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家有過動兒

李政勳  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偉偉從小就很好動,幾乎沒有一刻可以安靜下來,爬上爬下,忙進忙出的,而且常常跌倒受傷,他跑到哪裡,大人就得跟前跟後的,生怕他發生什麼意外。他對任何事物都好像很有興趣,但是興趣多半維持不了五分鐘熱度。而且經常發脾氣,有什麼事就大喊大叫,讓人緊張不已。

現在他三歲了,可以上小班幼稚園,我們本來以為是我們的教養方法不對,期望到了幼稚園後,有專業的幼教老師輔導,又有小朋友玩伴,看偉偉的情形會不會變好,沒想到他的行為完全沒有改善,照樣把幼稚園鬧得雞飛狗跳。

後來園長叫我們把偉偉帶回家,說他可能是過動兒,還要我們帶他看醫師,我們實在無可奈何,只好帶他來了。」一個媽媽無奈地訴說兒子的「症狀」。

面對這樣令人頭疼的孩子,父母是最辛苦的了。

父母的態度通常可分為兩種極端,其一是認為從前把孩子寵壞了以致如今恃寵生驕,所以「痛定思痛」,今後要嚴加管教,對孩子的各種不適當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如此做法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適得其反,孩子更容易發怒,反彈的幅度更大,偏差行為造成更多的困擾;另一種心態則相反的責怪自己,是否懷孕時生了什麼小病未加注意,或者哪裡不小心,以致害得小孩變成今天這樣,所以過度補償,更加憐惜疼愛孩子。或者父母間互相責怪對方管教兒女犯了什麼過錯等,導致婚姻關係的失和。

無論以上哪一種態度都是不健康的,非但無法改善病童的情況,反而可能造成原本就已呈緊張的家庭關係更加惡化。

治療就得煞費不少心思了。對腦部的損傷,中樞神經興奮劑和抗憂鬱劑等藥物有部分療效。然而藥物並非萬靈丹,更重要的是心理與行為方面的治療,這就需要家庭與學校的配合。

在醫師的指導下,在家中和學校裡持續的運用鼓勵、強化、懲罰及消除等行為改變的技巧來幫助病童修正他不良的行為,增進他好的行為模式。並且給予病童心理上的輔導,讓他瞭解他絕不是什麼「怪胎」,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同之處是暫時的,父母和老師會幫助他逐步改善。

而最重要的是家長和老師應該持續的付出愛心與耐心,瞭解這些兒童的不適宜行為乃是疾病的表現,絕非存心搗亂,蓄意破壞,多給包容,少用苛責,尤其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一般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症狀如易分心、容易衝動、過度行為等都會逐漸降低,學業也會慢慢進步。父母和老師們付出的苦心一定會得到收穫的。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即俗稱的過動兒,大概是最引人注意的兒童期精神疾病了。它的特徵是:

(一)注意力不能集中

很少能從頭到尾專心完成一件事,很容易分心,不好好聽人家說話,對功課和持續性的遊戲有困難。

(二)容易衝動

經常不經思考就有衝動的行為,而且行為常沒有明顯的目標,經常會大聲喊叫,一有任何需求就要別人立刻給他滿足,有時一分鐘都難以等待。而當人家問他事情時,往往問題還沒問完,他就等不及搶著回答了。行為通常有破壞性或者危險,而且怎麼告誡,他都學不乖,常需要大人跟前跟後的監督,以免發生意外。

(三)過動行為

如過度地奔跑,爬上爬下,煩躁不安,即使坐在椅子上也是扭來扭去動個不停等。

(四)情緒不穩定

常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倔強、固執,對長輩的管教有反抗傾向,對挫折的容忍度很低。

(五)動作協調障礙

較粗的動作如騎腳踏車,精細的如綁鞋帶、給圖畫著色等都會有困難。

(六)學習困難

因為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分散,無法專心,學習新事物會有困難。所以這類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在入學時被發現有明顯的學習障礙,老師向家長反應,而被帶來看醫師。

引發這種兒童期精神病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腦部實質組織的損傷或者生化方面的障礙,造成兒童對某些食物過敏;生產過程中因各種問題導致新生兒缺氧,以致腦細胞發展受到阻礙等都有可能。這些病童通常會合併有輕度到重度的智能不足、癲癇、或腦性麻痺等。

生理因素之外,當家庭裡發生變故,例如父母關係的破裂、家人相處的緊張、大人把憤怒發洩到小孩子身上、父母對兒女的管教態度,尤其是學習效果,課業表現太過在乎,給孩子太太壓力,或者父母之間甚至父母和祖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不一致時,都有可能促使此一疾病的發生或者惡化。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這是露絲‧索卡普(Ruth Soukup)和她的丈夫查克‧索卡普(Chuck Soukup)和他們的孩子們從小就一起玩的遊戲。它被稱為「高潮,低谷,有趣的事」(High, Low and Interesting)。這個簡單的想法非常有效,它可以讓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許多學生都盼望著放暑假,因為這是他們可以逃離學校、放鬆身心的時候,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 有些學生害怕必須參加的暑期課程,還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無法見到同學而感到孤單。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