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波士頓美術館典藏珠寶展:「超越輝煌」

歷經4年策劃,波士頓美術館(MFA Boston)典藏珠寶展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珠寶收藏廣泛的藝廊。
Michelle Plastrik撰文/吳約翰編譯
陳世英(Wallace Chan)的蝴蝶胸針作品:我還在飛舞(Forever Dancing ‑ Bright Star),2013年創作。黃鑽、彩色鑽石、水晶、珍珠母貝、蝴蝶標本、珍珠、鈦金屬。克里斯汀‧邢和雷克斯‧黃(Christin Xing 和 Rex Wong)捐贈。(經許可轉載/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一百五十多件,跨越四千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美術館珠寶展策展人艾米莉‧斯托勒(Emily Stoehrer)表示,展覽歷時4年策劃與執行,「展示波士頓美術館最出色、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珠寶收藏。」斯托勒是美國唯一的美術館珠寶策展人。本次珠寶展覽於今年五月開展,同時展出每年輪流展出的藝品。

這些耀眼的珠寶首飾大多來歷非凡,包括倖存的古文明手工藝品、19世紀具有歷史意義與異國風情的珠寶、20世紀創新的設計、人造時裝珠寶(costume jewelry)以及融合傳統主題與新穎媒材的當代珠寶等。

波士頓美術館的展覽「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在「卡普蘭家族基金會珠寶展廳」(Rita J. and Stanley H. Kaplan Family Foundation Gallery)展出。(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從古到今的珠寶

珠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梳妝打扮是人的天性,最早的例子可追溯至十萬多年前,當時的「珠飾」占有一席之地。本次展覽以不同主題呈現,讓我們先來欣賞最古老的作品——公元前2246至2152年的古埃及串珠寬項鍊(Egyptian Wesekh broadcollar)。

古埃及串珠寬項鍊盛行於公元前2246—2152年間。由黃金、滑石(steatite)、綠松石(turquoise)及青金石(lapis lazuli)製成。哈佛大學—波士頓美術館考察(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Expedition)。(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寬項鍊(又稱寬領)的成分有黃金、稀有的綠松石(可能來自埃及西奈半島)、昂貴的青金石(可能來自阿富汗)與滑石(一種變質岩)。此外,裝飾在外圍的金色串珠有著金龜子(或叫聖甲蟲)(scarab beetles)的造形是另一特色。金龜子是重要的文化象徵,有重生、保護和幸運等意涵。死者通常會與帶有甲蟲特徵的物品一起埋葬。這件寬項鍊是從某宮廷官員的墳墓中掘出,官員的名字刻在黃金飾品上。

為了讓參觀者有最佳的觀賞體驗,美術館提供了數位影像。影片播放展品的正面與背面外觀,還可上網下載詳細的語音導覽。此外,展覽除了有許多大型作品外,更有件尺寸嬌小又精緻的耳環,來自公元前約350至325年的古希臘,展現勝利女神尼姬(Nike)駕駛兩匹馬戰車的英姿。從其令人讚歎的工藝中,學者推測耳環可能曾由王室成員佩戴,抑或用來裝飾雕像。

勝利女神尼姬駕駛雙馬戰車耳環,約公元前350至325年創作。黃金、琺瑯。亨利‧莉莉‧皮爾斯基金會(Henry Lillie Pierce Fund)。(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勝利女神尼姬,整體以100多個部件焊接組成。尼姬穿著一件束腰外衣(chiton),手握馬匹韁繩,表情專注。她的翅膀帶有律動感,優美地追趕著。女神上方是棕櫚葉飾,葉子中間有一個水滴狀的果實。

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珠寶以19、20世紀的最為豐富。1840年的科堡老鷹胸針(Coburg Eagle brooch)是一件與王室有淵源的藝品。它是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Consort Albert)設計的12枚胸針之一,作為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在婚禮上送給伴娘的禮物。科堡老鷹胸針也是美國博物館的第一件珠寶收藏品。傳統上,王室伴娘會收到以鴿子為題製作的禮物。以這件作品為例,老鷹是阿爾伯特的德國家族科堡王朝(House of Coburg)的一個象徵;胸針使用的材料也別具意義:綠松石代表勿忘我、鑽石代表永恆、紅寶石代表熱情,而珍珠則象徵真愛。

阿爾伯特親王設計的科堡老鷹胸針,1840年創作。黃金、綠松石、珍珠、紅寶石、鑽石。美術館購入,資金由「卡普蘭家族基金會」(Rita J. and Stanley H. Kaplan Family Foundation)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展覽上有件當代德國藝品是珠寶設計公司赫默勒(Hemmerle)於2018年為慶祝公司成立125周年設計的一對大流蘇耳環。流蘇上的串珠使用超過200克拉的藍寶石,從鐵製的巴伐利亞王冠向下垂放,向公司的慕尼黑傳統致敬。

赫默勒公司設計的流蘇耳環造型一對,2018年創作。黑色拋光鐵、白金、藍寶石、藍寶石流蘇。赫默勒在克里斯蒂安和亞斯明‧赫默勒夫妻的慷慨協助下捐贈。(赫默勒版權所有/照片由波士頓美術館提供)

復興主義珠寶

19世紀非常盛行復興主義珠寶。當時古代遺址的發掘激起了珠寶考古復興運動。意大利珠寶公司凱斯泰拉尼(Castellani)公認是考古復興風格最為出色的一家珠寶商。他的金匠家族公司專門生產由鑲嵌碎玻璃(tesserae)組成的迷你馬賽克。例如展覽中有一個大約1870年創作的獅子胸針。獅子表情楚楚可憐,推測靈感來自當時新發掘的龐貝城馬賽克地板。在古羅馬時代,獅子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凱斯泰拉尼設計的迷你馬賽克獅子胸針,約1870年創作。金子、玻璃。蘇珊‧貝絲‧卡普蘭(Susan Beth Kaplan)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再現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 revival)是19世紀的另一場流行運動。例如,展覽中有一對猶太結婚戒指(Jewish marriage ring)是19世紀中歐製造,卻是16世紀文藝復興風格。猶太結婚戒指傳統上造型簡單,但有時在儀式上也會使用精緻的戒指。戒指的建築外觀是耶路撒冷聖殿(Temple of Jerusalem)的造型。在波士頓美術館展覽的版本中,聖殿屋頂是打開的。儘管缺少寶石,其雕刻和琺瑯工藝卻相當精湛。珠寶製造商的創作靈感很可能受到1800年代發現許多寶藏的影響。

猶太結婚戒指,19世紀製作。黃金、琺瑯。匿名百年紀念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展覽中有件19世紀末上流社會的經典珠寶,來自羅斯柴爾德家族奧地利分支(Rothschild family’s Austrian branch)的天然珍珠鑽石項鍊。這件美麗的作品由10顆搭配完美得令人屏息的天然珍珠組成。在20世紀養殖珍珠出現之前,這些天然的珍珠是公認的比鑽石還珍貴的珠寶。這條項鍊是克拉麗斯‧羅斯柴爾德男爵夫人(Baroness Clarice de Rothschild)的收藏。

天然珍珠鑽石項鍊,約1880年製作。銀、金、天然珍珠(大珠母貝)、鑽石。繼承人貝蒂娜‧盧拉姆‧德‧羅斯柴爾德(Bettina Looram de Rothschild)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1938年納粹吞併奧地利時,男爵夫人帶著她大部分的珠寶到倫敦旅行。項鍊因此避免了納粹的掠奪。這款項鍊代表了「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movement),特別是那個時代的「花環」(garland)風格,特點是下垂曲線的布幔設計。金項鍊鍍上銀,更適合搭配無色的鑽石,保持白色襯白色的效果。以黃金作底有其必要,如此佩戴者的皮膚或衣服就不會有染色的問題。當時在製作這條項鍊時,使用白金(platinum)鑲鑽石的技術非常困難。拜科技創新之賜,白金最終取代了傳統的鍍銀技術。

美國最早的珠寶公司「布萊克、斯塔爾與弗羅斯特」(Black, Starr and Frost)設計的美國國旗胸針,即是一件充滿愛國情懷的白金珠寶。

珠寶公司「布萊克、斯塔爾和弗羅斯特」於1917年製作,可能是奧斯卡海曼兄弟(Oscar Heyman Bros.)設計的美國國旗胸針。白金、鑽石、紅寶石、藍寶石。塞琳娜‧利特爾(Selina F. Little)以紀念尼娜‧弗萊徹‧利特爾(Nina Fletcher Little)為名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美國知名珠寶品牌公司蒂芙尼(Tiffany & Co.)也有作品展出。有一件作品是一款約1893年充滿異國風的手工飾品。蒂芙尼珠寶的首席設計師保爾丁‧法納姆(G. Paulding Farnham)提出的構想,並從印度傳統婚禮飾品「哈瑟普爾手鍊」(hathpal)中得到靈感。色彩繽紛的半寶石(semiprecious stones)(註)鑲嵌在黃金上,飾品環繞手腕,銜接手背,穿過四根手指。為了讓欣賞者了解這件作品的複雜程度,展覽特別精心製作模型手來呈現。

保爾丁‧法納姆設計的手鍊,約1893年製作。黃金、綠松石、藍寶石、綠石榴石、鋯石、橄欖石、金黃榴石、綠柱石、電氣石、金綠寶石和珍珠。喬迪‧薩塔洛夫(Jody Sataloff)以紀念約瑟夫和露絲‧薩塔洛夫(Joseph and Ruth Sataloff)為名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新藝術與裝飾藝術風格

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兩個著名的珠寶運動:「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與「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菲塞特‧格勞(Fuset y Grau)大約在1910年設計的西班牙墜飾,描繪女孩吹珍珠泡泡,以流暢的線條、自然的圖案、女性的形象以及鏤空琺瑯(pliqué-à-jour enamel)的設計,詮釋女孩開心的樣貌。這種琺瑯技術沒有背面,模擬彩色玻璃的透光感,視覺效果令人驚豔。

菲塞特‧格勞設計的墜飾:女孩吹泡泡,約1910年製作。黃金、白金、鏤空琺瑯、珍珠、象牙、藍寶石。美術館購入,資金捐贈來自蘇珊‧卡普蘭(Susan B. Kaplan)、威廉‧弗朗西斯‧沃登基金會(William Francis Warden Fund)和卡羅爾‧諾貝爾(Carol Noble)以紀念蘇珊‧卡普蘭(Susan B. Kaplan)為名,以及其他匿名人士。(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裝飾藝術運用大膽的幾何圖形、新穎的石材切割與創新的材料。波士頓美術館展出一件吸引眾人目光的藏品:馬喬麗‧梅里韋瑟‧波斯特胸針(Marjorie Merriweather Post brooch)。這是1929年奧斯卡‧海曼兄弟替美國紐約重要的珠寶商馬庫斯(Marcus & Co.)設計的。這枚時髦的白金胸針採用歷史悠久的文物製作:17世紀60克拉的祖母綠雕刻。這顆祖母綠原先開採自南美洲後送至歐洲,然後透過葡萄牙船隻運往印度,最後再由工匠大師雕刻出鳶尾花(iris blossoms)的圖案。眾所周知,要雕刻祖母綠有其難度,而蒙兀兒王朝(Mughal dynasty)時期的印度工匠正好是這門藝術的專家。波斯特喜歡收集具歷史意義的珠寶,這枚胸針是她珍貴的珍藏之一。

奧斯卡‧海曼兄弟設計的「馬喬麗‧梅里韋瑟‧波斯特胸針》,1929年製作。白金、鑽石、祖母綠。(經許可轉載/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馬喬麗‧梅里韋瑟‧波斯特胸針旁邊陳列著巴加特(BHAGAT)設計的當代印度胸針。這件珠寶很像「賈利」(jali),類似當地許多建物中不同造型的裝飾窗紗。胸針上的祖母綠模擬孟買(Mumbai)多數建築上覆蓋的苔蘚。作品採用哥倫比亞祖母綠,融合蒙兀兒與裝飾藝術設計製成。2024年2月珠寶完工,4月送抵波士頓美術館,成為美術館最新的收藏。

巴加特設計的賈利胸針,2024年製作。18K黃金、鑽石、祖母綠。威廉‧弗朗西斯‧沃登基金會(William Francis Warden Fund)。(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展覽的焦點明星是1937年法國珠寶品牌勒内‧博伊文(René Boivin)設計的海星胸針,它也是20世紀著名的珠寶之一。這款胸針是法國知名女設計師茱麗葉‧穆塔德(Juliette Moutard)設計,好萊塢女演員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收藏。這枚大尺寸胸針長四英寸,以黃金、71顆紅寶石和665顆紫水晶製成。據說在1930年代用相同寶石組合製作的飾品只有四枚。這枚胸針以可移動的關節鉸接製作,可以調整姿勢近似真的海洋生物。結構雖然複雜,成品卻是典雅流暢。

茱麗葉‧穆塔德設計的珠寶:海星胸針,1937年製作。18克拉黃金、紅寶石、紫水晶。美術館購買,資金捐贈來自麗塔與史丹利‧卡普蘭家族基金會(Rita J. and Stanley H. Kaplan Family Foundation)、莫妮卡‧薩德勒(Monica S. Sadler)、奧蒂斯‧諾克羅斯基金, (Otis Norcross Fund)、海倫和愛麗絲‧科爾伯恩基金會(Helen and Alice Colburn Fund)、策展人圈:時尚理事會(Curators Circle: Fashion Council)、南希‧亞當斯和斯科特‧舍恩(Nancy Adamsand Scott Schoen)、賽斯‧斯威瑟(Seth K . Sweetser)、特里薩‧貝布特(Theresa Baybutt)、埃米和威廉‧溫特(Emi M. and William G. Winterer),以及黛博拉‧格拉瑟(Deborah Glasser)。(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傳統上,自然界的動、植物為珠寶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展覽中有一些花卉和蝴蝶的例子,像是兩件中國珠寶商的當代作品,其創新的設計是採鈦金屬底座。奢華珠寶商喜歡採用這類金屬,因為它可以以陽極氧化處理創造出豐富的顏色。也因為重量輕,更容易製作大型可穿戴的珠寶。

胡茵菲(Anna Hu)的作品:安蘭氣韻胸針(Enchanted Ania Brooch)2023年創作。尖晶石(8.48克拉)、圓形璀璨式鑽石切割(5.36克拉)、鈦金屬。克里斯蒂娜‧姚博士(Dr. Christina S. Yao)捐贈。(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陳世英(Wallace Chan)精美的雕刻珠寶蝴蝶胸針:我還在飛舞(Forever Dancing–Bright Star)以彩色鑽石與真的蝴蝶翅膀標本製成。陳是當代知名的珠寶設計師之一。這枚胸針是陳第一件成為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作品。蝴蝶在中國文化裡象徵永恆的愛情,也在歷史悠久的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中出現。」

陳世英的作品蝴蝶胸針:我還在飛舞,2013年創作。黃鑽、彩色鑽石、水晶、珍珠母貝、蝴蝶標本、珍珠、鈦金屬。克里斯汀‧邢和雷克斯‧黃(Christin Xing 和 Rex Wong)捐贈。(經許可轉載/波士頓美術館版權所有)

展覽「超越輝煌」頌揚珠寶製造人員的創意與精湛技藝。精心策畫的展覽令觀眾陶醉於這些美麗的工藝及它們所述說的故事。展覽也成功證明「珠寶」是藝術,屬於美術館,也具有教育意義。

波士頓美術館全新整修的展廳正在展覽「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上網。

註釋:半寶石:傳統的寶石有大家熟知的四大家族:鑽石、綠柱石家族的祖母綠、以及剛玉家族的藍寶石、紅寶石。嚴格的來說,除了這四種貴重寶石外,其它的所有寶石都可以俗稱為半寶石。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擔任藝術顧問,現居紐約市。寫作主題廣泛,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 「寒冷時,茶會給你溫暖;燥熱時,茶會使你鎮定;沮喪時,茶會給你鼓舞;亢奮時,茶會令你冷靜。」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前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精簡地詮釋了這種飲品風靡全球的原因。
  • 老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Sr.)是著名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亦是政治家和愛國者,於1760年為他的家族建造了蒙彼利埃(Montpelier )。這座以喬治式建築風格設計的宅第位於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北部的橙縣。最初,這座宅第的外觀以簡單且正式的對稱呈現。
  • 1788年以來,參眾議員們就在里奇蒙(Richmond)的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the Virginia state Capitol)舉行會議,這裡也是全美最早用英文召開代表大會的地方。宏偉的議會大廈坐落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肖克山頂(Shockoe Hill),是新世界第一座以古典神廟為設計基礎的公共建築,也是美國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公共建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