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蘇孟娟╱台北報導〕對於孫吉祥未婚妻李幸育取精留後一事,社福團體多建議她應慎重考慮。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何碧珍認為,生兒育女責任重大,就算真的順利取精生子,未來孩子的成長之路也將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強調,單親家庭不一定不好,但在目前社會支持體系與相關配套措施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是否能保障孩子應有的權益?值得深入思考。
中華民國倫理研究學會理事長李聰熙認為,李幸育展現人間至情,令人動容及感佩,但他建議李幸育要深思熟慮再下決定。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王瓊枝認為李幸育的哀慟逾恆及想法令人心疼,她尊重李幸育的選擇,但因事件攸關孩子與男方家庭甚至李幸育的未來,盼李幸育冷靜思考。
——————————————————————————–
專家觀點╱死後取精 不能違反倫理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雖然人工生殖法處於法律空窗期,但醫界以及倫理學專家均認為,這並不意味死後取精生子毫無限制,除了不能違反社會倫理,還必須在不違背死者生前意願、考慮孩子福祉等利害關係人的情況下施行,醫師行為才不至於失當。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表示,在法律空窗的情況下,應以倫理為標準;而所謂倫理,也就是社會可以接受的行為標準。同時還必須兼顧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及個案可能對社會造成的衝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曾啟瑞教授贊同衛生署態度轉彎,並認為是人情法理兼具的決策。但他強調,此舉並非表示往後所有人都可以要求在丈夫往生後生個孩子!他認同這起個案取精,但不建議馬上進行人工生殖,以免因為悲傷影響判斷力,而做出不成熟的決定,日後後悔生下這個孩子。
——————————————————————————–
宗教界觀點╱贊成反對 宗教界有歧見
〔自由時報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針對陸軍十軍團裝甲旅戰車營連長孫吉祥因公殉職,其女友李幸育取精留後一事,台中市宗教界的看法各異。
天主教台中教區本堂指出,生命乃是上帝所賜,不得任意殺害,也不能由人為的力量產生,因此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不但反對墮胎,更反對以人工受孕方式產生人類的生命。
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蘇惠貞也說,站在信仰的立場,基督教認為生命的起源是上帝,因此對於所謂「死後取精」一事表示存疑,在道德及宗教信仰方面,都可能讓人類的主體性消滅。
但道教的立場則不同,台中市東區樂成宮總幹事林安樂指出,國人普遍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孫吉祥因公殉職,其相戀十多年而未能結成連理的女友李幸育有意取精留後,情有可原,只要法律允許,他認為應該可行。
——————————————————————————–
家扶受助兒 願當孫家義子
〔自由時報記者張聰秋╱田中報導〕從八十八年七月起,上尉連長孫吉祥抱著幫助貧困學童、回饋社會的心情,成為彰化家扶中心永久認養人,六年來不曾間斷,而長期受他幫助的學童張瑞友,目前已是彰化縣田中國中二年級學生,得知照顧他的孫叔叔走了,瑞友九日寫了一封信,他說,雖然沒見過孫叔叔,但他一定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會讓孫叔叔失望。
孫吉祥長期認養濟助的家扶受助個案張瑞友,昨天獲悉六年來默默幫助他的好人竟然意外身故,與媽媽陳碧棉悲從中來,難過得相擁而泣。
陳碧棉哽咽地說,這麼好的人,上天不該這麼早就把他帶走,如果孫家不反對,她願意讓瑞友當其乾兒子。
面對心目中的大恩人「孫叔叔」意外喪生,十五歲的瑞友心情跌落谷底,他說,爸爸十年前病故,家計全靠媽媽當保母或清潔工賺取微薄薪資維持,從他就讀小學二年級起,孫叔叔長期資助他的生活費,連生日或過年時,孫叔叔還會寄送禮金,他都用在繳學費、購買文具和參考書。
張瑞友昨天寫了一封感謝孫吉祥的信,字裡行間流露他的不捨,他說,「雖然我沒見過孫叔叔,但我很敬愛他,雖然沒有機會報答他,但我會用功讀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才不會辜負孫叔叔對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