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了?」用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情緒(3)

作者: 伊莎貝爾.費歐沙( Isabelle Filliozat,心理治療師、情感教育專家),譯者: 周昭均

人氣 119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接上文:你怎麼了?」用同理心聆聽孩子的情緒(2)

在交付自己之前,孩子需要確定自己的感受會不受評價地被聽見和接受然而,你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只聽問題而不選邊站、提供辦法或意見,也很難在聆聽情緒時不試著給予安慰、修補。

事實上,不同的命令、威脅、說教、告誡、建議、批評、羞辱、指責,或者恭維、過度的保證或轉移焦點……這些都要禁止,否則孩子只會理解到自己的情緒不受歡迎,以及你認為他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每次我們替他解決問題,都剝奪了他培養自主性的機會;每次我們向他解釋他已經知道的事,他都會覺得受到侮辱、被看輕。

聆聽是要對情緒產生迴響,讓孩子感覺自己就這樣被接受,也能深刻地理解自己。重點不在於聆聽字句,而是要聽見其中情感的回聲。

他向你敘述跟朋友或老師的爭執,他述說失敗或預期到的困難,他抱怨爸爸或哥哥……聆聽他的情緒,而不是事件!

用身體聆聽

所有人的身體姿態都背負著他內在的體驗。如果你讓你自己擺出與孩子相似的姿勢,你將能讓他觸及,也能聽得更清楚他的聲音。

試看看,將身體向後往椅背倒,張開雙腿,搖晃雙臂,你不可能感到害怕。某些姿勢會讓你完全感受不到某些情緒。

其實你的身體會向孩子傳達潛意識的訊息:當你全身舒服地攤在椅子上,而他正要向你坦白他在一位女生朋友面前會害羞時,他要怎麼相信你能理解他?在那一刻,你無法觸及他的感受,在生理學上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知道你並沒有「真的」聆聽他;他知道你只是聽到他說的話,卻沒聽到他的經歷。

用心聆聽

請敢於讓他的經歷在你的心中迴響。

你不必也開始哭泣。這不是讓自己被他的情緒感染的時候!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共情,需要你體驗他體驗的,需要你瞭解他在經歷的,而且不是透過你的理智,而是透過你的心。但他不需要你和他一起陷入情緒中。更糟的是,如果你哭了,為了不傷害你,他會打斷自己的情緒!

請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留給你苦澀的滋味,如果過去的許多情緒依然沒有表達出來,這些過去被壓抑的情感可能會與新的感受混合,造成糾結。請辨識出你自己童年的情緒,把它們擱在一旁,另找時間處理。

深呼吸(用鼻子),想像你把氣深吸至骨盆,深吸至尾骨。

別企圖解決問題,而是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接納他的情緒就彷彿你是接納裝了水的碗一樣。

做他情感的容器,不要打斷它們。幫助孩子對你傾洩情緒而你能回傳給他的只有溫柔,而不是替他感到恐懼、憤怒、悲傷。請傳送溫柔讓他依靠,和面對困難時必要的信心。

你可以使用下面這些句子,幫助他明確地說出自己的經歷:

對你來說,XX很不容易。

XX很難。

我發現(你傷心、你今天不太順利……)。

我想像XX。

我知道你一定因為XX而痛苦。

你(傷心、生氣、擔心……)。

你想到(不能再見到我們的舊家……)就難過。

你想(報復、不要再看到他、不要再打電話給他……)。

你喜歡(音樂、鳥、動物……)。

為了幫助他更進一步,問他開放式的問題

不要問「為什麼」,可能會讓他覺得被指責,而且比起召喚出值得我們關注的感受,你更必需要求他思考,試著用「什麼」、「怎麼」來問問題。請試驗看看,你會看到他更多不同的反應。

發生了什麼?

這給你什麼感覺?

當……的時候,你怎麼了?

當……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

什麼最讓你難過?什麼最讓你生氣?(當他表現出這些情緒時,問他。)

你最缺什麼?

你最擔心什麼?

你對(某個人的態度、某種行為……)有什麼想法?

你有什麼感覺(對某個事件,覺得快樂或不快樂)?

你怎麼經歷這些事?(這個狀況)?

你怎麼理解這件事?(這個難題)?

你怎麼想?

你害怕什麼?

你最害怕什麼?

你需要什麼?

當孩子對你吐露了足夠的因素後,你可以試著完整地換句話說(請注意,這不是莫名其妙的詮釋,而是把他告訴你的話換句話說)。

當……的時候,你覺得……,因為……。

以下是兩個這類句子的例子:

「當你問問題,而老師說你笨時,你覺得生氣,因為你其實需要他來幫助你理解。」

「當姊姊在家裡招待朋友時,你覺得孤單又傷心,因為這讓你想到你最好的朋友搬家了。」

只有當你們仔細談論了這些狀況,當所有情緒都表達了,你才能問:

你能想到什麼解決方法嗎?

你能做什麼?

我能做什麼?

我們能做什麼?

我能怎麼幫你?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遠流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

書封。(遠流出版提供)

推薦閱讀

●「傾聽」讓疏遠的親子關係變親近
●傾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8種慣性聆聽傷友誼
●傾聽也需要表情 讓對方安心記得先微笑

相關新聞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上)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中)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下)
孩子闖禍卻閉嘴不認錯 父母該如何回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