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1月26日讯】
宋 黄筌
蘋婆山鸟 册
绢 设色
24.9 x 25.4公分
入秋的山林,一颗颗绯红了脸颊的苹果,悬挂在枝叶间。芬芳的气味、鲜艳的色彩,招来了不少“小过客”们在此停留,留下了许多的斑点与啮痕。一只娇小的粉红鹦嘴,也忍不住好奇地飞了上来。它轻巧地停落在弯细的枝桠上,仰着圆小的脸蛋,摇着细长的尾巴,淘气地又蹦又跳的,好不开心!
粉红鹦嘴旧名黄头,是种可爱、善斗的小鸟。而吸引粉红鹦嘴的苹果树,传统名为“林檎(禽)”或“来禽”。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它的果实(即苹果)味道甘醇、甜美,因此常常能吸引许多鸟禽来此聚集的缘故。至于画名以“蘋婆”(即柰,又名凤眼珠)相称,应是古人误题了,两者事实上并不相同。
这幅精巧的“蘋婆山鸟”,旧传为五代画家黄筌(活动于903-965)所作。黄筌是中国花鸟画史里,开创工笔细致风格的大师,对五代到北宋初期的画坛影响深远。这幅画作虽非大师亲笔,可是无论是特写式的取景方式或是精辟入理的写实趣味,都明显受到黄筌的影响,是一幅宋代杰出的花鸟画小品。
林檎(苹果)(注1)之果实呈红熟之状,一只粉红鹦嘴(注2)飞来枝头。虽然是树梢只鸟之小画,透过活泼的鸟只,以及红熟的果实,营造出欣欣向荣之生意。粉红鹦嘴亦名黄头,是种可爱亦善斗之小鸟。宋人即有斗黄头之游戏(注3),也曾有画家画黄头相斗之作,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斗雀图”。
另有一幅林椿“果熟来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内容与构图与本幅几乎全相同。惟小鸟与栖枝之形态中,北京本枝梢微向上,而院藏本则枝梢略向下。院藏本之枝梢与小鸟,形成略相反之弧形,具有弹性之力量,更能衬托出鸟只轻灵活跃之神情。在笔墨方面,北京本细腻秀雅,其风韵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钱选(约公元1235-1303年尚在)“林檎雀图”之笔墨韵味较为接近,近似宋末元初之新风。在画叶子方面,枝梢有四叶一组的情状,本院及北京本都有,但其构组正好相反,两者间,一幅在临摹时有意略作改变。综合相关条件来看,本院藏本画鸟及叶子之构组方面,较为生动自然。
本幅旧传为黄筌之作。黄筌(约903-965)四川成都人,字要叔,十七岁即任职前蜀画院待诏。尝师刁光胤、滕昌祐、李昇、孙位、薛稷诸家,而能自创新意。与徐熙同为代表花鸟画“富贵”与“野逸”之名家。
(林柏亭)
注1: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时珍曰:柰(频婆)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第七七三册,页626。
注2:此鸟旧名为侣凤逑、黄头,亦名相思鸟。参见“鸟谱肆册”(本院藏)中之侣凤逑说明。“鸟谱肆册”在《石渠宝笈续编》原着录之品名为:余省张为邦“合摹蒋廷锡鸟谱”(十二册 )。
注3:参见宋元之际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五九○册,页161。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94。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