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27日訊】北京市某高校2011年應屆碩士畢業生小姚,目前在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新材料的研發工作,每個月的平均稅前收入約7500元。在許多人看來這實在是個令人眼熱的薪水,但小姚自稱「很沒有安全感」。
據大陸媒體報導,北京市某高校2011年應屆碩士畢業生的小姚,目前在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新材料的研發工作。和眾多「北漂」族一樣,他每天上班要擠地鐵,下了班就在家裏玩網游,因為「外面的那些娛樂消費都太貴了」。他說,自己就是給北京GDP「扯後腿」的,「除了日常開銷,我基本沒給GDP做甚麼貢獻」。
小姚目前每個月的平均稅前收入約7500元,包括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和獎金。扣除五險一金700元及個稅227元後,實發工資約6500元。在有些人看來,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一工資水平已經很不錯了,但小姚說,生活在北京讓他覺得很沒有安全感,就算老闆給加工資,也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其他兩個同學合租一套老房,自己住其中一個十餘平米的單間,租金1500元;每個月基本伙食費約1200元,但如果算上應酬(同學、同事近期結婚的特別多),還要多花約500元。加上交通費、手機費、上網費、水電費等開支600元,以及每個月寄回家的500元,小姚每個月的積蓄不足2500元。「我現在沒有女朋友,能省下不少錢」,他略帶自嘲地說,「不然攢下的錢還不夠買一個名牌包,更別說買房子了」。
北京毛女士也有同感,身為北京某商場財務部門中層管理人員,每月稅前收入約為1.5萬元。在她看來,自己的工資水平連「小康」都達不到。毛女士表示,她身邊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不管薪酬水平如何,都在為「掙錢」而奮鬥著。
「我的老闆年薪50萬,為了生孩子也還在拚命賺奶粉錢」,她說:「我的工資兩三年沒漲了,但東西卻越來越貴」。
首都經貿大學近日公佈的「2011北京社會經濟生活指數」顯示,去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幸福指數為72.28,「幸福感」比2010年略有降低。報告分析認為,幸福指數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對收入不滿」。
月入7500元稱「沒有安全感」引起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表示深有同感,「我在北京待了三年,深知『北漂』的痛苦。都是通貨膨脹惹的禍啊!」
也有人感歎,「月入7500還沒有安全感,我看著工資條只有欲哭無淚了。」
網名「落魄的飛鳥」的民眾說:「7500的工資在中國已經很高了,你去看看有多少人2000多元的,少說也有幾個億的人!7500你還要抱怨?」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