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濃墨刻畫的「赤壁之戰」 ,很有戲劇性。面對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壓境,蜀吳聯軍只區區幾萬人。但周瑜卻胸有成竹,在赤壁之戰前夕,就調兵遣將,故意打黃蓋使苦肉計,又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做好精心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時,周瑜竟忽然倒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魯肅見周瑜突然大病,急得來找諸葛亮。諸葛亮聽後笑了笑說:這病我能治。他隨魯肅來到周瑜處。此時,周瑜「心腹攪痛,時復昏迷」「心中嘔逆,藥不能下」,狀況很不樂觀。
見到周瑜,諸葛亮看了他的情形,說:「都督是覺得心中煩積吧?」周瑜說是。諸葛亮說:「您這種情況必須用涼藥。」周瑜說:「已經吃了,沒用啊。」
諸葛亮於是道:「要治您的病,必須先讓您順氣。」周瑜聽出了意思,忙問:「那吃什麼藥能順氣?」
諸葛亮笑了笑:「我有一個藥方,能讓都督順氣。」於是他屏退左右,悄悄寫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上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看後大驚。原來,周瑜對曹軍的火攻作戰計畫,本可一切順利,大敗敵兵。只是如果當天不颳東風,一切都白費!周瑜當時就是想到這一點,才急得吐血倒地。
周瑜見諸葛亮一眼看穿他的病因,便問:「那先生有什麼藥能治我的病?」諸葛亮說:「我可以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
周瑜聽了大喜,一躍而起,立馬病就好了。
諸葛亮治好周瑜的重病,正是運用了中醫的「順情療法」。諸葛亮看出周瑜突然病倒,是因為「氣不順」,擔心天有不測風雲,和曹軍一戰功敗垂成,巨大的擔憂鬱結於心,導致成病。他便順從周瑜的意願,提出可以解決天氣的大難,一下子除了周瑜的病根。
中醫的「順情療法」
中醫的心理療法有多種,多是依據「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的五情相剋原理,以一種情志來調節、糾正另一種情志造成的病。比如「怒勝思」,因為思慮過度而生病,就用激怒療法來治;「恐勝喜」,因為過高興過度而生病,就用驚恐療法來治。
而「順情療法」則不同,是順從病人的情緒和意志,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病人的心病解開了,身上的病也就好了,或者容易治了。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因意願不遂而引發的疾病。
《黃帝內經》說:「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無論治家治國,還是治病,順從人的意願,解開對方心結,才可解開問題所在。
古代一些醫治故事,可讓人對順情療法了解一二。
藥包裡的金子
有一個鹽販以賣鹽為生,家裡窮得沒飯吃,結果賣的鹽又被官差奪走了。他走投無路,愁得吐了血,得了病。
他艱難地爬去向當地名醫錢同文求治。錢同文問清緣由後,給他開了藥方。包藥的時候,偷偷把半錠金子夾在藥包裡。
鹽販打開藥包看到金子,以為是包錯了,就去找錢同文。錢同文說:「這哪是我的金子?如果是我給你的,一定會告訴你的呀。」鹽販得了金子喜出望外,又喝了錢同文開的藥,馬上病就好了。
鹽販被奪了賴以餬口的生意,生活沒了著落,急火攻心。意外得到了金子,心裡敞亮了,心病自然就好了。善心的錢同文暗自掏腰包給病人解困,也是採用了「順情療法」。
不能說話的病嬰
小孩也有思慮造成的心理疾病,但卻不易診斷,也不易察覺。
明朝時,一個只有半歲的嬰兒,忽然有一天變得悶悶不樂,整日昏睡,不肯吃奶。
名醫萬密齋給孩子看診後,說:「看他的氣色沒有病,若說是感冒,卻沒有風寒症狀;內在的病也不像。這孩子莫非有什麼思慮,思傷及脾,才導致病症?」
孩子的父母頓然想起來說:孩子有一個作伴的小童,我們讓他到別的地方去了,已經三天了。乳母也說:自從那小童走後,這孩子便沒有了笑模樣,無精打采,整天昏睡,不思奶水。
萬密齋即刻讓孩子的父親把那個玩伴叫回來,孩子見了玩伴,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樣子。孩子的父親對萬密齋說:若不是您醫術奇妙,我們怎麼也想不到小兒的病源在哪呀!
孩子找不到了喜歡的玩伴,沒了往日的樂趣,心情消極,導致成病。但因為不足一歲,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所以家人都找不到病因。而醫者細微診察到了孩子的心事,讓他心如所願,馬上病就好了。
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明代名醫張景岳也說,由於思慮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願遂」,才可取效。
參考來源:《醫部全錄》、《續名醫類案》
· 激怒療法有奇效 古代名醫「冒險」治心病
· 一個巴掌能治病?中醫獨特的「驚恐療法」
· 幾根銀針寫傳奇 名醫徐文中重醫道救人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