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策調整 財政金融將全面「放水」?

人氣 8567

【大紀元2018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7月2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財政金融政策表態,釋放全面寬鬆的轉向信號。

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

對於這種宏觀表述,金融機構普遍解讀為,近年來的貨幣和財政緊縮政策將放鬆,但不會像以往,通過海量貨幣投放和大舉借債增加投資,來刺激經濟增長,也就是「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今次政策的重大轉變,主要目的之一可能是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戰的衝擊,即會議聲稱的「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

《證券時報》稱,國常會一錘定音,釋放了全面寬鬆的信號。

會議對於財政金融政策提出四點要求:

一、「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這是財政政策轉寬鬆的明確指令。

會議提出,「積極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落實兩點。

一個是加強減稅。

例如,在確定今年減稅1.1萬億元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抵扣稅優惠,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額外減稅650億元。

不過海通證券的姜超認為減稅力度應該加大。

財經評論家譚翊飛對目前的減稅力度也不看好,「太小打小鬧了,每次都號稱萬億減稅規模,可是最後稅收增長速度卻總是GDP的數倍,這怎麼能叫減稅呢?」「在一個一個細小的項目上說減了多少,這不過是個文字遊戲。」

另外一個就是基建投資。

針對今年用於基建投資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會議並未增加額度,還是1.35萬億元,只是要求加速推進。

不過,會議另外提出,「要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再加上「鞏固經濟」、「促進就業」等等表述,金融機構普遍解讀為,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將放寬,現已出現的融資平台違約風險將下降,基建投資增速可能觸底反彈。

簡單地說,在「強去槓桿」時勒緊褲腰帶的地方政府,以後手頭又會寬裕起來,又有錢搞建設了。

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這是肯定了上半年貨幣政策「放水」的信號。

今年上半年,央行已經三次降準,再加上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已經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遠超去年全年1.76萬億元的總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已經將流動性目標定調由「合理穩定」轉變為「合理充裕」。今次會議肯定了「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

就在會議當天,央行通過MLF向銀行業投放5020億元人民幣(合740億美元)資金,令中國股市歡呼「央行大放水」,A股上演絕地大反彈,滬指收復2900點,兩市70股漲停。本次MLF大額操作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寬鬆。

三、「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這是為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四、出清「殭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及活動。

6月份以來,在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的壓力下,經濟數據下行,股債匯三市動盪,央行財政部公開論戰。今次中共財政金融政策重大調整,引發各界熱議。

1. 本次貨幣轉寬鬆,是重複2015年的央行大放水?

海通證券的姜超認為,應該不會。因為如今央行放水用的是降準和MLF等工具,而不同於以往的降準又降息。比如2008年那一輪央行降息五次降準三次,2012年那一輪央行降息兩次降準三次,2015年那一輪央行降息六次降準五次。降準說明貨幣有「放水」,但沒降息說明沒有「漫灌」。

姜超還認為,今次政策對地產隻字未提,應該不會走地產泡沫的老路;同時,基建投資只是托底,但沒有大幹快上;而且還減稅鼓勵研發創新。

2. 「去槓桿」還要不要?

值得回味的是,今次會議通篇沒有提到「去槓桿」。

黨媒《人民日報》前幾天在《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一文中稱,「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這篇文章被市場高度關注,認為是放棄去槓桿。不過前沿觀察認為這是過度解讀。

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貨幣政策目標更側重於「穩槓桿」。

3. 貨幣放水衝擊人民幣下行,貿易戰轉貨幣戰?

央行今次MLF大放水,人民幣當天繼續下跌,離岸匯率快速擊穿6.84關口,從今年3月底以來跌逾5000個基點,有望保持過去一個月「亞洲表現最差貨幣之一」的紀錄。

今次確定的貨幣寬鬆政策,預期會增加人民幣下行壓力,或令外界更加懷疑中共有意操縱匯率,發動貨幣戰,來抵消美國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帶來的損失。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20日)表示,準備好對價值505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及批評中共操縱人民幣匯率。

4. 地方債還治不治?

7月份貴州黔東南州政府棚改項目反覆逾期違約,釋放出唯有靠舉債才能維繫的地方債泡沫,在「去槓桿」政策下已經難以為繼的信號。

今次政策調整中,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進行放水,令外界相信,中共持續敲打地方政府「打破兜底幻覺」的努力可能會被抵消,打破剛兌的可能性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再度攀升。

5. 貨幣放水如何流向小微企業?

會議提出「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顯然中共高層很清楚,釋放出的貨幣無法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輸送。

問題是,放水的貨幣,如何流向小微企業?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目前金融去槓桿導致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上升,以前也很少見央行具體指導將貸款貸給誰,對小微企業也多是定向降準策略。」他主張結構性政策還是應該由監管當局包括財政部、發改委等機構來實施。

銀行業近期披露的現實似乎印證了這種觀點。

某城市商業銀行日前向《財經》透露,央行「窗口指導(非強制性建議)」商業銀行將MLF用於支持產業類貸款和信用債(企業為籌資發行的債券)投資。

與央行窗口指導同一時間點,7月17日,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要求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然而,銀行人士將這類窗口指導戲稱為「槍口指導」,並指由於信用債資金收回風險較大,所以和城投債相比之下,銀行寧願將資金更多投入到地方政府債務中。#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共央行正回購利率降低 釋放寬鬆信號
外媒聚焦中共兩年來首次降息 寬鬆措施無效
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累累 央行欲啟動信貸寬鬆
分析:中共為何抗拒「量化寬鬆」一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