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報導】北京交通系列報導之二(中央社記者焦興華北京特稿)今年六月底北京汽車數量即將突破兩百四十萬輛,北京堵車嚴重國際馳名,北京首都正在變成「首堵」。堵車所造成的都市機能性癱瘓,讓北京能否永保中國首都地位的問題引發討論。
許多人為今天的北京感到擔憂,擔憂它還能不能保住首都的地位。因為北京正患上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病,正逐漸腐蝕著、吞噬著北京城,而除了污染和沙塵暴的環境問題之外,北京最嚴重的問題包括交通。
北京是首都,但中國人今天把它稱為「首堵」。從北京的城市規劃、功能結構上來看就可以發現這個「首堵」是人為規劃設計疏失所造成,而堵車的罪魁禍首非長安大街莫屬。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毛保華點出問題所在。他指出,北京的交通格局,就像大餅一樣缺乏紋理,骨幹網與支線網功能不清晰,根本不符合現代化都市交通的要求。
打開北京地圖可以一目了然,北京交通的格局基本是一個大十字。南北貫通的一線稱之「龍脈」。東西則是長安大街以及它的延長線。長安大街是北京乃至中國的象徵,它曾經是中共建政以來最為自豪的「神州第一街」。
今天它卻集中了疲憊和怨言,交通堵塞、空氣污染、事故頻傳、出行不便,於是它又成了中國現代城市病的象徵。
長安大街做為北京最重要的一條道路,集各種功能於一身,在世界各國主要都城恐怕很難找到相似的情況。經濟、政治、外交、典儀、科教、軍事、黨團、政法、交通、商業、通信、文化、藝術、娛樂、旅遊、餐飲、傳媒等大型辦公大樓建築物,幾乎都集中在這條大街上。
這些功能同時存在於一地,使長安大街成了一條五光十色又光怪陸離的大道。
長安大街功能過多始作俑者是交通規劃與設計者的疏失所致,不幸它的規劃與設計又與全北京的整體規劃與設計緊密不可分,導致北京交通功能不彰。
交通專家檢討造成長安大街今天這種失控狀態的主因是北京的兩次總體規劃的失誤。一次是中共建政初期、上世紀五十年代沒有把北京老城的保護與新城的修建分離開來。形成了現在這種舊中有新,新舊交錯的混亂局面。
結果是舊城文化難以保存,新區零亂不堪且功能不全。這些疏失造成了巨大而尖銳的矛盾。
第二次是在上世紀八0年代末,當時提出了「打通兩廂、緩解中央」構想,即指城市中心區和以長安街為主的中心交通幹線。
按照這一構想,首都環線公路像攤餅一樣環環鋪開。而事實上,打通兩廂的結果造成北京中心地區的緊張,環線越多越暢通,湧入城市中心的車輛就越多,結果大家全都堵在長安大街上。
經過這兩次重大決策性錯誤,北京的城市結構與功能的不合理性就更加尖銳起來,遲遲不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