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轻松入睡:睡眠的临界点

保罗.果文斯基、亚瑟.史皮尔曼

人气: 140
【字号】    
   标签: tags:

在开始讨论如何放松你的心灵前,我们要先设定一个基本前提:不论是长是短,条条大路通睡眠;不论直接或是曲折,最后都汇聚到相同的临界点。这个睡眠的跳跃点是一个解脱、不在乎、放弃的点。

当你进到这个大门之中,你的意识就已经很难再去运作了。就像你从来没有看过地下室的电灯开关在“关”的位置一样,因为关灯后就已经太黑了,每晚进入睡眠的状态都不在我们的知觉当中。

相反的,被睡眠驱逐出境进入完全清醒的状态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痛苦经验。这样的转换就发生在那一瞬间,在那当下就清楚地了解“我今晚又不能睡了”。这样的体验重新点燃了意识的光束照向内心,将原本已经慢慢地黯淡下来的心田转变为充满许多想法的明亮心智穹苍。

对外在的知觉变得敏锐,容易感到焦虑、恐惧,也更知觉到身体的不自在、被让人发痒的毯子包裹着、身旁的那个打呼的床伴,还有那令人窒息的空气。

仅仅只因那些在脑袋里转啊转的想法,自己就一直被排挤于睡眠的边界之外,可以了解地许多失眠的人对他们的心智状态开始小心留意着。思绪被视为睡眠的敌人,睡不好的会感叹自己失去了之前所拥有能“关掉我的思绪”的“脑中的开关”。

而对于一些慢性的失眠者,脑袋变得相当敏感,总能侦测到相当微小的风吹草动,而成了警醒的原因。所以,可能大多数的人会很质疑我们先前所陈述的:这个脑袋敏感性可以被拿来调整睡眠。

事实上,几乎每个晚上脑袋都展现出可以调成“绿灯”让睡眠通行的能力,除了像长时间睡眠剥夺或服用了强效的药物,这些我们可以说是被睡眠打败了的极端例子外,睡眠通常都是自己做决定的。

我们的心灵针对嗜睡、疲累、休息、安全、黑暗、无趣、平静或其他自己期待的状态,都可以允许让睡眠出现。而这样的转换可能也包含请你抽回自己对外在环境的兴趣,这仍然是一个选项—一个你可以根据意志退出的选项,因为大多数的失眠者都太清明了。

要如何让这些意识的抉择可以变得迟钝不反应呢?这个矛盾的能力—要主动地不去反应—听起来像是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殊领域,对于业余的失眠者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事实上,用来助眠的自我催眠及放松练习,与源自东方哲学的静坐冥想有许多共通之处。

然而,睡眠并不是像开智慧、启蒙一般,它并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状态,而且它也不需要完美。达到睡眠状态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区分,其中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程度-静止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休息,这经常都被那些急迫地寻求睡眠慰藉的失眠者所忽视了。

试着享受你的休息

如果休息有所价值,它会就像是个安慰奖。在失眠的情境下,“我只是在休息”可以作为“我无法睡着”的替身。有些睡不好的人仍然会在床上躺好几个小时,放弃不睡了,但至少可以获得躺下来、闭上眼睛及休息的一些好处。

然而,许多失眠者是连这些少许的好处都得不到的。当无法入睡时,这些疲倦的灵魂是没有休息期间的,对他们而言,安稳的睡眠与痛苦状态之间是没有灰色地带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是这些不幸者当中的一员,那么现在就是该降低标准的时候了。不要再要求得到睡眠了,学会以休息来替代吧!有好几项理由可以说明这个方法是有道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休息相对于睡眠来说是较没那么爱挑剔或易受惊吓的。

的确,就你目前的情境来说,得到休息可能与睡眠一样难以捉摸,但事实它是可以被掌握住的,你可以学习如何稳定地引导出休息状态。再者,虽然休息对于储备精力的效果并不及睡眠,但相对于你目前浪费在肌肉紧绷、思绪奔驰的不安状态下的时间来说,是更能恢复精神的。

第三(也许太着墨于这点上比较没有帮助),不安的感觉是会将你带离睡眠目标的,如果你可以找到休息的路,睡眠就有可能找到你。

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当濒临睡眠的临界点时,我们机能的状态是下降到无法体验睡眠的标准。对于休息状态来说则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心智状态也许并不是特别的清晰,但当然还是可以感受我们内在状态或外在环境大致状况的,我们是可以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在休息的。

从外在的角度来说,要定义一个物体是“在休息”的主要特征就是它没有在动。但是,希望讨论到现在,你可以体会对于会思考的个体来说这些定义并没有这么简单。请你想像有个人试着要睡,“在休息”不仅代表着不动,也同时代表着不想要去动。

当然,你可以把自己固定在床上,决定连微微的一吋也都不动,但这种状态其实很难达到真正的休息。几分钟过去,你就可能会开始想要抓抓你的脚踝,或是你的背就开始作怪,或是觉得毯子怎么愈来愈热了。

快速地调整一下睡姿可能有助于缓解一下不舒服,但是过一阵子你又会感受到下一波的不适感。如此下来,很快地,你又会开始进入占据失眠者的睡眠时间很大一部分又相当熟悉的“辗转难眠”循环了。

相对于这种毫无益处地追求不动的状态,想想过去你真的不在乎动不动的经验,也许是在你经历了一整天艰苦的身体劳动之后,终于可以躺下来了,你的每根骨头、肌肉以及关节都感到酸痛,你或许无法立即入睡,但也不是那么在乎。

在这个时候你真正想要的是好好躺着休息,而不一定是睡觉,不管你的身体躺成什么姿势,只要能休息就好。如果不是非动不可,你可以一段时间都不再动。

同样的,放空休息的历程也可以适用于耗尽脑力的一天之后。

可以理解地,许多人在工作上经历好几个小时全心全意的专注,或解决令人头痛的问题之后,都会很享受瘫在电视机前面的状态。

他们一点也不想去控制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对于脑中有未经组织的思绪运转着而感到高兴。而有些人可能不是那么爱看电视,但他们也有类似的眼神涣散的模样,盯着房间放空,满足于让他们的思绪飘散。

这种认知状态是可以与休息一同存在的。就像我们不是那么在意动不动我们的身体,也不想推着我们的思绪往任何特定的方向去;相反的,我们跟随着思绪飘到任何地方,像是懒散地躺在心灵戏院中一般。

当提到“幻想”或“白日梦”时,我们都了解这种像作梦般醒着的状态,我们的思绪可能是从白天醒着时的特定的事件开始的,但在思绪已经游荡一段时间之后,最早的事件已经难以辨认出来了。

我们一开始先描述了理想的休息状态,但实际上这个状态并不是都那么沉着冷静地到来。就像所有的生理不适感都可能干扰身体的歇息,心理的平静状态也是随时都可能被破坏的,烦恼也可能跟生理疼痛一般地顽强。

即使是很中性的想法也可能一直吸引注意力,有时候击溃我们的正是我们没有刻意去驾驭的思绪。这些思绪很可能会朝着我们在白天的阳光之下难以面对的冲突、暴力或是渴望奔驰。

在其他时候,我们就只是无法忍受那些因为我们渐渐淡出监督思绪时,所衍生出来不拘形式的、模糊的、不现实的东西。在这些情境下,我们思绪当中杂乱无章的特质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焦虑感。

我们会开始觉得不只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自身的一致性开始瓦解。当抓到任何可能无法接受的细微迹象,我们就可能会以非常急促的渴望很用力地把自己拉回一个更能专注、更严谨的认知状态,而没有注意到它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而我们所感觉到的只剩下刚刚已经接近要睡着了,但现在不知为了什么,又再度完全清醒了。

假设你听进了我们的建议,而且不再使尽全力地要去睡,你决定以让自己休息为权宜之计应该就足够了。

但是,你仍然饱受自己个人的生理及心理的痛苦所折磨着。也许你的坐骨神经痛正犯起,也许你车子的变速器正在哀鸣着,或是你公司刚发布重要的人事重组,也许你正为一些相关的琐事所烦心,例如你正在想刚刚由公司回家的路上所匆忙投入邮筒的一大叠信件有没有贴上邮票。

不管是哪一种状况,当你在半夜醒来时,这些未解决的事项仍然萦绕在心中,像是要让你对于离开即使只休息了一小下都要感到内疚一般。你没有辨法不去注意现在才刚刚过2点而已,你只勉强睡了3个小时,那你现在应该怎么做?@(待续)

摘编自 《不再失眠》 书泉出版社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