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嘉义基督教院洪培修医师

人气: 249
【字号】    
   标签: tags:

就一般而言,人体有206块骨骼,各个部位都可能受到外力因素的伤害,使得骨骼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是所谓的骨折。骨折的愈合大致可分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练”三个阶段,西医骨科一般在麻醉情况下,采用手法复位加上石膏或塑材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再加上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中医骨伤科一般治疗方法,则在采用手法复位加上夹板局部固定,配合针刺、中药外敷、内服来加强消肿止痛及促进骨骼组织愈合,以及较早进行功能锻练。

中医认为,骨折初期︰骨折后一周到二周,除了骨骼受损,附近的软组织,也就是中医所谓经脉必同时受伤,使得气血受影响,凝结成瘀,造成肿与痛,因此初期治疗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在骨折中期︰骨折后约二周到四周,肿胀现象改善,瘀血比较消散,此时骨折断端正在生长和接续中,因此这时后要在活血行气之外,加上补肝肾、养气血的药物,来促断裂端及早愈合,所以治疗宜和营续骨、舒筋通络为主。

到骨折后期︰在一个月以后或由X光片见到折裂端出现接续愈合迹象,因长时间的固定,一般会出现患处相关关节僵硬,功能迟滞,局部肿胀,或肌肉萎缩,皮肤较冷,肢端麻木等症状,用中医观点,认为这是病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的现象,所以治疗宜益气养血、温补肝肾、壮筋坚骨为主。

现代研究发现,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血肿期,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郁金、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血竭等药物,可以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改善骨折裂端局部血液循环,清除血凝块及代谢。在骨痂形成期,应适时转向续损接骨药为主,也就是含有丰富胶原、钙盐、微量元素等物质,来参与蛋白质合成与代谢,有利于骨质修复,例问自然铜等。

在骨痂改造期,则选择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鹿茸、人参、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等中药,可明显改善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多糖合成及钙化,以顺利制造新骨。此外,针灸也有提高免疫能力预防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影响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促进局部软组织的修复、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骨细胞分化与增殖等途径,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激活,来促进断裂骨骼的愈合。

骨折后采用正确的整复,以及一段时间合理的固定是必要的,其原因是为了避免太早活动造成旋转应力、剪力和成角力使得好不容易形成的骨痂再折断,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事实上,临床上骨折的部位和种类很多,对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判断也不尽相同,但若能在西医的内、外固定的期间,同时配合中医的中药内治、外敷及针灸疗法,和用推拿、理筋手法来帮助功能锻炼,将有助于促进骨骼的愈合,以及减少日后关节僵硬,功能迟滞,肌肉萎缩等副作用。

摘自嘉义基督教医院院讯(//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