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張林和他的作品《悲愴的靈魂》

胡平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11月28日訊】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決定把今年的獄中作家獎授予現仍在獄中的安徽作家、獨立中文筆會會員、著名民運人士張林先生。張林著有大量詩文,其代表作是《悲愴的靈魂》(美國,博大出版社,2005年)。獨立中文筆會會員、詩人王一梁寫道:”即使張林以前沒有寫過一個字,我認為,僅憑此書便足以使張林堂而皇之地步入文學的最高殿堂。”

張林是一位天生的自由鬥士,血氣充沛,思想鋒利,敢做敢為,百折不回。1979年,16歲的張林以安徽蚌埠考區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在求學期間,張林就積極參加校園民主運動,發起和組織學生社團並擔任負責人。畢業後,因不滿於沉悶的單位生活,在1986年辭去公職,在安徽、海南、雲南等地從事專業民運。出於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張林曾三次偷越邊境,多次被關押。八九民運期間,張林是皖北地區民主運動的主要領袖,六四後被捕,判刑2年。1994年5月:因為在北京參與籌辦”勞動者權利保障同盟”及其他民運活動,被送回安徽省處勞動教養3年。1997年9月,服刑期滿後,獲得赴美簽證來到美國。

1998年10月,張林闖關返回中國從事民運,第2天被員警抓獲,處3年勞動教養。2001年出獄後,不顧當局的迫害和歧視繼續從事民運,撰寫了大量文章,包括這部《悲愴的靈魂》。2005年1月因積極參加悼念趙紫陽的活動再次被捕,判刑5年。現仍在獄中。

《悲愴的靈魂》是一部自傳性質的作品。作者記述了他的成長、奮進、受難與抗爭。全書有四百多頁,近三十萬字,作者直抒胸臆,酣暢淋漓,有如長江大河奔流直下,讀來竟有一氣呵成之感。這對於一個飽受牢獄之災的人來說尤其不易。誠如作者所言,中國的監獄比地獄還可怕,尤其是對政治犯。除了生存的艱難,肉體的折磨,疾病的摧殘;還有精神的苦痛,心靈的煎熬,靈魂的悲愴。在這種環境下簡直無法保持正常的人性。不知不覺就中毒了,不知不覺就麻木了,不知不覺就殘廢了。張林把這稱為勞改後遺症。它甚至會嚴重地摧殘一個人的思考、閱讀和寫作能力。張林清醒地意識到勞改後遺症對自己的危害,他以極大的毅力自我治療,這部《悲愴的靈魂》不僅是他奮鬥與受難的記錄,也是他自我超越的證明。

讀張林的書,可以使我們更加理解自由的本質。乍一看去,象張林這樣,為了得到更多的自由而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僅有的自由,這不是自相矛盾,得不償失,適得其反嗎?特別是在他來到美國之後,既然已經擺脫了恐懼,獲得了自由,何苦又要冒險回去呢?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這本書裏寫道:人類的歷史,是建立在為了人性的尊嚴而鬥爭的原則之上。人類首要的追求是把人當人看,要求別人把自己作為一個人來尊重。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有生存的勇氣,有能力去冒生命的風險去實現自己。由此可見,一個人為了爭得更多的自由而甘願失去僅有的自由,這絕非自相矛盾,因為他並不只是為了得到更大的活動空間,更重要的,他是不甘心屈服於強權的奴役,他是在捍衛自己的尊嚴,顯示自己獨立自主的意志。張林以他不屈不撓的抗爭,證明了高貴的自由精神;而他這部《悲愴的靈魂》則為此留下了光輝的見證。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平:人權與挨餓
胡平:從楊建利歸來談爭取歸國權
胡平: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胡平:毛派的尷尬及其前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