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逢九有變 研究:每十年易有重大改變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105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每十年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每逢迎接新十年的人都會回顧一下人生,看看走過的這十年歷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年齡逢「九」的成年人更傾向於做出「尋求自身存在意義」的改變。這項西方的研究也證實,不只是中國人,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逢九有變」的情節。

中國古人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十」是滿盈之數,物極必反,滿則溢,極盛必衰,故以自謹待之。「逢九有變」的理應該來自道家的「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陰陽互換觀。

天干地支,在大的方面可以表現天象、人類社會的規律,小的方面可以體現人體或具體事物的細微變化規律。逢「九」之年被視為人生「十字路口」,或可能發生意外之事,逢「九」時應該多加注意。

研究:逢「九」有變

2014年11月1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快到特定歲數生日的時候,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傾向於改變自我。研究人員對100多個國家共42,000名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關於他們在2010年及2014年的價值觀。在對結果進行分析之後,研究發現年齡逢「九」的被調查者會比其他調查者更喜歡思考和質疑生命的意義何在。

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是來自紐約大學的助理教授亞當‧奧爾特(Adam Alter),他說道:「成年人在開始步入下一個十年的時候,總會開始審視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之後他們要麼總結得出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並心滿意足,要麼就會覺得自己的生命缺乏意義。」

該研究團隊發現,其中的一部份人會開始進行「成就型活動」,比如學習一種新的體育運動。但是奧爾特補充道:「和這種適應性的行為相反,另一部份人會艱難地接受自己生命缺乏意義這一事實,然後開始找婚外戀,進一步破壞自己的社會形象。」

古人認為每十年應達到一個生活境界

中國古人認為每十年都應達到一個生活境界。《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每個階段所達到人生狀態做的評價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老的中國用天干地支來計算年。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六十(一個甲子)。這是一種記數的方式。天干地支反應了宇宙時間的循環週期。地支是由十二個動物來配的,因此中國人是以屬相來記述自己的生辰,而每十二年是地支的一個週期,也就是所說的「本命年」。

天干地支反應了宇宙時間的循環週期。(Fotolia)

每逢「九」或有大事發生

天干地支,在大的方面可以表現天象、人類社會的規律,小的方面可以體現人體或具體事物的細微變化規律。

比如,從大的方面講,近百年每逢九(公元的紀年)都有大事發生,如:

1919年,世界一次大戰結束,出現2件大事,其一是蘇聯列寧奪取政權;其二是中國五四運動,產生「新文化」運動,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共產主義」開始摧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

1939年,德國希特勒出兵攻打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中國大陸開始了「馬列主義一言堂」與「共產黨一黨專政」。

1959年,中共人為造成大饑荒開始,餓死3、4千萬人;台灣中南部發生八七水災。

1969年,尼克松(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中共蘇聯之間的珍寶島事件。

1979年,當年親西方的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柯梅尼執政。

1989年,柏林牆倒塌,東西德統一;中國「六‧四」屠殺,震驚世界;東歐劇變(也被稱為1989年系列革命),東歐及中歐的共產主義國家發生推翻共產黨專政統治的急劇政治變化。最先在波蘭出現,後來擴展到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最後以蘇聯解體告終。

1999年,中共鎮壓法輪功,造成上億中國人被迫害,其影響是世界性的,並持續至今。

而這些規律與天干的每十年一個週期是一致的。現在大陸研究者有研究地震規律的,也發現六十年左右為一個大地震週期,符合六十甲子的干支週期規律。

中國民俗中逢「九」禁忌

「九」字在華人命理的觀念中,是個轉彎數字,即是人逢到「九」的歲數,凡事要小心。因此民間有逢九年和本命年的禁忌。但凡人的年齡虛歲有九字的年,就稱為「逢九」年。

逢「九」年分為明九年和暗九年。明九年指本人虛歲年齡出現帶九:即9歲、19歲、29歲、39歲等。而暗九年則指本人虛歲年齡以九的倍數出現:即9歲、18歲、28年、36歲等。

這個民俗主要以老子的陰陽觀為基礎,結合《河圖》、《洛書》之術數為理念而逐漸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民俗文化體系。

中國古代對九的崇拜

古人對「九」這個數字特別重視,認為「九」可以代表陽氣最盛。《楚辭•九辨》序中說:「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易•文言》傳中說:「乾玄用九,乃見天則」。古人還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並把「九」當成天的象徵,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說,紫禁城被稱為「宮闕九重」,宮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如九龍杯、九龍壁、九桃壺,皇帝生日叫「九九大慶會」,祝頌詞稱「天保九如」。

「九」為至尊之數,為帝王所看中,皇宮建築,多用「九」或「九」的倍數。除此之外,「九」還諧音「久」,有長長久久的意思。民間以「九」作為最高境界,總是說九十九,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期望活的更長久。**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傳遞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節氣的氣候與物候特徵有哪些呢?小寒補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來探一探,提供我們,歲末補冬的精神與物質之寶。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内涵被讚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獨步全球,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起源、成因背景,請一起來了解:
  • 年年冬至,第一道曙光將照射在紫禁城太和殿正中的匾額上,奏報「一元之始」的訊息,這是元明清三代敬仰「初歲--冬至的勝景,而落實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冬至傳統食俗,也映射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光。民間傳統冬至吃什麼和中華文明之光究竟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來探索吧!
  • 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冬是藏之始,所以冬之養生重點在於閉藏、養藏。對應到我們的人體,立冬就是開始要讓身體潛藏、養精蓄銳的時節,看冬天養生保養六招。
  •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