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是以脊椎关节慢性发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食欲不振、低烧、无力、消瘦和贫血等症状。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是僵直性脊椎炎的典型症状。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之间,发病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发病很少。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1。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畸形严重,可致终身残废。除非有严重合并症,很少有死亡。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内分泌等有关。
僵直性脊椎炎,古人称为“龟背风”、“竹节风”,中医认为病变早期主要为太阳经输不利,卫外不固,营卫不和,经脉痹阻,日久出现项背挛急,为冷为痛等督脉受累的病症。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僵直性脊椎炎与HLA-B27有高度相关,90%左右的患者HLA-B27阳性;本病青春期前罕见,而青春期后发病率猛增,40岁后发病者又较少见,女性发病率显着低于男性,且其脊椎病变发生率亦较低,病情较轻。说明本病的发病年龄、脊椎病变与内分泌,尤其是性激素有关。
治疗僵直性脊椎炎时,迅速控制症状可解除患者痛苦,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加以治疗。西药主要有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类固醇与抗炎药柳氮磺胺啶(Salfasalazine)与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如果能迅速得到缓解,则病情也跟着易趋缓解。中医具体治疗时,可根据风、寒、湿、热、瘀等诸邪的偏胜及其特点,选用不同的药物。风邪胜者,痛无定处,选用独活、海风藤;寒邪胜者,疼痛剧烈,常用制川乌、制草乌,或制附子,细辛;湿邪胜者,肌肤顽麻肿胀,可用白术、苍术、薏苡仁;热邪胜者,痛处红肿,口干,可用忍冬藤、虎杖、知母、寒水石等。
坚持经常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活动肢体可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日久可减少疾病。但运动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寒冷季节运动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对疾病不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