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神盡在細節中:早期尼德蘭油畫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蘇雯 譯
《聖母訂婚》(The Betrothal of the Virgin),1420—1430年,弗拉馬爾大師(Master of Flemalle)作,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國立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油畫技巧的問世,促成了藝術的震撼性變革。與蛋彩畫相比,油畫更適合描繪逼真的細節,如大氣狀況、表面效果、質感肌理和絢麗的色彩。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油畫成了最受青睞的繪畫方法。

油畫在整個歐洲的普及,可以追溯到15世紀和早期尼德蘭畫家的作品,這些大師生活在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在1400年代,這些地區是國際貿易的中心,經濟的繁榮使得藝術家們得到了強有力的贊助。羅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和揚‧范艾克(Jan van Eyck)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畫家。雖然他們都不是油畫技術的發明者,但他們引領了油畫的變革,影響了後世的一代代畫家。

弗蘭德斯大師

兩位藝術家的生平記載都不完整。弗蘭德斯人范艾克(約1390–1441年)的早期生活鮮為人知,但人們知道他出身藝術世家。他活躍於比利時布魯日,被學界認為是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阿諾芬尼肖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和與兄弟許貝特‧范艾克(Hubert van Eyck)共同創作的《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是最為家喻戶曉的美術作品之一。

奠定油畫媒材的尼德蘭畫家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作品《阿諾芬尼肖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又名《阿諾菲尼的婚禮》。(公有領域)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與兄弟許貝特‧范艾克(Hubert van Eyck)共同創作的《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公有領域)

除了大型作品,范艾克在同樣重要的小型面板畫方面也很擅長。《教堂裡的聖母》(The Madonna in the Church)就是一個範例。此畫現藏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陳列室(Gemäldegalerie),這座美術館擁有早期尼德蘭畫作的一批最佳藏品。

歸於范艾克名下的作品,舉世僅有二十多幅,而他的同代人羅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約1375–1444年)的畫作就更加神祕了。

《天使報喜三聯畫》(Annunciation Triptych),又名「梅羅祭壇畫」(Merode Altarpiece),約1427–1432年,羅伯特‧坎平畫室創作,橡木面板油畫,64.5 × 117.8 cm,紐約修道院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分館)收藏。(公有領域)

坎平是北方文藝復興初期的先驅藝術家,在比利時的圖爾奈(Tournai)從事創作,並主持一個重要畫室。從那裡問世的一些畫作,如大都會博物館修道院分館珍藏的《梅羅祭壇畫》(Merode Altarpiece),曾錯誤地歸於坎平的著名弟子羅吉爾‧范德維登(Rogier van der Weyden)名下。對於坎平作品的認定仍然存在爭議,情況有些複雜。

1898年,一位學者創造了「弗拉馬爾大師」(Master of Flemalle)這一稱謂,一組題材多樣的畫作均歸於其名下。如今的藝術史學界通常將「弗拉馬爾大師」等同於坎平,但對於哪些作品可以歸屬於坎平,仍存在不確定性。學界普遍認同出自他手筆的有四幅畫,普拉多美術館收藏的傑作《聖母訂婚》(The Betrothal of the Virgin)是其中一幅。

《聖母訂婚》

《聖母訂婚》這幅畫約創作於1420至1430年間,充滿了創意、鮮活的形象和富麗的裝飾細節。鮮明的建築結構將《聖母訂婚》分成兩個不同場景。普拉多美術館策展人何塞‧胡安‧佩雷斯‧普雷西亞多(José Juan Pérez Preciado)描述道:「畫家展示了巨大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延伸到圖像學和構圖的各方面。為了實現在同一環境中描繪兩個場景的構思,弗拉馬爾大師引入了『雙建築』的強大象徵意義,這種布局與所要傳達的訊息密切相關,證明了當時尼德蘭繪畫的創新能力,而他正是這種創新的推動者之一。」

畫面左側是一座羅馬式圓頂建築,有著典型的圓拱、彩色玻璃、石雕柱頭,還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元素。這一場景講述的是杖頭開花的奇跡:當所有猶太鰥夫都聚集在聖殿中祈禱時,約瑟手中的枯杖開出了花朵,意味著他就是那個神選之人,即將成為馬利亞的丈夫。

坎平展現了這一奇跡發生後的瞬間。雖然人群圍繞著祈禱中的祭司,但重要的一幕發生在聖殿門口。約瑟夫將杖子藏在披風下,想要悄悄離開,卻被兩個人揭開祕密、攔了下來。

《聖母訂婚》(The Betrothal of the Virgin),弗拉馬爾大師(Master of Flemalle)1420–1430年作,橡木面板油彩加灰彩畫,77 × 88 cm,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面板右側展現的是帶尖拱的哥特式教堂門口,建築的其餘部分還沒有修建。令人著迷的細節包括滴水嘴獸(gargoyle,雨漏)、葉狀圖案,以及精緻的龕楣和拱門人像雕刻。這一部分呈現了聖母瑪利亞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她與聖約瑟的訂婚。畫中人物衣著華麗,佩戴的珠寶也精美至極。畫作背面以灰彩(grisaille)和「錯視畫」(trompe-l’oeil)手法描繪了兩座雕像,分別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大雅各(St. James)和阿西西的聖女加辣(St. Clare),壁龕的刻畫也十分逼真。

此畫背面以灰彩繪有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大雅各(St. James)及阿西西的聖女加辣(St. Clare)雕像,橡木面板灰彩畫,77 × 88 cm,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教堂裡的聖母》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約1438–1440年所作《教堂裡的聖母》(The Madonna in the Church)局部,橡木面板油畫,31 × 14 cm,現藏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陳列室。(公有領域)

如同坎平的《聖母訂婚》,范艾克約創作於1437至1440年間的《教堂裡的聖母》(The Madonna in the Church)也是描繪建築的經典範例。專家們認為,這幅寶石般璀璨的畫作是藝術家最美的作品之一。此畫的價值一直備受珍視,據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陳列室介紹,其複製品可以追溯到16世紀、乃至15世紀。

只見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身處一座令人歎為觀止的哥特式教堂內,陽光從窗櫺和側門透射進來將他們照亮。這種領先同代且細膩入微的照明效果,得益於油畫顏料的特性。范艾克甚至在中殿的牆壁和地板上描繪出了反射光。不過,光源的方向故意不遵循自然。美術館解釋說:「所有哥特式教堂都坐東朝西,唱詩班在東端,你會發現在我們這幅畫中,陽光並不是從南面照進教堂,而是與現實中相反——來自北面。因此這不是自然光,而是永恆之光。」和坎平一樣,范艾克也巧妙運用藝術自由,以服務於畫作的主旨。

范艾克塑造的瑪利亞形象恢弘莊嚴,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她高高佇立於壁柱和其它建築構件之上方。這種不合實際的比例突顯了她的超凡脫俗。聖母後方有個壁龕,裡面點著兩枝蠟燭,並安放著聖母和小耶穌的雕塑,質感十分真實。石雕聖母子與真人聖母子並置,給人一種奇跡現前的感受。

早期尼德蘭畫家的作品令一代又一代的觀眾歎為觀止。藝術家們運用精湛的油畫技法,以驚人的細節創作出表現力豐富的一幅幅佳構。坎平和范艾克等大師傑作的高度寫實,模糊了畫面與觀眾所處現實之間的界限,讓人產生更深的心靈共鳴。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居住在紐約市的藝術顧問,撰寫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康斯特勃留下了名作《乾草車》(The Hay Wain),這類風景畫謳歌田園生活,人物並非畫中焦點,而是更大整體的一部分。在這些繪畫中,人物與更宏大的風景進行著互動。遙遠的景深和壯觀的雲彩占據顯著位置,似乎要在畫中人物開始忙於農事之際,喚起他們對更宏大存在的感受。
  • 美術愛好者可能會感到訝異,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竟然收藏數量如此龐大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這是因為魯本斯經常替國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1605—1665年)作畫,有絕大部分的收藏來自於此。另外,西班牙一位出色的藝術大師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也受到魯本斯許多影響。
  • 英國鄉村的綠草、藍天和風景如畫的小屋散發出田園詩一般的清新恬淡,這份美妙在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筆下栩栩如生、不可磨滅。這位最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善於觀察、細緻描摹,他的作品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而持久的聯繫。
  • 19世紀末,著名海景畫家愛德華‧莫蘭(Edward Moran)繪製了一系列大膽又富有想像力的畫作,紀念美國重要的海事事件。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