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救世古鑑】

這些小善行在上天眼中並不小 天道善報不會終止!

作者:懷忍忍整理
小善行在上天眼中並不小,天道善報不會終止!(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善有善報的價值觀是一種普世價值,在中華文化中極受到崇尚標榜。然而善報的事蹟不一定是表現在外的轟轟烈烈的舉動,可能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操守高道德標準的自我要求。一起來看發生在清朝的兩件事蹟。

孝友大魁

蘇州的吳松甫先生(名鐘駿),是一位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長者。他在庚寅和辛卯年間擔任蘇州藩署的教職,當時梁恭辰(《北東園筆錄》的作者)隨在蘇州任職的父親前往,和仲兄一同受業於吳松甫先生。

藩署的書屋非常狹小,仲兄與吳先生隔著一間房,而梁恭辰則天天陪伴在他的身邊超過兩年。他感受到吳先生為人寬厚敦實,從不疾言厲色,即使談笑間偶爾開些玩笑,也始終保持正直嚴謹。他平生沒有其它愛好,唯獨熱愛收集書籍,甚至不惜借錢來購買。他常常手抄書籍,幾乎不曾停下。他說,若無法考中進士,將來便以抄書為生。

吳先生是壬午年的舉人,後來參加己丑年的會試。他私下表示,如果不中進士,未來或許只能謀得一個教職。有個相士看了他的面相,評說:「吳先生學問甚佳,但外貌平平,可能僅能擔任教官。」

辛卯冬天,吳先生準備赴京趕考,辭別了教館。梁恭辰的父親資助了他的旅費。不料,他的兄長在年底去世,家中無多餘錢財,加上歲暮將至,連喪禮都難以辦理。無奈之下,他將所有的旅費拿出來辦理兄長的後事。房東也立刻上門催租,吳先生一時陷入困境,無以為生。而梁恭辰與仲兄身在藩署,對他的境遇毫不知情。

新年過後,吳先生來到藩署,消瘦憔悴,沮喪寫滿臉上。兩兄弟感到驚訝,便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吳先生泫然淚下,說:「我的旅途已無法成行,教館又已辭掉,現在生活無著,該怎麼辦呢?」梁恭辰聽了他的近況也感到憂悶。

當時,梁恭辰先母鄭夫人在歲末給了他們一些壓歲錢。梁恭辰與仲兄商議,決定將這筆錢拿出來幫助吳先生。同班的還有其姑父邱藜輝和林慶枯兩位,他們得知後,也慷慨解囊,大家合力湊成一百銀元,讓吳先生得以成行。

四月二十九日,傳來了吳先生高中狀元的喜訊,消息迅速傳遍蘇州,人們傳為佳話。梁恭辰認為,由困難而得通達,本屬常理,但像吳先生這般迅速回報的,實屬罕見。如果當時他吝惜手中的錢財,不為兄長辦理喪事,即使能成行,也未必會如此順利;即使中試,也未必能考取第一名。

到了甲午年,吳先生以修撰身分來閩主持鄉試;乙未年又主持湖南的鄉試;丁酉年則擔任福建學政,隨後升任大司成(掌理國子監教育之事),成為宮廷詹事府(東宮)的學者。後來聽聞他赴浙江視學。

善有善報,吳先生的人生由教官的格局上升為學政、視學!對於仁厚之人,天道善報,不會終止!

循吏出狀元

龍雨川(名光旬)出身桂林,以孝廉身分擔任湖南知縣。他治理地方政務愛民如子,因廉能而聲名遠播。因其清廉政績,受到上司的推薦,之後被調任他省。《北東園筆錄》的作者梁恭辰的父親與龍家大人有世誼,當年兩人同登甲寅鄉榜,兩家的子弟也有交誼。

龍雨川的兒子翰臣(名啟瑞)秉承家風,甲午科考中孝廉,為人端方謹慎,尤好義輕財,對親友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同鄉的閔鶴雛孝廉曾讚美他,與他是難得的君子之交,近年僅得此一人。

庚子年,禮闈考試結果揭曉,龍雨川的兒子與閔鶴雛和梁恭辰都名落孫山。梁恭辰見到翰臣形色溫柔敦厚,不氣餒、不怨天尤人,人品非凡,乃真君子也。梁恭辰心中佩服,想要仿效他的為人,可是總覺得自己差他太遠,總也學不來、及不上。隨後,翰臣考取中書職位,又在辛丑年進士科考中一舉奪魁,成為狀元,詩文書法都非常出色。

當年夏天,梁恭辰返回桂林,適逢父親調撫江蘇,舟過長沙,正好龍雨川來訪。龍雨川提到自己上任某縣令不久,縣署中有一荒蕪廢棄的舊亭,他用自己的薪俸重修了,並合邑中紳民之力疏通了縣南一條湮塞已久的水渠。地方上人們傳說這條水渠通了之後,該地必會出狀元。當時水渠剛修好,亭工也完工了,縣民建議將亭子命名為「啟瑞亭」,寓意吉祥,就在「啟瑞亭」的匾額要擇日懸掛時,翰臣奪得狀元的消息剛好傳來,這應驗了地方的傳說,使人倍感欣喜。

循吏家出孝廉出狀元,這樣的佳話並非來自偶然,不也是因果的表現嘛!@*#

資料來源:《北東園筆錄》

——看更多【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天道好還」是因果循環所顯現的天理,就是說今日我們所受的果是昨日(今日之前或前生)結下的因,不管我們生在怎樣的階層都繞不過這個天理。人世的社會就是「迷」,一般人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末來,這些欠債還債的故人故事,可以給我們今人一些寶貴的警示!
  •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 禮之存在,表現出來,就是禮的形式仍能見到。告朔之禮雖不行,而每朔猶殺羊進廟,則使人尚知有此禮。如餼羊都廢止了,則此禮便痕跡都不存了,
  • 平日裡朋友間開開玩笑、逗樂尋開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些尋開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間引發意想不到的巨變,改變人的命運,是怎麼回事呢?來看兩則清朝的民間故事。
  • 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和品德教育的課程,所謂「講德習射」。
  •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 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創造了持續傳承五千年的奇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