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4C原則找到啟動力 終結拖延症!

作者:諮商心理師 游琇雅(情緒成長同協空間)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經常會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常常糊弄我,每次跟他說該開始了,他都會敷衍了事的跟我說:『好,我會做。』但我卻一直看不到那個『開始做』的時刻」。家長心中不免擔心,孩子是否真的有在準備,還是只是停留在說說而已?

但如果把某些情境套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會發現自己何嘗不是這樣?有許多想做的事,因為害怕表現不好、擔心無法堅持、怕被人評論、怕結果不如預期或更糟糕等,導致一次次的延後開始。

我反思自己內心的變化:知道自己的內在動力始終存在,只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慢慢增強了自信,才終於有勇氣重新開始。

這過程讓我想到了阿德勒的4C原則,也就是連結感、能力感、價值感和勇氣。

4C原則:啟動內在動力的關鍵

Betty Lou Bettner 和 Amy Lew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發展出4C原則,我理解的概念如下:

連結感 (Connection): 是感受到與他人的關聯與歸屬感的程度。

能力感 (Competence): 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信心與掌握程度。

價值感 (Confidence): 認為自己及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或對他人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勇氣 (Courage): 面對挑戰和未知的勇氣,並且能接受失敗與不完美。

這四個向度,是相互關聯與會彼此帶動的。無論從哪個向度來啟動,都能夠帶動著其他向度的增加;而當各向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能幫助我們有勇氣跨出去。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現在」!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找到「現在」這個時機點?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現在」:

傾聽孩子的心聲
營造一個安全、信任的關係空間,鼓勵孩子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擔憂。透過4C原則,和孩子一起探討他們在每個方面的感受。試著用好奇與尊重的態度去理解孩子猶豫不決的可能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討論和支持。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透過對孩子過去的努力和成就的觀察,幫助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把大任務拆成小任務,逐步建立自信心。提供適當的挑戰,幫助孩子拓展能力範圍。

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以及他們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帶來什麼貢獻。在日常生活互動中,透過鼓勵與非語言訊息的展現,讓他們知道自己是重要、有價值的。鼓勵孩子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用不同眼光看待「做得不夠好」
陪伴孩子一起理解與面對挑戰,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鼓舞孩子,失敗是正常的,陪伴孩子看見失敗中的獲得、學習與自己展現的優勢。

重新啟航的契機

當我在這些面向逐漸累積力量(內在能量)後,發現那個「就是現在」的時機自然就來了。

我想,當孩子停滯不前時,也可能正面臨類似的情況。他們內心也許正在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堅持,甚至懷疑做這件事是否有意義。

當家長可以帶著相信的眼光,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這個時間點來臨前的正向經驗,隨著這些感受的提升,孩子終究會找到屬於他們的「這個時候」,勇敢邁出第一步。

在陪伴中我們給予孩子更多信心,讓他們知道,前進的時刻會在適合的時候到來,並且這一切都有著內在的準備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會陪在他們身邊,隨時支持他們迎接挑戰。

——轉載自「」◇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些總是用數數的辦法讓孩子再多呆“一會兒”的父母也就總能遇到孩子不上床睡覺的麻煩。哪怕父母稍稍松了一口,機靈的孩子也會“乘虛而入”。讓孩子睡覺對許多父母來說己成爲發生在他們想休息時的一場戰鬥。
  • 許多研究都曾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指的是你與孩子相處時的表現,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你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以及你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什麼。前面我曾經提過,教養方式可分為三種:權威型、獨裁型與放任型。
  • (大紀元記者林安柏編譯報導)孩子上了中學以後,家庭作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除了溫故知新,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關鍵。許多父母對於如何幫助家中的青少年順利完成作業而深感頭痛,以下介紹幾個實用方法,相信會對您的孩子有所助益。
  • 是否聽膩了:「我待會兒再做」?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因為他們開始有更多的責任和更多自己支配時間的權力,拖延往往成為一個問題。令人高興的是,你可以通過搞清楚拖延背後的原因並嚐試以下這些策略,從而在拖延變成終身習慣之前,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 嘉義家扶中心於6/28上午在東石鄉三江國小舉辦「輕鬆教養:讓孩子笑著學習」親職講座,計有三家社區在地約35位居民參加,該講座目標為提升社區家長在暑假期間的教養更得心應手,由祐晴心理成長中心--張閔翔執行長/心理師主講,現場與家長們探討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親子關係,及時提供在生活中就可以運用的親職技巧。
  • 在孩子身上,我們寄託著種種夢想,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快樂、成功、自給自足,希望他們胸懷大志,有一份好的事業,並且保持真誠——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許還是: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善良。
  • 父母積極創造培養小孩良好行為的環境,並且教養前後一致,那小孩的人格發展與行為規範就會朝良性循環。
  • 科學證據顯示,父母和子女的連結,以及父母如何理解和關懷子女的內在心智和情緒,確實會影響子女腦部的神經迴路發育。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