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让巴特勒夫人一举成名的军事画《点名》

英国画家巴特勒夫人(Lady Butler)以写实与高超的艺术才华,描绘战争的现实。
作者:James Baresel 吴约翰 译
伊丽莎白‧汤普森(Elizabeth Thompson)的作品《点名》(局部),1874年创作。布面油画。英国王室收藏(Royal Collection, UK.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1874年,王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在伦敦举办展览,展出一位新手艺术家的精美画作。这幅画的标题是“点名”(The Roll Call),描绘因克曼战役(Battle of Inkerman)结束后的细节。展览还没结束,《点名》就已经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评价很高的画作了。伊丽莎白‧汤普森(Elizabeth Thompson,1846—1933年),也就是知名的伊丽莎白‧巴特勒夫人(Lady Elizabeth Butler),自此成为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巴特勒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中的奇葩,她的成长时光完全在国外(译注:当时的女性大多在家相夫教子)。1846年出生在瑞士的花园别墅,然后在意大利度过了童年岁月。她和兄弟姐妹,包括后来以诗人身份闻名的妹妹爱丽丝‧梅内尔(Alice Meynell),一起接受完整的古典教育。巴特勒于1866至1869年间就读伦敦女子艺术学院(London’s Female School of Art)接受水彩画训练。

巴特勒后来在世界上最古老、最负盛名的艺术学院——佛罗伦斯美术学院(Florence’s Accademia di Belle Arti)学习古典主义绘画。美术学院在当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由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文艺复兴后期重要雕塑家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以及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创立(米开朗基罗在学院成立没多久后过世)。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与罗马天主教信仰的启发,巴特勒想把她的艺术重心放在表现宗教议题上。然而,她的军事画作却受到主流古典主义画家青睐,尤其是法国画家爱德华‧德泰尔(Eduard Detaille)和让-路易‧埃内斯特‧梅索尼埃(Jean Louis Ernest Meissonier)。于是她开始专注在军事主题的绘画上。

伊莉莎白‧汤普森的自画像作品《伊莉莎白‧萨瑟登‧汤普森‧巴特勒夫人》,于19世纪创作。布面油画。伦敦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公有领域)

从另一视角看战争

巴特勒的画作《点名》是她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事件独特的描绘方式。这一幕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大众来说既心酸又非比寻常。作品描绘克里米亚战争的英克曼战役(Battle of Inkerman)结束后部分掷弹兵卫队(a battalion of the Grenadier Guards)的情况。

克里米亚战争从1853年10月打到1856年2月,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最重要的战役。这场战争是俄罗斯帝国与获胜方鄂图曼帝国及其盟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萨丁尼亚王国)之间的战争,由于俄罗斯于1853年入侵而挑起战端。为了维护鄂图曼帝国的统治并维持欧洲的权力平衡,英国和法国结盟于1854年9月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动了三场战役,英国和法国封锁了塞瓦斯托波尔(Sebastopol)海军基地,迫使俄罗斯军队放弃长达一年的围攻,投降撤退。

如果端看战场的胜利、持续的时间与结果,克里米亚战争可说是联军的完胜。1856年3月战争结束,俄罗斯撤出黑海地区。尽管部队最高指挥官的表现一般优于人们的预期,但也不乏夹杂着平庸、失误以及腐败无能之辈玷污了胜利的光环。说现实一点,战争的胜利还不是要靠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奋力拼搏。

伊莉莎白‧汤普森的作品《点名》,1874年创作。布面油画;95.9 x1 83.5公分。英国王室收藏。 (公有领域)

实用主义画作

巴特勒的作品不像传统的古典军事画,强调军事领导人或知名士兵。《点名》里的人物除了画面边缘出现一名骑马的匿名军官以外,都是普通士兵。巴特勒画的是英国陆军高级步兵团掷弹兵卫营的士兵。士兵们占领了对抗俄罗斯帝国军队的关键防御位置,刚好是1854年11月5日英克曼战役胜利的关键。作战期间,浓雾阻碍了指挥官的效能,造成部队自主判断作战,后来人将这场交战称为“士兵之战”(The Soldier’s Battle)。

巴特勒遵循古典主义的传统,以清晰的构图和色彩精心安排步兵团不太整齐的画面。像这样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在19世界极其少见。巴特勒不去描绘戏剧性的战斗场景或战争英雄,反而描绘疲惫不堪、受伤的士兵在处理伤口、喝水、等待休息等等画面。尽管掷弹兵卫队看起来疲惫不堪,但他们的决心和骨气同样昭然若揭。

伊丽莎白‧汤普森的作品《点名》(局部),1874年创作。(公有领域)

巴特勒描绘士兵穿着战争中很常见的灰色冬季外套,而不是展示富丽堂皇的英国步兵著名的红色制服。画面里的人物和地理特征清晰可辨,场景也忠于反映真实事件,且以较暗、柔和的色调描绘。

甚至构图的重要位置,也没有一位聚焦的人物。巴特勒高明的地方在于她巧妙地安置了几个元素,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浏览。她在画面左侧中间安排了一位戴着小帽子(不是卫兵高大的熊皮帽)的中士,对着在场的士兵一一点名。他的冬季外套披在肩上,露出里面的红色制服。

视线移往场景的右侧,巴特勒画了一位没戴帽子的士兵将头靠在战友的肩膀上,还有一些士兵,有的吊着手臂、有的头上缠着绷带、有的用红色制服撕下来的布包扎伤口等,所有这些元素都能获得观赏者同样程度的关注。队伍后面有两面旗帜也能吸引观赏者的目光朝它们的方向望去。

伊丽莎白‧汤普森的作品《点名》(局部),1874年创作。(公有领域)

巴特勒只用一个场景,就描绘出战争包罗万象的现实。她以少有画家会采用的方式刻画胜利的代价以及参与战事的士兵高贵的品格。巴特勒所具备的技术艺术才华,对艺术界的新人来说是那么罕见,这也为她成为维多利亚时代领先的历史画家奠定了基础。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写文章,包括: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胡塞佩‧德‧里韦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但人们可能想不到,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他被称为“洛‧斯帕尼奥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乔最有才华的追随者之一。在艺术创作中,里韦拉对卡拉瓦乔强烈戏剧化的明暗对比进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韦拉还融合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西班牙绘画的写实、博洛尼亚的古典主义和罗马画派的造型。
  • “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览已经工业城拉开帷幕,将持续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览已经于10月11日在纽约布碌崙(布鲁克林)工业城拉开帷幕,将持续至2025年1月5日,为期约三个月。期间纽约人无需远赴罗马,即可近距离体验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精髓。
  • 《埃及农妇与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画作,描绘了一位农夫之妻将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这是在埃及的历史转型与扩张阶段,由法国画家莱昂‧博纳(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亲情满溢的生活瞬间。
  •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他一生画了三百多幅壁画,并有近一百幅卷轴画被皇宫收藏。民间画工称他为“画祖”,史称“画圣吴道子”。
  • 托尔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临》(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诗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后一部,内容虽直面黑暗,结局却充满光明。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故事,无论有多少黑暗迹象,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无望的时刻,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做为借镜。
  • 舞蹈是艺术史上最美、最受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一些名画以不同风格描绘这一主题,其中包括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它们展示神话人物、贵族和平民肢体的律动,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 波宁顿未满26岁就因肺结核过世,他的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仅10年的时间,且后5年才创作油画。尽管如此,大众依旧公认波宁顿是他那个时代重要的艺术家,影响了法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
  •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传说中的八仙中汉钟离度化吕洞宾修道成仙的故事。 《钟离度吕》局部。(正见网)
    黄粱一梦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实它有多个版本,讲述的却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钟离度吕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玛刻》(Captive Andromache,约1888年)由英国学院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构思并创作,动人地展现了母亲与孩子、丈夫与妻子之间的情感。在莱顿敏感的笔触下,这些充满爱的亲缘关系,为安德洛玛刻在特洛伊战争后经历的国破家亡,提供了修复的解药。这幅画也提醒我们,往往透过失去,我们才学会珍惜拥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