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世界名畫《乾草車》:留住英國田園風光

十九世紀著名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年)留下了許多作品,他的畫筆將英格蘭正在消失的田園生活鑄成永恆。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唐薇 譯
《乾草車》,1821年,約翰‧康斯特勃繪製。布面油畫。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英國鄉村的綠草、藍天和風景如畫的小屋散發出田園詩一般的清新恬淡,這份美妙在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筆下栩栩如生、不可磨滅。這位最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善於觀察、細緻描摹,他的作品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而持久的聯繫。

康斯特勃特別喜歡童年時代薩福克郡(Suffolk)的風景。他的畫作《乾草車》最受推崇,乃是英國藝術的傑作之一,現為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

早期英國浪漫主義

[▶:尼爾‧加德納(Daniel Gardner)於1796年繪製的《約翰‧康斯特勃肖像》(20歲時)的細節。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康斯特勃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家裡經營玉米和煤炭生意,年輕時就加入了家族企業。他的家庭背景與他日後的藝術成就看似並無關聯。康斯特勃最初對繪畫的興趣只是紳士般的休閒方式,後來他結識了一位著名的藝術收藏家,從而欣賞到一些古代大師畫作,這促使他想要接受正式的藝術培訓並以此為職業。他的家人同意他的想法,康斯特勃於是去英國王家學院學習。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的創作受到了上一代風景畫家的影響,尤其是英國的湯瑪斯‧蓋恩斯伯勒(Thomas Gainsborough);荷蘭人雅各‧凡‧雷斯達爾(Jacob Van Ruisdael)和揚‧范‧戈恩(Jan van Goyen);以及法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揚‧西伯雷茨(Jan Siberechts)。

康斯特勃成年後主要生活在倫敦,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英格蘭。他的早期作品反映了他在德比郡(Derbyshire)和湖區(Lake District)的旅行。而家鄉薩福克的風景總是令他流連忘返。康斯特勃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應該把自己的地方畫得最好——繪畫只不過是感情的另一種說法。」在他的「六英尺」畫作中,最常見的是斯托爾谷(Stour Valley)和戴德姆谷(Dedham Vale)的景色,這兩個地區今天稱作「康斯特勃鄉村」。

創作「六英尺」之大的風景畫很不尋常。他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評論界的讚譽和贊助。這類規模的作品通常用於歷史和宗教的主題,學術藝術界認為這些題材最重要,而肖像畫次之,風景畫又排在更後面——因為風景畫不強調與人相關的主題,所以不被看作是高雅藝術。在這種情況下,康斯特勃出於經濟原因也畫了一些肖像,但他真正喜歡的是描繪風景。他的大型風景畫作提升了這一流派。

名作《乾草車》

《乾草車》,約翰‧康斯特勃爾於1821年完成。布面油畫;130.2 cm x​​185.4 cm。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乾草車》是康斯特勃的第三幅「六英尺」畫作。1821年,他在倫敦工作室完成了這部作品,總共用了不到五個月。康斯特勃在1816年結婚後搬到了倫敦,但還是會回到薩福克郡的東伯格霍爾特(East Bergholt)避暑。《乾草車》的場景就取自那裡。當時康斯特勃無法在現場創作大型作品,他便借助十年前繪製這一地區的詳細繪圖和油畫草圖來進行構圖和畫出初步草圖。在最後的大幅帆布上作畫前,他繪製了同等大小的油畫草圖,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油畫《乾草車》中馬車的細節。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圖畫的中央是一輛前去運乾草的空馬車。馬車的前輪在穿過磨坊池塘的淺灘時向右轉。遠處能看到收割乾草的農夫。有些人用叉子將乾草吊進馬車,還有一個人在磨鐮刀。乾草是冬季的動物飼料,收割和運輸乾草是鄉村的常規活動。像這樣馬車駛過淺灘的日常場景是17世紀荷蘭和法蘭德斯藝術家鍾愛的主題。代表作之一是彼得‧保羅‧魯本斯的《海特‧斯蒂恩的清晨景色》(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康斯特勃曾專門研究過這幅畫。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海特‧斯蒂恩清晨景色》(A View of Het Steen in the Early Morning),約1636年。面板油畫;131.2 cm × 229.2 cm。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乾草車》取材的地點是斯圖爾河畔(River Stour)的弗拉特福德(Flatford)。畫布右側有一角紅磚,代表弗拉特福德磨坊。這台磨玉米的水磨由康斯特勃家族經營。在康斯特勃出生前,他的父母就住在那個磨坊裡。

在畫作左側,有一座顯眼的小屋。它有紅色的屋頂、白色的牆壁、冒煙的煙囪。這座農舍是佃農威利‧洛特(Willy Lott)的家,出現在康斯特勃的許多作品中。如今,小屋和弗拉特福德磨坊成了很受歡迎的旅遊景點,由慈善組織「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正式名稱為國家名勝古蹟信託)擁有和維護。

油畫《乾草車》的真實場景——英國弗拉特福德。(Mel Thompson/Shutterstock)
斯圖爾河畔弗拉特福德磨坊的全景。(Chris Lawrence Travel/Shutterstock)

康斯特勃作品的一個特點是構圖平衡。在《乾草車》中,右側的一艘小空船與威利‧洛特的小屋和乾草車相對。馬具的紅色點綴與豐富的綠色相得益彰。池邊的小狗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馬車,而小狗彎曲的身體則巧妙地配合了池塘的弧線。

正在消失的氛圍

(左)威利‧洛特(Willy Lott)農舍的細節,以及(右)田野裡收割乾草的人以及弗拉特福德磨坊(Flatford Mill)磚塊的細節,出自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821年的《乾草車》。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第一眼看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幅畫是以傳統方式創作的,它代表了典型的田園夏日。事實上,康斯特勃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表現力在他那個時代是與眾不同的。不僅如此,《乾草車》所反映的田園生活方式在1820年代已經不太常見,大師的畫筆將那一份淡泊寧靜定格在畫布之上。

除了選用大型畫布以外,《乾草車》的色彩和紋理也很獨特。通常,藝術家在欣賞古代大師風景畫之後受到啟發,會複製他們的棕色色調。然而,古代大師們最初並沒有使用如此渾濁的顏色。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於爐火與煙氣中的圖畫漸漸褪色。康斯特勃的風景畫以寫實見長,他經常使用明亮的綠色。他還喜歡快速塗抹,甚至在某些地方大膽地刮掉顏料,使得風景更加逼真。

《乾草車》的原標題是《風景:正午》(Landscape: Noon)。畫布上閃爍的光芒反映了畫家在捕捉大氣條件方面的天賦。這幅畫充滿了自然主義的寫實細節,但也體現出對於農業勞動和鄉村生活的浪漫主義感觸。19世紀,工業化席捲英國,人與自然的諧和關係受到城市化和污染的威脅。康斯特勃的繪畫傳遞了一股懷舊情緒,因為那個寧靜的英格蘭正在消失。

王冠上的寶石

2014年的展覽「康斯特勃:大師的成長」,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一名員工在《乾草車》旁。(Carl Court/Getty Images)

《乾草車》一經展出便受到好評,但未能售出。當時,兩位到訪英國的法國藝術家對於《乾草車》的自然主義特色感到震驚,其中一位是浪漫主義畫家希歐多爾‧傑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他們回國後稱讚康斯特勃和他的繪畫,令這幅畫名聲大噪,康斯特勃後來將其賣給了一位英法畫商,後者在1824年的巴黎沙龍上展出此畫,引起轟動。為了表彰康斯特勃的《乾草車》及其另外兩幅參展作品,法國國王查理十世授予他金質獎章。

《乾草車》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王冠上的寶石之一。美術館前策展研究員艾米麗‧伯恩斯(Emily Burns)表示,這幅畫呈現了「一個安靜、溫柔、令人放鬆的場景,真正震撼了風景畫界」。

康斯特勃堅信,藝術家應該畫出與他們有深厚個人聯繫的圖景。他抵制時尚潮流和學制,忠於自己和心中的藝術願景。康斯特勃不僅改變了風景畫的發展進程,而且在流行文化中創造了典型且持久的英國鄉村形象。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藝術顧問,居住在紐約。她撰寫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美術愛好者可能會感到訝異,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竟然收藏數量如此龐大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這是因為魯本斯經常替國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1605—1665年)作畫,有絕大部分的收藏來自於此。另外,西班牙一位出色的藝術大師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也受到魯本斯許多影響。
  • 19世紀末,著名海景畫家愛德華‧莫蘭(Edward Moran)繪製了一系列大膽又富有想像力的畫作,紀念美國重要的海事事件。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