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这一千古名句广为人知。这样的生活形态、这样的境界,令不少文人雅士欣羡、向往,而赋予这境界神采的就是菊。
绘菊文化
中国人赏菊的风气向来就很盛,每当秋季来临时,秋菊也如约上场,把秋天装扮得耀目无比、明净无比。人们用文学、诗词、书画、工艺等各种形式去表现它、歌颂它。
菊花有一个特别之处,在暮秋时节,众花凋谢后,菊花才独自在寒霜中开放,这种特色被解释为傲霜、凌寒,这种精神很受人激赏,人们因而视菊花为君子,并且把它和梅、兰、竹共称为花中“四君子”。
菊花既能入诗又可入画,历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咏菊,许多画家也喜欢画菊。《宣和画谱》中就有记载,宋代黄筌、赵昌、徐熙、滕昌祐、黄居采等名家都画过菊花,特别是都画有寒菊图。
到了元明清,水墨画写意画兴盛,菊的表现形式就更多元了,菊画的内涵也更深了,把菊花作为创作的主题,已经很普遍了。一道来观赏几幅情志酣畅的菊画吧。
清 张同曾《菊花图》
这幅画中画有四种折枝菊花:粉红、浅黄、白中带绿、深紫四色。用笔工整,设色秀雅。款题中自述是仿恽寿平之法。
在技法和气韵方面,他模仿了恽寿平,画面显得清秀端丽,能令观赏者感到心旷神怡,有舒泰感。比较特别的是他画花瓣时,以花的同色系颜色来钩画,并加重瓣尖的用色,而且花瓣的线条都保持平和划一,花朵因而显得晶莹剔透。
这幅画的构图也很具新意,四枝折枝花中,画家安排其中一枝倾斜横陈,看起来就像自家篱笆下的菊株,长得高了,没及时找到支撑,就会出现这种倾倒状态。这是画家一个巧妙的安排,整幅画因而充满自然天成之趣。
多姿多采的叶片也是画家张同曾下工夫之处,正面反面斜侧面,诸多变化都在其中,而且正面反面的颜色,深浅各有所属,再配合随势而行的叶脉,处处都令人感到那是自然生态的展现,仿佛置身田野之中。
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本幅画的裱边有题签“朱绍宗菊丛飞蝶”。
我们可看到几种不同品种的菊花正盛开着、簇拥着,灿烂华美,虽寄身篱下却颇具富贵典雅之气。
本画最出色之处在于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儿,朵朵都是有生命有表情的,而且个性鲜明,都用力地在展现自我。
请看这朵把大大的圆花心往上顶,那花瓣自然地向后撑,这是一种状态。而那朵,把花心往右后一挺,不同方向的花瓣向不同方向仰去,这又是另一种姿态……不意这时来了一只蛱蝶,上下翩飞。菊花们的兴致可能就来了,争先恐后地问蛱蝶,有何贵干呀?这个那个的……十几种姿态就有十几种情状。如果有人能懂花语,此时可能不知要先听哪家的话了。
画家的艺术造诣就如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卷四》中所云:“朱绍宗工画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逺过流辈。”
清 吴昌硕《菊石图》
吴昌硕常以斜对角的布局来处理画面结构,本画就很明显的有这种倾向。它是属于写意画,画面顶端由黄色大菊花带头,花瓣以双钩法钩勒,再以浓墨点叶。下方是一座大石,石面简略的皴法,正好疏通了上下两簇繁盛的花叶。焦浓的墨叶衬托着花朵,使花枝显出扶疏之态。
吴昌硕是用篆体字的笔法来画菊花,那种凝炼的中锋笔意把菊花傲骨的精神表现得极为出色。他用北派苍劲的笔法来表现花卉,产生了独特的带有厚重金石意味的风格。吴昌硕这样的风格影响到后来的书画大师齐白石。
齐白石《菊酒延年》
齐白石是一位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绘画大师,他的山水、花鸟、虫鱼、人物、书法、篆刻,无一不精,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他和吴昌硕一样,把写书法的功力延伸到绘画中来,书画合一,处处展现的是旷达不拘、沉厚大气。而布局、用色及挥毫运墨,大抵已从有法迈向无法,一笔一画,处处都能随心所欲。
白石老人笔下的菊花,大都是烂漫多采的。菊花的花瓣和叶子,笔法雷同,都是笔酣墨饱,铿锵有力的。酒樽则是以没骨法画成,调好银灰色的淡墨,笔中蓄饱了,在生纸上匀称地画出酒樽的形貌。陶釉的晕泽,瓶身造型的圆柔,都让人感到它那种温润的美。画家安排它退居花叶之后,别有用心,除了以它的圆柔疏淡来调和花叶的攒簇浓密之外,也是借重它,以背景之姿烘托主体。
而他的书法和篆刻也极具特色,值得一再欣赏品味的。请看,“菊酒延年”这四个篆字就美得令人叫绝,全然中锋的运笔,匀称端秀,又凝炼着劲如裂帛之笔意。结构也周密有致。而且白石老人也有幽默感,他把其中的“酒”字部首按象形字“水”的写法,以颤笔为之,凭空引来一道活水,涓涓流动。
画幅左右两侧的行书除了自表岁寿外,更把他另一绝活也秀出来了,他是三百枚石印的创造者、雕刻者。他的篆刻有其独到之处,字体的布置就像画作的布局般,具有疏密空间感。走的是“刚健超纵”的风格,下刀之后不回刀也不补刀,效仿古代名碑的刻法,架构独特,气度恢宏。
古人的这些画菊的画作中,不管是菊花锦簇,还是蝶、石、菊酒来相伴,都是烘托了秋菊的傲霜、凌寒而无畏的精神。菊花傲霜凌寒而放的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赞扬的正色,在书画家、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中掌舵了千百年,到如今一直澄净华夏子民的天地。@*
(-中国名画欣赏系列-待续-)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