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書法漫談】散氏盤金文——孤芳獨秀 卓然不群

文/劉錫銅
散氏盤,也稱散盤,是西周厲王年間的青銅器皿。(臺北故宮博物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散氏盤(西元前857—828),是西周晚期厲王時期青銅器的經典之作。盤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口徑54.6厘米,底徑41.4厘米。此器由寬闊的淺盤配以高圈足和雙附耳,長尾夔龍紋環繞盤腹外壁,典雅穩重。清乾隆初年陝西鳳翔出土,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

散氏盤之所以著稱於世,更在於其腹內鑄有19行,357字銘文。散氏盤也稱散盤、夨人盤,因銘文記述了當時兩個小國的紛爭——夨國侵犯散國無功之後議和,夨國割田地賠償散國。內容詳細記錄和議時,夨國派15名官員進行土地的交割事務,散國由10名官員來接收,在周天子派來的史正仲農監交之下,兩諸侯國訂立協約,成立交田的正式契約。西周時期的散國和夨國關係密切,友好時甚至有過婚姻關係,散國對於夨國的侵犯能有效阻擋並獲得賠償,於是鑄器詳載,以歌功頌德、傳諸子孫。

散氏盤銘文可說是中國最早的田界契約,無論就當時土地關係的歷史考察角度,或從開啟後世為避烽火而割地賠款的外交手段看,散盤銘文都是極為珍貴的重要史料。同時,其書法藝術的奇逸多變,姿態橫生,字形寬綽大氣,橫勢跌宕,意拙高古,有別於商、周同時期金文體勢,創造性地寫出了所有金文以外的獨特形體,真可謂神來之筆,千古傳誦。

散氏盤之所以著稱於世,更在於其腹內鑄有19行、357字的銘文。(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提供)

筆者從接觸《散氏盤》銘文到創作,至今已達四十餘年,體會頗深。雖然十分讚賞它的格調之高和與眾不同的無窮魅力,但前三十餘載難入門徑,臨臨停停,一無所得。終因該銘文臨習難度大,基本放棄了對於它的探求與研究。約從九十年代初,我開始注重心性修養,在隸篆研讀、詩聯創作與書法理論探求中昇華,不知不覺達到了境界的提升。就像一把金鑰匙,開啟了《散氏盤》銘文書法的關鍵和天機。當我再次進行《散氏盤》銘文的臨摹與創作時,則有居高臨下之感,志得願遂,得心應手,自得也。

那麼《散氏盤》的獨特之處到底在哪裡呢?我認為它天斧神工,與所有西周金文都不一樣,它的書法特點、背景造化、神性內涵等等,無與倫比,堪稱為孤芳獨秀,卓然不群之傑作,歷來一直引起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們的重視。清末吳大澂、吳昌碩、李瑞清、曾熙等都對《散氏盤》用過功夫,當代書法界臨摹者則更多。

總體而言,《散氏盤》銘文之結構奇古,線條圓方暢達,弧形流動,體勢欹側,而字形扁平。它既不同於《毛公鼎》、《大盂鼎》等其它金文字構修長,風格圓平,應規入矩,又不同於早期金文那種華飾其形及肥厚用筆;而是取勢縱橫,重心偏低而愈顯樸厚;或粗放豪獷,卻不顯粗野而剛柔含蓄;或既兼具行草飛動意趣,又能筆圓內斂,欹正相生;或沉雄霸氣,卻與錯落搖曳完美結合在一起,一任自然。例如,《散氏盤》18個「封」字,無一雷同,各顯其態;還有9個「道」字、8個「散」字也是精彩絕倫,變化萬端,無一不妙。

《散氏盤》還打破了對稱、疏密有致的法則,對於筆畫多的字和筆畫少的字,釆取不同的方式,或順勢而隨字造形,或以伸展或迂曲的手法調整,呈現出一字多形的變化美。

《散氏盤》的銘文拓本(公有領域)

《散氏盤》還有一特點,變縱向取勢的結構為橫向發展,使其修長的結字壓扁,也就是將字距縮短,行距拉寬。如《毛公鼎》的「顯字」、「天字」、「黃字」等,都是縱向延伸,而《散氏盤》幾乎大都是橫向聚攏,如「散、封、邊、旅」等字,均顯得格外明顯。同時,《毛公鼎》選字顯示為平緩,勻淨,而縮扁的《散氏盤》給人一種壯實、穩固之感。

金文字勢一貫平整、左低右高,《散氏盤》卻使一些左右結構的字,轉變為左高右低,形成傾斜而又不失高貴,險中求穩而又率真的意境。

總之,《散氏盤》一改常態,避免雷同,跳出了兩周時空限制,超越了前代所有的固定模式,令所有書法名家為之傾倒!清代學術上有乾嘉學派,書法上則有碑學興起。《散氏盤》驚現神州,與碑學合契,開啟了又一書法高潮。

《散氏盤》經久不衰,被後人推崇備至,一定不是偶然的巧合,每一件事都有其背後的原因。想必從策劃與書寫、製作到熔鑄,都是符合了人間的理、宇宙的法則,才能著稱於世。舉例而言,甲骨文的「德」字,彳和目上都有一竪,意思是言行端正為德。演變到《散氏盤》的「德」字,竪上左加一撇,右加一點,點下加一「心」字,體現出古人心正、行為正,思想端正。正因為有了做人的尊嚴,才能創造出天地萬物和諧相生的傑作。

劉錫銅臨摹《散氏盤》金文(劉錫銅 提供)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散氏盤》呢?我的體會是:先學楷隸篆,再寫散氏盤,不走彎路,先易後難。為此,提出建議如下:

所謂「功夫在字外」,最好多涉獵一些與金文書法相關的領域。諸如詩詞對聯、金石國畫、古人書論等。如能將字內功與字外功融會貫通,會取得更大的收穫。

再則對於天地造化的上古文化,如《散氏盤》等四大國寶,要有虔恭敬畏之心,不僅要學習古人的書法藝術,更重要的是承傳古代書家的道德教化,提高敬天揚善的內在素質,真正做到心正筆正,寫好字,做好人,從內心去體悟古拙樸致的《散氏盤》銘文。@*

散氏盤集聯:師道正傳貞心實 父君唯德散氏登(劉錫銅 提供)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傅山在政治上不願同流合污,不願屈膝謀求功名利祿,在書藝上,他不追求趙孟頫、董其昌式的精緻、平順、唯美的書風。趙、董的「圓轉流麗」,他認為太容易了,只須「稍臨之,則遂亂真矣」。
  • 吳門兩位領袖人物祝枝山與文徵明,離開人世多年後在天上重逢。兩人是多年好友,在人世時就常相聚切磋書藝,這一回不期而遇,話題自然也不離書法。書法的「放鬆」與「放縱」到底介線在哪裡?文徵明和祝枝山的對話道究竟。
  • 唐代書法藝術不僅給人們留下一幅幅令人景仰的筆墨寶卷,更重要的是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無比的精神財富。書家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無不體現出其高潔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是其成就的關鍵。
  •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和世界藝術殿堂裡的奇葩,在書寫藝術中無與倫比。
  • 甲骨文是商至周初之際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三千多年前漢代文字發展成熟的體現,是遠古盛世文明的時代象徵,藴含著中華文明的基因。
  • 自晚清翰林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後,許多學者、名人參與甲骨文研究,其中一些人進行臨摹與書法創作,遂使甲骨文書法藝術再生…
  • 金文,通常是指鑄刻在商、周青銅器上的文字。與甲骨文有關聯,盛行於周。在挖掘出土的商周銅器上,銘文字數不等,從一個字到幾個字、幾十字、上百字。二三百字以上的也不少。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禮器,高貴華典、古意盎然,與散氏盤、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並稱為四大國寶。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