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1月12日訊】上回說到「有」,這個字是「手」拿一塊敬神祭天的「肉(臘肉)」,所以古時人相信,想要擁有什麼,都需要「得到上天應允」,否則「德不配位」,得到的必然是災難。
這個概念可以用一句常見的話來提醒孩子:「舉頭三尺有神明」或者「人在做、天在看」,傳統的家庭中廳堂裡總奉祀著神明和祖先。所以有些台灣小學的入學典禮,邀請了家長帶著剛入學的孩子們一起過「禮門」走上「義路」邁向「入德之門」,確有其深義,希望孩子懂得敬天重德的做人道理。有禮是對人的尊重也是建構自己的善良品行,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好處而為之。這在功利時代更顯得彌足珍貴。
有禮行遍天下
一旦孩子明白,也被支持著善良的心態與標準,那麼讓他們學習對人的禮儀就能更到位了。表面的效果是有禮走遍天下,深層的作用是能熔煉出有德有品的生命。這在混濁的惡世中這是一種閃閃發光的能量,也為孩子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強的基礎,有了良好的品行可以讓他們日後遠離誘惑,對社會有著正面的貢獻。
孩子入學後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中,都少不了禮貌。許多小學校長或老師都會在校門口迎接孩子,甚至在學校附近的馬路口,也有交通志工幫助孩子安全地過馬路。師長與志工們常面帶微笑,而且溫暖地指導孩子交通安全的規則,或開心的叫出孩子的名字道早安,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禮貌的模範身教。
家長可以隨機教育孩子跟對方學習,也可以在準備孩子上學時,先在家裡練習好如何回應,或如何主動跟師長、志工們道早安說感謝。但是孩子的特質不同,有的活潑、有的內向,外向的孩子要他們打招呼、道安說謝一點也不困難。
但是內向的孩子可能就不是一蹴可及的,或許鼓勵他們點個頭或舉個手,或者讓孩子想一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等他們習慣了之後再逐步增加其它的行為,例如:微笑、開口說謝謝、開口說早安等等。千萬不要在孩子還不能做到要求之前,就對他下結論:「怎麼這麼沒禮貌。」
尊師重道 學習不費勁
多教導孩子有禮貌的語言,可能比給孩子炫麗的文具還來得重要。「謝謝爸媽提醒我,」這句話到了孩子入學的時候,順理成章的可以改成「謝謝老師提醒我」。因為孩子學習的效果跟他們尊不尊重老師有很密切的關係,尊重老師則能虛心接受教導,老師教授起來也輕鬆愉快不費勁兒,節省了大量管束孩子的精力,授課的效果自不在話下。
反之,傲慢無禮的態度容易引起矛盾,也容易讓老師覺得難教導,不但影響了學習效果,連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家長與老師之間如何建立互信與良好的溝通,也是幫助孩子學習的關鍵。老師面對許多不同類型的孩子,有時也會分身乏術,有時也會情緒波動,難免會有負面的語言或舉措。如果家長能在老師們有這些負面情況出現時,幫助孩子如何正面的看待,那麼孩子更能累積善良的品質。
先父也是一名老師,他的教誨讓我在學習的路上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彎路,就因為他要我記住,從入學開始,我的人生會遇到許多老師,有的老師將教書當做職志,所以盡心盡力,有的老師將教書當作一種糊口的工作,可能會比較感受不到他們的熱誠,但是不管老師的表現如何,我都必須尊重老師。
先父說:「因為你一定要尊重老師的這個位子,就像父母也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你會尊重父母一樣。」就因為這樣的教誨,讓我對老師尊重而不去在意老師們如何表現符合我的標準,也幫助了我將時間與精力專注於學習上而少受到環境的影響。
直到我在研究所研讀,仍然維持幫老師倒茶添水的習慣,尊師重道的禮貌幫助我親近師長,也讓我開卷有益,其實也驗證「有」付出、「有」得到的道理。僅將自己童年就學時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祝福孩子們都能過禮門、走義路,昂首進入德術兼備的學習殿堂。(待續)#
責任編輯:李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