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當西方繪畫遇上東方地毯:洛托地毯的起源

文/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翻譯/陳遇
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作品《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Portrait of Giovanni della Volta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1547年。油彩、畫布;104.5 公分x 138公分。現存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佳士得拍賣行東方地毯部主管路易斯‧布羅德赫斯特(Louise Broadhurst)指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有超過400幅描繪了安納托利亞的地毯,這些繪畫都是重要的歷史記錄,因為當時的地毯實物存世極少。有些藝術家偏愛特定風格的地毯,許多地毯至今仍以這些畫家的名字命名。例如,霍爾拜因(Holbein)、基蘭達奧(Ghirlandaio)、貝里尼(Bellini)和洛托(Lotto)地毯。

洛托地毯(‘Lotto’ Carpets)

16世紀威尼斯藝術家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約西元1480年至1556/7年)是一位多產且創新的畫家,擅長於祭壇畫、宗教場景和肖像畫。他之所以被譽為獨一無二的肖像畫家,是因為他能夠傳達畫中人物的內心思想,並運用精巧的象徵手法。

洛托地毯的特點是紅底黃色的阿拉伯式圖案。圖為洛托地毯(”Lotto” Carpet),約1600年,產地為土耳其。羊毛;130.2公分x 217.2公分。現存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公共領域)

洛托於1547年完成的畫作《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Portrait of Giovanni della Volta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是一幅有著迷人元素的作品,現在收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這幅全家福的畫中有一條「洛托地毯」,這種地毯的特色是紅底黃色的阿拉伯式圖案。這幅畫是已知的唯一一幅描繪已婚夫婦與兩個孩子的洛托畫作,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構圖方式。

目前被認為是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自畫像,1540年代。畫板,油彩;43公分x 35公分。現存於西班牙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博物館(Thyssen-Bornemisza Museum)。(公共領域)

洛托出生於威尼斯,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和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等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這些大師級的藝術家以及他曾在梵蒂岡一同共事的拉斐爾,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後來,洛托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有著豐富的細節,通常具有高飽和度的色彩和大膽的陰影,氣氛則從詩意到輕快嬉鬧都有。在洛托生前,他的名氣遠不及當時著名的藝術家像是喬久內(Giorgione)和提香(Titian),而藝術史學家在19世紀後期開始重新思考他的作品。直到1980年代,學術界才開始對他獨特的觀點感到興趣並更加欣賞他的藝術成就。

洛托特別注重對畫面元素及其代表的文化意義的描繪,在他的肖像畫和宗教畫中經常重複使用相同題材和對物件的描繪。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安納托利亞地毯,據說他曾經有一次不得不當掉自己的地毯以換取三個達克特(ducat,譯註:歐洲中世紀的流通貨幣)。確實,他在四處旅行的生涯中曾面臨過經濟困難。現今認為《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這幅畫是他當時為了繳交房租而畫的,因為他的帳簿記載他在1547年9月23日將這幅畫交給了他的房東德拉‧沃爾塔(della Volta)。之前在威尼斯藝術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夫妻同框的肖像畫。

《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Portrait of Giovanni della Volta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作品《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Portrait of Giovanni della Volta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1547年。油彩、畫布;104.5 公分x 138公分。現存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在這幅畫中,德拉‧沃爾塔、妻子、女兒和小兒子圍在一張桌子旁,桌上鋪著一條「洛托」地毯。由於地毯非常的珍貴,因此當時的人們經常將其用作桌布,而不是放在地板上。桌上擺著一只銀碗,光滑的表面反射著地毯圖案,碗中盛滿了櫻桃。小女孩也坐在桌子上,她拿著櫻桃放到母親的手中。在這個主要構圖的背後則有一面窗戶,窗外的威尼斯卻顯得一片荒蕪;不知道洛托是否刻意選用了這個背景來表達畫外之意。

在人物構圖上,洛托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來安排畫中的女主人,將她安置在丈夫的右邊。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代表尊貴的位置。她的右手向外輕放在腰側。這可能是參考了洛托同時代的另一位畫家巴里斯‧博爾多內(Paris Bordone)的作品《年輕女子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在博爾多內的畫中也描繪了一位身著深玫瑰色、有著褶邊袖洋裝的女性。《年輕女子肖像》的繪製年代為西元1545年至1550年,由於兩幅畫的完成時間相近,至今仍不確定哪一幅畫最早完成。

巴里斯‧博爾多內(Paris Bordone)的作品《年輕女子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約1545年。油彩、畫布;100.9公分x 82.5公分。現存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洛托畫中活潑的小男孩和他的父親一起被安排在桌子的另一邊。他單腳站立,身上裹著透明的藍紗布,伸手要抓住德拉‧沃爾塔手中的櫻桃。在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網站解釋道,小男孩「半裸的奇怪形象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或許是為了強調他作為長子男性的地位,也就是未來的繼承人」。學者們提出了這個姿勢構圖的可能依據,包括可能從提香於1542年的作品《克拉麗莎‧斯特羅奇肖像》(Portrait of Clarice Strozzi)中得到的靈感。這幅畫右下方跳舞的幼童浮雕與洛托的小男孩相似。

提香的作品《克拉麗莎‧斯特羅奇肖像》(Portrait of Clarice Strozzi),1542年。油彩、畫布;121.7公分 x 104.6公分。現存於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陳列室(Gemäldegaleri)。(公有領域)

意大利藝術家們在14世紀開始描繪安納托利亞地毯,但馬可‧波羅早在1270年左右就已經注意到了土庫曼斯坦(Turkomania)出產著最美麗的地毯。貿易將安納托利亞各地編織的地毯帶到威尼斯和更遠的地方。據估計,「洛托」這種類型的地毯起源於1500年之前,直到18世紀仍是出口歐洲的熱門商品。

早期的洛托地毯,包括在《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中描繪的這條地毯,邊框上都有類書法的圖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此解釋,這些裝飾「源自於阿拉伯文字的直線形式,稱為庫法體(kufic)」。

15至16世紀初的「洛托」地毯碎片及上面的庫法體設計細部,產地可能來自土耳其。現存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公有領域)
洛倫佐‧洛托的作品《家族肖像》(Family Portrait),1523–1524年。油彩、畫布;96 公分x 116公分。現存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公有領域)

洛托的其它重要繪畫作品也以他的地毯聞名,包括一幅在貝爾加莫(Bergamo)繪製的夫妻雙人肖像,現藏於埃爾米塔日博物館,以及一幅威尼斯教堂的祭壇畫。由於洛托地毯有著普遍的社會地位象徵,因此在16和17世紀的荷蘭和法蘭德斯畫作中大受歡迎。在洛托去世六十多年後,荷蘭大師所羅門‧梅達赫(Salomon Mesdach)為一名富商的繼承人繪製了一幅畫作,畫中的桌布便以洛托地毯為特色。

所羅門‧梅達赫(Salomon Mesdach)的作品《彼得‧考特恩的肖像》(Portrait of Peter Courten),1617年。油彩、畫板;106.5 公分x 192公分。現存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博物館。(公有領域)

洛托的《喬凡尼‧德拉‧沃爾塔與妻子和孩子的肖像》展示了紡織品在藝術和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學者從研究藝術家的帳簿記載得知,這幅畫原本有一個布套保護,布套上可能有其它裝飾,然而現在已遺失。洛托地毯是這幅肖像的焦點之一。將這些描繪地毯的藝術作品與現存的古董地毯一起對照研究,帶給我們更多時代背景與工藝品價值的體驗。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蓋德克解釋,戶外寫生有一個挑戰,就是看到的風景有太多的細節令人不知從何下手。摩爾教他如何將場景分解為簡單的圖形來找到繪畫的焦點,然後學習場景構圖的明暗變化(value,即明度)。剛開始的時候,蓋德克限制蓋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來調色,用明暗來描繪形體。
  • 德拉克洛瓦熱衷於描繪異國帶有充沛情感的場景,以此凸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張力。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在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獅子和老虎)的描繪上。在他整個職涯中,他都在觀察這些貓科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然後運用各種媒材捕捉貓科動物威風凜凜的一面。由此創作出知名的藝術作品也都成為他的傑作。
  • 幾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試圖釐清關於荷馬的真相: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於他的創作?他的神話故事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這些詩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還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積,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但大家都達成共識:這些詩最初是在希臘文字廣泛發展之前,於公元前7、8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候創作出來並口耳相傳的。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員——阿戈斯蒂諾(Agostino)和安尼巴萊(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盧多維科(Ludovico)共同創立了第一所強調寫生的重要藝術學院:啟程者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來復興古典傳統,以矯正樣式主義(Mannerism,又譯:風格主義、矯飾主義)對藝術界的不良影響。他們重新提倡寫生,並從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而非單純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爾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義時期多產的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光亮派畫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爾德在建築、波濤洶湧的海洋與航海相關細節的表現上獨樹一幟。
  • 《牧人來拜》為卡拉瓦喬的大型作品畫上了完美的句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觀眾洞見這一場景,這是其他畫家從未做到的。
  • 《野外景觀》(A Wild Scene),托馬斯‧科爾於1831至1832年間創作。油彩、畫布,130公分×194公分。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收藏。(公有領域)
    藝術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1801年出生於英格蘭東北的工業區,年輕時移民美國。他發現這裡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桀傲不馴的荒野國家。於是,他以精湛的光線處理、構圖和空中透視,捕捉了美國荒野的壯麗景致。
  •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紀法國學院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現代人們把他的作品稱作是:「美的標準」。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無論各民族習慣和文化怎樣差異,人們到了布格羅的作品面前,讚歎的語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樣的。時代在前進,對「美」的感受卻是不變的。人類心中有一種永恆的「美」的標準,通過藝術作品而產生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