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冬季養生保健及疾病防治

周秀玲(信詠馨中醫 副院長)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冬季指的是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的這一段時間。冬天萬物斂藏,人們養生應該順應自然界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用藥則以滋陰藥來補益陰氣,原則主要是從強化腎的功能著手的。所以,一切有關補益、強化、養護腎臟的方法,就是冬季養生的主要方法。

冬季養生保健的原則及方法

1. 斂陰護陽: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易損傷人體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要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其次,要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易透過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

另外要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減少洗澡次數,注意洗澡過程的保暖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2. 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熱能,以應付日常曝寒和活動所需。礦物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需要量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份,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適當增加油脂,蔬菜、水果和奶類的攝取量也需充足。

3.適度進補:

在一般的民眾的觀念裡,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認為,天氣與人體是相對應的,而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因此冬季進補的重點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穀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增強體質。

在此要特別提出的是,冬令進補最好能夠向中醫師諮詢,以免誤用不適當的藥材反而造成身體的不適。例如: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適合的藥膳,否則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藥,反而容易造成腸胃的損傷。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緊閉門窗。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像。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二、冬季好發疾病的防治

1.感冒、哮喘:

由於冬季的氣溫變化較大,如果沒有注意保暖,就會受寒,引致傷風感冒。另外冬季門窗緊閉,感冒病毒會隨著患者咳嗽、打噴嚏時散佈到空氣中,透過空氣傳播。冬天寒冷季節是感冒旺季,這時候穿衣服要有學問,也就是「易剝好加的洋蔥式」。就是外出穿暖多層,但是一進室內就方便好脫。

冬季門窗多緊閉,要注意定時通風。另外要勤於洗手,尤其是外出公共場所後回到家中。在感冒流行的季節,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

在冬季若不慎感受風寒,可在初起時飲用黑糖薑茶或蔥白湯,具有袪風散寒功效,可收早期防治感冒之效。

2.冬季癢:

冬天會因天氣乾燥或感到渾身發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撓,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此外,保持皮膚滋潤,注意洗澡方法:洗澡水不要過燙、避免過度揉搓,以免破壞皮膚表層原本不多的皮脂,讓皮膚更為干燥,因而更易發癢、皸裂。洗澡次數以每周2–3次為宜。洗浴後可擦些嬰兒油、乳霜、潤膚膏等,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表層乾燥、脫落。

冬季癢相當於中醫所謂的「癢風」或「風搔癢」,中醫認為這是風寒外襲、血虛風燥所引起。中醫在治療上,多選用當歸、地黃、白芍、何首烏、麥冬、荊芥、防風等袪風養血、滋陰潤燥的藥物從體內調治,讓皮膚搔癢症狀慢慢減退。

3.肥胖症:

人體冬季脂肪合成代謝的速度要比平時快2-4倍,而脂肪分解代謝的速度要低於平時的10%。人體的血脂、血膽固醇含量一般在冬季較高,而春夏季較低。因此,冬季是肥胖人士減肥降脂的關鍵時機,冬季減肥刻不容緩。
首先應控制飲食,做到膳食平衡。這是防止冬季發胖的關鍵。人們應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少吃高熱量、油膩食物的同時,可在早晨多吃一些食物,而晚餐應嚴格控制食量,吃些輕食或清淡的食品,並且只吃八分飽。冬天吃好固然重要,但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以及熱量的控制。

其次要按時作息。雖然冬天要早睡晚起,但冬季夜長晝短,如果天黑就睡,天大亮才起床,這樣睡眠時間就會長達10至11小時。人體躺著不動,體能消耗少,就必然會導致肥胖。
另外,冬季天氣寒冷,會造成戶外運動的不便性,民眾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以及場所,保持運動的頻率及習慣。在這個時節運動要特別注意確實做好暖身運動,以及運動後的保暖措施。

4.關節痛:

關節痛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這類風濕痛對寒冷很敏感。根據研究,人體遇寒冷後關節溫度下降最多,次爲肌肉、皮膚。寒冷時細胞穿透性降低,代謝廢物的轉換也就延遲,使關節活動增加阻力,關節即會産生疼痛。如果增強血流,改善關節內外溫度,則可解除疼痛。可用驅除寒濕,活血通絡的藥材,例如桂枝、附子、烏頭、桑枝、牛膝、白朮、蒼朮等,用大量的水煮過後,熱敷關節局部或泡腳、浸手,每晚廿到卅分鐘,再配合按摩湧泉、承山、陽陵泉等穴位,對於關節的保養一定可以發揮相當的效果。

5.心肌梗塞、腦中風:

冬季是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容易惡化的季節,也是腦血管病變、急性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因為身體在低溫狀態下,週邊的血管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的上升,使心臟負荷增加,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另外冬季因排汗減少,水也較少喝,常見水份攝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增加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

由此可見,寒冬的確是心臟血管疾病患者的大敵,而根據統計,心肌梗塞發作最多的時候,就是冬天清晨剛起床的時候。因此,在冬季,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A.要注意保暖,尤其不要忽略厚毛襪,維持足夠的足部的血液循環。

B.要攝取適當而足夠的水份。飲食方面勿太鹹、太油。少吃高膽固醇的東西,如蛋黃、內臟等。

C.要有適度的運動。

D.排除或治療其他危險因子:吸煙、肥胖、糖尿病等。

E.最重要的,要積極控制高血壓。一日至少量血壓早晚兩次以上,按時服用藥物,做一個合作的好病人。

6. 潰瘍病:

隨著天氣的變冷,原來患有胃病的人,會出現胃疾反復發作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導致胃病多發和復發。再加上天氣變冷後,人們的食欲增加,從而導致胃腸道的負擔加重,此外,冬季人們容易感冒著涼,一些感冒藥會加重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引起潰瘍發作,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預防的方法一樣要注意保暖,飲食方面勿太滋膩、太油,少吃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