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意大利曼托瓦用來接待貴賓的「得特宮」

James Howard Smith撰文/吳約翰編譯
「大衛涼廊」裡有許多繪製大衛英勇事蹟的場景。照片遠處牆面呈現大衛殺死歌利亞的畫面。(J.H.Smith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之間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Palazzo del Te)。藝術史學家瓦薩里在他的《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提到,岡薩加希望建造「眾神的居所,而不是人類的住所」。對羅馬諾來說,這是一個絕佳機會讓他發揮在羅馬拉斐爾底下工作時所培養的創造力。

宮殿建築群以對稱的方式排列在中軸線兩邊,前、後有兩座庭院。主建築採維特魯威人(Vitruvian)比例設計四合院,四邊各有一個入口通往庭院。兩層樓高的建築包含大型多立克柱和粗糙的方石牆,圍出方形庭院,給人一種結實、厚重的感覺。

照片是從宮殿後方鳥瞰。寬敞的庭院以中軸線平均配置,橋梁跨越池塘連接大衛涼廊與主庭院及另一建築。(D-Visions/Shutterstock)

拱型入口環繞著高大的多立克壁柱(或嵌入式柱),壁柱向上支撐著水平帶狀柱頂(entablature),柱頂上方有重複出現的三條垂直線造型裝飾(triglyphs)。兩根柱子之間的柱頂都有一組造型垂直線下降,這種線性中斷的設計給人一種不穩定的疑問。

大型嵌入式多立克壁柱圍繞著拱形入口,向上支撐著水平帶狀柱頂。柱頂上方有重複出現的三條垂直線造型裝飾。(J.H. Smith提供)

繆斯涼廊(Loggia of the Muses)面向北面通往庭院。大型多立克式壁柱、方石(ashlar stone)牆與三座拱形入口為其特色,營造出立面的威嚴。

繆斯涼廊迎向北面庭院。大型多立克式壁柱、方石牆與三座拱門,營造出立面的威嚴。(J.H. Smith提供)

穿過分隔兩庭院的中央拱門時,會感受到粗獷厚重的庭院與裝飾精美的大衛涼廊形成鮮明對比。

宏偉的大衛涼廊位在建築群中央,俯瞰一座池塘,讓人聯想起大型城堡前的護城河。緊接著有一座小橋通往廣闊的「榮譽庭院」(Courtyard of Honor)。

大衛涼廊(Loggia of David)紀念《聖經》英雄人物大衛,那裡有許多描繪他英勇事蹟的場景,包括大衛殺死歌利亞的畫面。涼廊類似大廳,用來接待貴賓,例如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和法國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

「大衛涼廊」裡有許多描繪大衛英勇事蹟的場景。照片遠處牆面呈現大衛殺死歌利亞的畫面。(J.H. Smith提供)

大衛涼廊細緻的造型裝飾,就像精心製作的蕾絲般軟化硬梆梆的石材,同時能吸引訪客仔細探索拱門的細節。拱門內的玫瑰花結、天使和花卉等造型裝飾,讓大衛涼廊增添許多精緻感。

涼廊裡有座雕塑《美德》(Virtue),以少女姿態矗立在雙排石柱間的壁龕內,為空間注入優雅與活力。

大衛涼廊拱門內的玫瑰花結、天使和花卉等造型裝飾,為涼廊增添許多精緻感。(J.H. Smith提供)
雕塑《美德》以少女姿態矗立在大衛涼廊雙排石柱間的壁龕內。(J.H. Smith提供)

大衛涼廊立面有許多拱門,每座拱門兩側各有一對柱子,形塑名為「帕拉第奧窗」(Serliana, or Palladian window)的造型,重複運用這樣的造型裝飾,讓立面充滿活力。

大衛涼廊有一座小橋越過池塘通往「榮譽庭院」。照片可見活潑的立面以重複設計的「帕拉第奧窗」裝飾。(J.H. Smith提供)

儘管「榮譽庭院」現今是一片樸素的草坪,但這裡曾經是遍佈花卉的精緻花園,更遠處還有曾經種滿各種植物的祕密花園。庭院和建築群與遠處的半圓形雙柱廊景觀樓(Esedra)是一個整體。

半圓形景觀樓(Esedra)是一系列拱門組成的半圓形雙柱廊,它不但成為空間的焦點,也使得寬敞的榮譽庭院更加完美。景觀樓保留了一些空間,可以從這裡眺望遠方。

半圓形景觀樓是一系列拱門組成的半圓形雙柱廊。照片最左邊可見通往祕密花園的門。(J.H. Smith提供)

宮殿深處藏著一座祕密花園(Secret Garden)。這座正式庭院花園周圍有涼廊圍繞,盡頭還有一座石窟。

祕密花園周圍有涼廊圍繞,盡頭處還有一座石窟。照片裡的石窟很像洞穴,就在遠處牆內。(J.H. Smith提供)

宮殿最吸引人的傑作在巨人廳(Chamber of the Giants),那裡有一場史詩般的戰鬥正在發生。藝術家羅馬諾在天花板上描繪了奧維德(Ovid)《變形記》(Metamorphoses)裡的古希臘傳說《巨人的隕落》(Fall of the Giants)。 巨人們為了攻擊奧林帕斯山企圖把奧薩山(Mount Ossa)堆疊在皮立翁山(Mount Pelion)之上。朱比特(Jupiter)則召喚不朽的奧林帕斯眾神抵禦攻擊,制止巨人們傲慢的行為。

羅馬諾創作的濕壁畫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場景。雷霆萬鈞、湍急水流,最終山脈崩塌,巨人們潰不成軍。 這是一次教訓,提醒巨人在世上所處的位置,也就是在天堂和大宇宙之下。

巨人廳的天花板壁畫描繪古希臘傳說《巨人的隕落》。(J.H. Smith提供)
壁畫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創造出雷霆萬鈞、湍急水流、身歷其境的場景。(J.H. Smith提供)

帝王廳(Chamber of the Emperors)裡美輪美奐的天花板,描繪當時的統治者和官員是「美德」與「榮譽」的典範。中間的圖像是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講述的一個故事:凱撒下令燒毀龐培(Pompey)的信件,因為凱撒剛擊敗龐培,拒絕閱讀他的信件。

帝王廳的天花板描繪當時的統治者和官員是「美德」與「榮譽」的典範。(J.H. Smith提供)

「丘比特與賽姬廳」(the Chamber of Cupid and Psyche)僅開放給貴賓使用。牆上的壁畫有描繪準備國宴的場景;丘比特和賽姬的女兒沃盧普塔斯(Voluptas,「快樂」)斜躺在床上等畫面。還有詩句環繞整個房間:「[公爵]下令建造這座建築是為了在辛苦工作後單純的休閒,希望在平靜中恢復體力」。

畫面是「丘比特與賽姬廳」,在遠處牆上可見準備國宴的場景。右下角是丘比特和賽姬的女兒沃盧普塔斜躺在床上。右側的詩句環繞整個房間:「[公爵]下令建造這座建築是為了在辛苦工作後單純的休閒,希望在平靜中恢復體力」。(J.H. Smith提供)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詹姆斯‧霍華德‧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建築攝影師兼設計師,也是建築攝影網站Cartio創辦人。他鼓勵大家欣賞經典建築藝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寒冷時,茶會給你溫暖;燥熱時,茶會使你鎮定;沮喪時,茶會給你鼓舞;亢奮時,茶會令你冷靜。」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前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精簡地詮釋了這種飲品風靡全球的原因。
  • 老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Sr.)是著名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亦是政治家和愛國者,於1760年為他的家族建造了蒙彼利埃(Montpelier )。這座以喬治式建築風格設計的宅第位於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北部的橙縣。最初,這座宅第的外觀以簡單且正式的對稱呈現。
  • 1788年以來,參眾議員們就在里奇蒙(Richmond)的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the Virginia state Capitol)舉行會議,這裡也是全美最早用英文召開代表大會的地方。宏偉的議會大廈坐落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肖克山頂(Shockoe Hill),是新世界第一座以古典神廟為設計基礎的公共建築,也是美國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公共建築。
  • 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以古典和基督教哲學原則創建了國家。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給法國藝術家皮埃爾‧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的信中表示,國會大廈的建築應以「通過數千年認可的古代典範」為設計基礎。
  • 聖本特教堂位在丹麥靈斯泰茲(Ringsted, Denmark),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古老的磚造教堂,也是丹麥第一座王室教堂。教堂在1170年由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一世(King Valdemar I)委託建造,作為父親聖克努特(St. Canute)的陵墓與紀念之所。
  • 在多數人心中,大海似乎總能激發兩種感受:面對碧海汪洋感到寧靜安詳,心靈被浪花拍岸的濤聲撫慰;或是面對海洋之浩瀚和不羈力量,感受到一己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1564年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亞多次在作品中融入海洋意象,十四行詩第60首便是一例。這首詩發表於1609年,收錄於莎翁154首十四行詩中的「美少年」(Fair Youth)組詩,同時收錄的詩作都描寫了詩人與一位美少年的深厚友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