態。(Wolfgang Kreische/SKD博物館提供)

歷代大師畫廊在2020年1月16日公布了修復工程的進度。從公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邱比特自信滿滿地站在畫面中,神氣十足,或許因為等了270年終於可以再度露面。不僅如此:當這幅畫正式修復完成,我們將看到畫中的這位少女不只是靠著窗外的光閱讀書信,而是依著滿滿的愛。

自今年(2021)6月4日起,新修復完成的《窗邊讀信的少女》將成為德勒斯登茨溫格宮(Zwinger)特展《約翰尼斯·維梅爾:反思》(Johannes Vermeer: On Reflection)的重頭戲。更多展覽資訊請參閱。◇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美術愛好者可能會感到訝異,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竟然收藏數量如此龐大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這是因為魯本斯經常替國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1605—1665年)作畫,有絕大部分的收藏來自於此。另外,西班牙一位出色的藝術大師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也受到魯本斯許多影響。
  • 英國鄉村的綠草、藍天和風景如畫的小屋散發出田園詩一般的清新恬淡,這份美妙在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筆下栩栩如生、不可磨滅。這位最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善於觀察、細緻描摹,他的作品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而持久的聯繫。
  • 19世紀末,著名海景畫家愛德華‧莫蘭(Edward Moran)繪製了一系列大膽又富有想像力的畫作,紀念美國重要的海事事件。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