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土地出讓所得是中共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來源,是避免其因債務高企而崩潰的救命稻草。有知情者稱十八屆三中全會不會廢除徵地制,土地財政導致的地價推高房價的魔咒因此難破。
徵地制不廢短期內土地改革難有突破
徵用土地是應依照法定程序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並依法給予被徵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一定補償的行為。大陸農村集體用地流轉、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問題一直是業內關注熱點。現下土地改革的目地是打破土地二元結構限制,徵地制度又是土地改革的核心焦點。
但土地改革在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或難有突破,據《華夏時報》10月20日報導,一位參與提交改革方案建議的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土地流轉改革方案一旦成形,勢必對土地供應、土地價格等土地市場要素有所影響,不過,在短期內,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突破也將有限,其影響也將是有限的。另一位接近中共國土部的知情人士證實了此事。
這意味著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集體土地流轉必須要經過政府徵地才能真正轉化為建設用地。
土地改革路徑爭議不斷 地方政府反對強烈
儘管土地問題的制度突破被認為迫在眉睫,但始終是爭議不斷。9月初有消息稱,一份事關農村土地改革進程的重要文件《關於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已下發至河北、遼寧、吉林等18個省。但隨後中共國土資源部否認此消息。
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的估計,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估計約有18萬平方公里,這相當於中國城市已經建成地區面積的3倍以上。
大陸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土地確權是當前土地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之前由中共官員掌握、操作,跟廣大農民沒關係,確權最大的好處是財產有保障了。
一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放開流轉,它就可以不經政府徵地轉為國有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土地市場的高度壟斷從而被打破,房地產價格將由市場重新發現。這恰恰是動了中共地方政府的「奶酪」,導致中共各地方政府激烈反對。
9月17日,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共國土部內部人士透露,「若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流轉,勢必破壞地方政府壟斷土地的平台,各地反對聲音比較強烈。」
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應對債務的救命稻草
一直以來依賴土地財政的中共地方政府面臨考驗,據業內人士分析,土地財政短期內無法有效退出,早已成為掣肘土地改革的原因之一。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表示,失去對土地資源的控制權,中共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會大幅降低,所以從管理模式和利益調整都存在非常大的困難。
由於中共法律上「土地屬於國有」的規定,即便是商業用途的需求,政府也有權以最高不過原用途年產值30倍的價格,從農村強制性拿走土地。因此,長期以來,農村建設用地價值長期被低估,中共地方政府通過獨家售賣土地所獲高額利潤則催生了「以地生財」的發展模式,「土地財政」愈演愈烈。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土地財政成了中共地方政府應對地方債的救命稻草,由此也使得房價居高不下、泡沫難破,地方債危機爆發風險日益加劇,而一旦中共政府不能根本解決債務問題,那麼債務危機的爆發恐將不再是一句空話了。
地價推高房價 「麵粉貴過麵包」
大陸房地產業內共識,不斷升高的土地出讓價格只能導致一贏雙損的結局,即中共地方政府通過拍賣拿到了高溢價的土地收益,開發商卻因為政府限價而利潤變薄,購房者則要直接面對房價不斷上漲。
地價與房價一向被視為房地產市場的「麵粉」與「麵包」,現實情況是,在「地王」頻現情況下不斷出現「麵粉貴過麵包」。而在中國房價逐月連漲16個月之際,這兩者間相互促漲的效應引發市場擔憂。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在其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土地改革將打破當前中共地方政府在土地徵收及出讓的壟斷地位,使村集體在農地開發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如果房地產開發商能夠直接與村集體協商土地價格,勢必將降低這類土地的交易價格。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