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8月21日訊】 八月中,中國國家計委宣布: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取消戶籍制度,但僅限于一些沿海地區。此舉顯然是為了實現沿海地區勞動力的自由流通,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在此之前,共產党在中國實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嚴格的戶籍制度,這一戶籍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監控所有人口的居住和流動,人民不得自由遷移,不得脫离“組織”,所有變遷,都必須具有“手續”,否則,就被視為“流竄分子”,或者“盲流”,隨時可能被“收容審查”、“遣返”。
戶籍制度直接導致了地區差距,尤其城鄉差距。比如,農民生來就是“二等公民”,其中少數人除了通過考大學改變命運之外,絕大部分人就永遠地被限制在社會的底層了。貧窮,落后,成為他們一生的代名詞;受歧視,受欺凌,成為他們終生難以擺脫的宿命。
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沿海經濟迅速發展,勞動力短缺,外地人口,尤其被稱為“民工”的外地農村人口,成為沿海經濟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涌入沿海,涌入城市,勢不可擋。即便如此,由于不具有當地“戶口”,他們仍然被視為“下等人”:領暫住證,住最偏僻的角落,甚至簡易工棚,干最粗重的活,得最低的報酬,受盡种种歧視。
魯迅先生有一個著名的寓言: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一屋子的人都喊熱,戶主起初不理睬,有人提議“干脆把屋頂掀掉算了”,于是,作為折中,戶主同意給屋子開窗戶。
沿海地區取消戶籍制度,正應驗了如此寓言,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在民眾不滿的呼聲中,尤其在國際社會、人權組織持續多年的批評聲譴責聲中,中國當局不得已而為之。可見,壓力是有用的,人民的權利,要依靠人民去爭取。人是先天平等的,人權是天賦的,人民必須同剝奪天賦人權的專制勢力相抗爭,才能最終回歸自由。
顯然,僅僅在沿海地區取消戶籍制度,還遠遠不夠,全面取締中國戶籍制度,根本消除群體歧視,實現權利平等,机遇平等,是必由之路。盡管如此,從沿海地區開始,逐步取消戶籍制度,畢竟是朝著“人類歷史正确的方向”邁進的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此舉值得肯定。客觀上來說,在取消戶籍制度的初期,既有利也有弊。短期的弊端是:大批農村過剩人口,涌入城市,加大城市的負荷,城市治安受到考驗;外來人口与當地城市下崗失業工人形成競爭,可能加劇城市的失業率;由于觀念的更新非一朝一夕,社會矛盾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等等。但隨著觀念的調整,法治的完善,和經濟的發展,這些弊端將會漸漸化為無形。
不論從短期還是長遠看來,取消戶籍制度,其利遠遠大于其弊。除了實現人人平等的意義。就勞動力市場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取消戶籍制度之后,實現勞動力自由流通,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有更大的范圍优選人才,通過优選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优化企業經營管理;勞動力自由流通之后,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反過來,有助于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因為,更多的勞動力,將 主動強化自我,自覺地接受再培訓再教育,以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技能武裝自己,使自己在人力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有這些,最終都將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和快速發展。
<<自由亞洲電台>>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