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抓周」的由來為何?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2638
【字號】    
   標籤: tags: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風俗:當小孩子長到一週歲時,大人們會將工具、文具、文書、兵器、日常用品等物品放在其面前,任其隨意抓取,以其先抓到的物品來預測他以後的前途和興趣,這種活動稱為「試兒」,民間稱為「抓周」。據說十分靈驗。

《紅樓夢》第二回就描寫了賈寶玉在「抓周」時抓取了脂粉和釵環,氣的他的父親賈政罵他將來必定是酒色之徒。在後文中描寫的逐漸長大的賈寶玉,果然是一個喜歡與女孩子廝混在一起的人。

相傳「抓周」的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在江南一帶流行。北齊顏之推著的《顏氏家訓》中就記載了這一習俗:當孩子長到一週歲時,要為其沐浴,穿新衣,然後在男孩子面前擺上弓、箭、紙、筆,在女孩子面前擺上刀、尺、針、縷衣,外加食物和珍寶等,讓孩子隨意抓取,以此驗證孩子將來是否貪婪、廉潔、愚鈍、聰明等,這種活動稱之為「試兒」。

到了唐宋時期,「抓周」已經成為漢族人生禮俗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北宋《東京夢華錄》卷五中詳細記述了東京汴梁地區的「試兒」風俗,南宋《夢梁錄》中也記錄了當時杭州城內的「抓周」,具體方法與南北朝時期差不多,但擺在孩子面前的物品更豐富了,甚至包括佛道經卷等。

民間傳說宋朝時的著名大將曹彬在「抓周」時抓到了兵器和官印,令圍觀的人驚異不已。後來,曹彬果然以武功掛印,並先後擔任節度使、檢校太師、樞密使、魯國公等職。《宋史》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明清,甚至到了清末時期,「抓周」的習俗仍在民間傳承著。

一般來說,「抓周」時擺的物品各有象徵意義:紙、筆、硯、書籍為儒生的兆頭;官帽、誥敕、印章等為出仕的兆頭;刀、劍、戈、矛等兵器為武夫的兆頭;金銀、珠寶等為富人的兆頭;算盤、升斗等為商人的兆頭;刀剪、針線、農具等為農工的兆頭……

據說「抓周」的習俗源自物人相互感應的觀念。相信神明的古人亦相信通過物人感應,就可以預測出人的未來。至於「抓周」的靈驗程度究竟如何,由於缺乏具體的統計,自然是無法斷言了。但其習俗可以流傳一、兩千年之久,應當不只是一種所謂的遊戲吧。

轉載 正見網://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11/18/49399.html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人們一遇到有好事就會想到讓當事者請客請客,有時候我們會把這樣的動作聯想到「敲竹槓」。就像時下流行的「樂透」,要是有人中了頭彩,都不願意曝光,一個是怕被人敲竹槓,一個是怕被偷搶。但大家可知道這「敲竹槓」一詞是出自於何處呢?
  • 「上巳節」的主要內容原為祓禊,在暮春三月舉行,所以也稱之為「春禊」。晉以後,三月上巳祓禊的活動逐漸有了變化,人們除了祓禊袪邪,傳達對天地的虔誠敬仰外,文人雅士還開始飲宴賦詩。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曲水流觴」的活動了。
  •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護駕感人肺腑的故事,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而被迫逃離晉國。
  • 「清明」是節日,也是節氣的名稱。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
  • 傳說古代在沒有墨的時候,寫字和畫畫很不方便。周宣王時,有個叫邢夷的人,他很擅長繪畫。
  • 滿清末年清政府顢頇無能,朝政腐敗,然而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驕縱自大,閉關自守。當時歐美列強日漸壯大,並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主要目標。
  • 孟宗竹生長於高海拔山區,不但長得俊秀素雅,而且是高經濟作物。那麼為什麼叫「孟宗竹」呢?
  • 人皆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所以,自古以來,少女們拜月時都會祝願自己,希望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結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階段轉換的重大意義了。所以在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禮儀,豐富這些日子的內涵,同時也給予人豐厚的祝福!本文就來說說喜獲新生兒的民俗禮儀。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