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九九重陽節古今同頌 內涵深厚風俗知多少?

作者:容乃加
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就在金秋,一年中最是喜慶的事莫過於豐收。重陽節來源特別展現人與天、人與自然互動的密切關係。(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對許多人來說,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就在黃金的季秋,一年中最是喜慶的事莫過於豐收。重陽節來源特別展現人與天、人與自然互動的密切關係。

金秋嘉節 九九重陽

黃曆9月是秋天的最後一個月,稱為季秋,古時在這個月裡農作收穫後舉行祭天、祭祖等活動。《禮記‧月令》中記戴,在稻穀收成的九月,天子先將新稻祭祠宗廟,以犧牲宴饗,大祭天帝和群神,以謝天之恩德。

《禮記‧月令》中又記戴季秋之時「其數九」,這種數的哲思來自於《易經》。「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月九日的日、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九九音同久久,有長壽之意,古來被視為嘉節,又發展成「敬老節」。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九九重陽有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災厄的風俗。(圖:徐明義 提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是古來為人所熟知的重陽節名作,從其中我們可以應受到唐人家族過重陽節的濃厚氣氛;詩中還透露了什麼重陽節的風俗訊息呢: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的,那時他們在重陽節會登高賞景聚樂,他們還有插茱萸的風俗。遠近的美景盡在眼前,人兒相聚,宴饗當也是必備的吧!

重陽節風俗

南朝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九月九日養生的風俗最晚在西漢時就出現了。西漢《西京雜記》記戴:「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漢宮中戚夫人和漢高祖過重陽節,少了登山賞景雅興,而在曹丕與鍾繇等一群名士君臣之間,他們就不錯過在九九重陽高會宴享的好時機。

曹丕《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到了唐代,德宗把九月九日定為飲宴的假期,下詔賜文武百官選勝地,賞景為樂。(《舊唐書‧卷一十三》)由上可見古代珍惜九九重陽日的盛況。

那麼九月九日登高怎樣和登高佩茱萸避厄發生關聯呢?

九九登高慶重陽。(法新社)

九月九日登高避災厄

南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留下一則記戴,相傳東漢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桓景喜愛道術,隨費長房遊學多年。某一年,汝南將有瘟疫,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這一天,他家中將有災,要讓家人在手臂上配戴茱萸絳囊,登到高處飲菊花酒以避災。

到了那一日,桓景依照費長房的指示帶著家人登高避禍,直到夕陽西下回家後,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果然都暴斃死了。從那時代起,重九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囊避厄的風俗就代代流傳下來了。如果桓景不聽信賢者之言,一家人不分老少將有多少人罹難,結局可能慘不忍睹。

九月九日養生的「辟邪翁」與「延壽客」

重陽節也有茱萸節、菊花節的稱呼,可見茱萸與菊花在重陽節中的重要性。中醫認為,重陽節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傳統習俗本身就具有養生的作用。深秋季節,天地陽歇陰漸盛,百花謝而菊花獨盛於陰,顯現了菊花耐陰的強大功力。

初唐閻朝隱詩句「願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筵字》);晉代陶淵明詩句「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九日閑居並序 東晉‧陶淵明),都表現了菊花的藥效。

民初 齊白石《菊酒延年》,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從魏晉傳唐入宋,賞菊成了重九應景盛事。南宋民間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以飲,以避邪、延壽,《夢梁錄》記載說:當時「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

吳茱萸果實有很強烈的芳香氣味,人稱為「辟邪翁」。《本草綱目》說,「茱萸取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茱萸在九月九日熟透、氣味芳烈,可折下茱萸的果實以辟惡氣。佩茱萸、插茱萸是古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重要民俗,因此重陽節也有了「茱萸節」的別稱。

應景重陽糕 步步高

過節少不了應景食物,《西京雜記》記戴重陽節吃的節食「蓬餌」,是怎樣的東西呢?據《說文解字》解釋,「餌」是一種「粉餅」,就是把米屑成粉做的糕餅,這是傳統的中華糕點。在餅中加入菊科的蓬草做成的「蓬餌」,可說是早期的重陽糕。

宋朝時吃的重陽糕點種類繁多,有鹹甜和甜的口味。北宋的重陽糕點上常見以麵粉捏作「獅蠻」[1]形象作裝飾,稱「獅蠻糕」,到了南宋種類更多了。《夢梁錄》記載了取用節令食物栗子為主材,將栗子搗得細細綿綿做成內餡,稱為「獅蠻栗糕」,供進酒佐食,成為節令甜點。南宋當時就有「重陽糕」名物,《夢梁記》記載了重陽糕的模樣和口味:「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王府、貴家以糕相贈。」

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成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情致的烘托與延伸!

重陽節的玩藝

重陽節也有放風箏(紙鷂)的風俗。因為重陽節在深秋,秋天天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嘯)。」就是重陽節裡放風箏的民俗景象。

繽紛燦爛的各式風箏在天空飛揚。(許享富/大紀元)

今人到了重陽節,最常想到的可能是「敬老節」,誠然這也是中華文化中的好傳統,然而珍視一年中重陽金秋,賞菊、登高、飲菊酒、吃糕,與親朋宴樂,與天地同樂,辟邪延壽,將是悅目賞心的事呀!九月九日,九九歸一,莫負天賜重陽嘉節!

註釋
註[1]:古代武官腰帶鉤上裝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舊時節日賽會中喜扮演獅子、蠻王。宋代重陽節蒸糕上喜用粉製成「獅蠻」模樣加以裝飾,稱獅蠻糕。@*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九月九日稱「重九」、「重陽」、「重陽日」,是「喜氣陽陽」的好時光,但也有「陽九之厄」。想起重陽佳節就想起插茱萸的習俗和故事,傳承久遠。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從夏到秋、從熱轉涼的轉折點。中醫養生注重順應天時,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白露節氣時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順應天時的大變化來收斂陰精,以養生呢?秋天養生調護重點在於照護心神與呼吸系統,要怎樣進行呢? 中醫的養生一般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運動、飲食和身心各方面齊步進行調護: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教稱「盂蘭盆節」,從南北朝時代就有以「盂蘭盆會」超度的作法,後來的歷代也很盛大。「盂蘭盆會」怎樣慈悲救贖?怎樣探涉了生命遭業報時的救贖呢?
  • 從立秋節氣應節的成語中,能否學得應變的處世智慧?
    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葉落,迎來立秋節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也是多變的季節!古人從秋天的節氣物候,得到許多感觸,化作成語,也教給後人許多應變預防的功課。在這多事之秋的世局中,我們要如何應變保安呢?
  • 中華文化自來就發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生剋之道表現在天地人間,表現在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節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該當端午節莫屬了!讓我們來輕輕揭開這道綿延幾千年的文化面紗,找找端午節俗中蘊含哪些陰陽五行的道理?
  •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嘛用呢?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