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這一千古名句廣為人知。這樣的生活形態、這樣的境界,令不少文人雅士欣羡、嚮往,而賦予這境界神采的就是菊。
繪菊文化
中國人賞菊的風氣向來就很盛,每當秋季來臨時,秋菊也如約上場,把秋天裝扮得耀目無比、明淨無比。人們用文學、詩詞、書畫、工藝等各種形式去表現它、歌頌它。
菊花有一個特別之處,在暮秋時節,眾花凋謝後,菊花才獨自在寒霜中開放,這種特色被解釋為傲霜、凌寒,這種精神很受人激賞,人們因而視菊花為君子,並且把它和梅、蘭、竹共稱為花中「四君子」。
菊花既能入詩又可入畫,歷代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詠菊,許多畫家也喜歡畫菊。《宣和畫譜》中就有記載,宋代黃筌、趙昌、徐熙、滕昌祐、黃居寀等名家都畫過菊花,特別是都畫有寒菊圖。
到了元明清,水墨畫寫意畫興盛,菊的表現形式就更多元了,菊畫的內涵也更深了,把菊花作為創作的主題,已經很普遍了。一道來觀賞幾幅情志酣暢的菊畫吧。
清 張同曾《菊花圖》
這幅畫中畫有四種折枝菊花:粉紅、淺黃、白中帶綠、深紫四色。用筆工整,設色秀雅。款題中自述是仿惲壽平之法。
在技法和氣韻方面,他模仿了惲壽平,畫面顯得清秀端麗,能令觀賞者感到心曠神怡,有舒泰感。比較特別的是他畫花瓣時,以花的同色系顏色來鉤畫,並加重瓣尖的用色,而且花瓣的線條都保持平和劃一,花朵因而顯得晶瑩剔透。
這幅畫的構圖也很具新意,四枝折枝花中,畫家安排其中一枝傾斜橫陳,看起來就像自家籬笆下的菊株,長得高了,沒及時找到支撐,就會出現這種傾倒狀態。這是畫家一個巧妙的安排,整幅畫因而充滿自然天成之趣。
多姿多采的葉片也是畫家張同曾下工夫之處,正面反面斜側面,諸多變化都在其中,而且正面反面的顏色,深淺各有所屬,再配合隨勢而行的葉脈,處處都令人感到那是自然生態的展現,仿佛置身田野之中。
宋 朱紹宗《菊叢飛蝶圖》
本幅畫的裱邊有題簽「朱紹宗菊叢飛蝶」。
我們可看到幾種不同品種的菊花正盛開著、簇擁著,燦爛華美,雖寄身籬下卻頗具富貴典雅之氣。
本畫最出色之處在於這些千姿百態的花兒,朵朵都是有生命有表情的,而且個性鮮明,都用力地在展現自我。
請看這朵把大大的圓花心往上頂,那花瓣自然地向後撐,這是一種狀態。而那朵,把花心往右後一挺,不同方向的花瓣向不同方向仰去,這又是另一種姿態……不意這時來了一隻蛺蝶,上下翩飛。菊花們的興致可能就來了,爭先恐後地問蛺蝶,有何貴幹呀?這個那個的……十幾種姿態就有十幾種情狀。如果有人能懂花語,此時可能不知要先聽哪家的話了。
畫家的藝術造詣就如元代夏文彥在《圖繪寶鑑‧卷四》中所云:「朱紹宗工畫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逺過流輩。」
清 吳昌碩《菊石圖》
吳昌碩常以斜對角的布局來處理畫面結構,本畫就很明顯的有這種傾向。它是屬於寫意畫,畫面頂端由黃色大菊花帶頭,花瓣以雙鉤法鉤勒,再以濃墨點葉。下方是一座大石,石面簡略的皴法,正好疏通了上下兩簇繁盛的花葉。焦濃的墨葉襯托著花朵,使花枝顯出扶疏之態。
吳昌碩是用篆體字的筆法來畫菊花,那種凝煉的中鋒筆意把菊花傲骨的精神表現得極為出色。他用北派蒼勁的筆法來表現花卉,產生了獨特的帶有厚重金石意味的風格。吳昌碩這樣的風格影響到後來的書畫大師齊白石。
齊白石《菊酒延年》
齊白石是一位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繪畫大師,他的山水、花鳥、蟲魚、人物、書法、篆刻,無一不精,無一不是出類拔萃的。他和吳昌碩一樣,把寫書法的功力延伸到繪畫中來,書畫合一,處處展現的是曠達不拘、沉厚大氣。而布局、用色及揮毫運墨,大抵已從有法邁向無法,一筆一畫,處處都能隨心所欲。
白石老人筆下的菊花,大都是爛漫多采的。菊花的花瓣和葉子,筆法雷同,都是筆酣墨飽,鏗鏘有力的。酒樽則是以沒骨法畫成,調好銀灰色的淡墨,筆中蓄飽了,在生紙上勻稱地畫出酒樽的形貌。陶釉的暈澤,瓶身造型的圓柔,都讓人感到它那種溫潤的美。畫家安排它退居花葉之後,別有用心,除了以它的圓柔疏淡來調和花葉的攢簇濃密之外,也是借重它,以背景之姿烘托主體。
而他的書法和篆刻也極具特色,值得一再欣賞品味的。請看,「菊酒延年」這四個篆字就美得令人叫絕,全然中鋒的運筆,勻稱端秀,又凝煉著勁如裂帛之筆意。結構也周密有致。而且白石老人也有幽默感,他把其中的「酒」字部首按象形字「水」的寫法,以顫筆為之,憑空引來一道活水,涓涓流動。
畫幅左右兩側的行書除了自表歲壽外,更把他另一絕活也秀出來了,他是三百枚石印的創造者、雕刻者。他的篆刻有其獨到之處,字體的布置就像畫作的布局般,具有疏密空間感。走的是「剛健超縱」的風格,下刀之後不回刀也不補刀,效仿古代名碑的刻法,架構獨特,氣度恢宏。
古人的這些畫菊的畫作中,不管是菊花錦簇,還是蝶、石、菊酒來相伴,都是烘托了秋菊的傲霜、凌寒而無畏的精神。菊花傲霜凌寒而放的精神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讚揚的正色,在書畫家、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中掌舵了千百年,到如今一直澄淨華夏子民的天地。@*
(-中國名畫欣賞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