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喚醒沉睡已久的樂舞--唐代舞蹈(上)

白岫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人類是情感的動物,重視生活情趣,唯有如此人才會活得快樂。而「舞蹈的衝動似乎與人類同時誕生」,如未出生的胎兒在母親腹中拳打腳踢,還未能用語言表達的幼兒,會直接用手勢、動作、姿態、表情等,傳達自己的情感、喜好等。

由此可見,舞蹈藝術是一切感性藝術教育的基礎,若將之延伸也是人性、情操上的藝術。它來源於生活,表現人類的感情和思想。我們若循著中華文明古國的舞影與軌跡,進而認清其中的特殊性、重要性、變異性與傳統性,就能夠從中領略遠古先人的豐功偉業,各朝代的思想型態、政治背景。因此,我們就此展開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鏡頭--唐代舞蹈。

唐代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由於政治局面安定,經濟富裕繁榮,國內各民族之間及大唐帝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頻繁交往,隨之而來的是樂舞文化的大交流。

所以,唐代舞蹈不但保有漢族音樂的傳統,更吸收了西域各國的舞蹈色彩,蓬勃發展大放異采,所以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它薈萃融合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以來舞蹈藝術之精華,而宋代樂舞大部分僅只沿襲了唐制,直至元明清,舞蹈藝術已日漸衰微,繁華盡逝,好景不在。

唐朝的舞蹈藝術發展,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舞人及舞蹈家,絕大多數藝人皆來自民間、宮廷、宮府、及私家所養的舞伎。

如眾所皆知的楊貴妃,即是唐代貴族中頗富盛名的舞蹈家,深受唐玄宗寵愛。她資質聰敏,善歌舞、通音律,才智過人。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由於楊貴妃的舞藝輕盈飄逸而更增其美譽,詩人白居易就曾說過:「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據說,此舞是根據「婆羅門曲」改作,聽此曲如聞梵唄之音,所以頗有佛曲的成分。一開始,音樂奏的是緩慢散板,舞者不動,奏到中序上板,就按著節拍舞起來。節拍由緩而急,有時如駕雲似的凌波微步,有時似風捲雪花般地旋轉,有時忽然轉身回眸一盼,有時又像天女柔荑輕舞乘風而去,最後節拍慢下來,有如仙女下凡塵。

您也看得如癡如醉了嗎?這不禁讓我想起古代的仕女溫柔典雅,志節凝霜,那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神韻,才是女人原有的性情。欣賞過「霓裳羽衣舞」後您是否也彷彿身著霓裳羽衣在如夢如幻的仙境裡與飛天漫波輕舞呢?

公孫大娘,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擅長舞「劍器」,常在民間獻藝,頗負盛名。杜甫五歲時(公元七一七年)親眼見公孫大娘在民間舞「劍器」。從杜甫的詩看,這個舞應該是支單人舞,有跳躍,迴旋,進退迅速,動如奔雷閃電,止如江海平波,怪不得杜甫描述觀看者如山。在當時也影響到一些女子對巾幗英雄的嚮往,唐司空圖有二句詩:「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

一個好的舞者不但要有高超的舞技,還得結合人文、歷史和音樂的素養,才能表現更完美的舞蹈藝術。或許,今日過度藝術分工專業化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如公孫大娘等,棋琴書畫,才德兼備,因此才能表現出至善至美的天女、至正至忠的巾幗英雄,這也應該是她們的舞蹈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真正原因吧!

相傳,北齊高祖的孫子蘭陵王,名高長恭,驍勇善戰,膽識過人。但由於面貌過於秀麗如出水芙蓉,他總覺的不夠威武莊嚴,無法使敵人膽寒懼怕,因此作戰時總要帶上木製面具。他不但作戰時威風凜凜,還能和將士們同甘共苦呢!

《北齊書》中記載,蘭陵王「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他的功勳和仁德傳遍了京城,卻遭來齊後主的妒忌,竟用毒藥害死他。他臨終時還把別人欠他的債約全部焚燬,由於他仁者胸懷及英勇事跡感動了世人,於是樂人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後來編成舞蹈,仿傚他指揮作戰時的英勇風姿。

以上所介紹的,都是屬於個人色彩較濃厚的單人舞。唐朝還有大規模的群體舞蹈,如著名的唐朝三大樂舞「破陣樂」、「慶善樂」和「上元樂」。「破陣樂」和「慶善樂」皆是歌頌皇帝的豐功偉業及威德聲望。每個皇帝都會親自或命樂人特製樂舞,所謂「文以昭德,武以象功。」

如唐太宗本身就是通曉音律的音樂家,貞觀七年(公元六三三年)李世民根據作戰時隊伍的進退、回護、突破、包抄等行動編製成舞。他先畫出隊形圖「破陣樂舞圖」,讓一百二十名男伎穿著盔甲,拿著戟,照圖排練。樂器以大鼓為主,有氣動山河之勢,相當粗獷雄偉。

據說玄奘到印度,戒日王見了他說:「摩訶支那國(意即偉大中國)有秦王天子(李世民)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救眾生,平定海內,遠近聞風,慕化稱臣,百姓們都唱『秦王破陣樂』,我早就聽說了。」可見「破陣樂」是歌頌皇帝百戰百勝,威震八方的武舞。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