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传统新年习俗】

花花绿绿过新年——年画漫谈

作者:李翼云编写
年画展现了“话中有画,画中有话”的艺术,画中人物都饱含象征义涵。图为门神画。(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可知中华文化中的新年民俗年画是从什么演变来的吗?年画展现了“话中有画,画中有话”的艺术,画中人与物都饱含象征;一幅年画诉说一个故事。五子夺魁、芒神春牛图、麒麟送子等等这些常见的年画,讲了什么故事,或藏着什么玄机呢?

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每逢黄历新年,除了春联之外,家家户户也普遍喜爱挂贴年画。一张张寓意吉祥、墨彩浓重、花花绿绿的年画,散发喜庆欢乐的浓浓年味,可能也是许多人儿时回忆的风景之一。

最早的年画是门神画

年画与春联起源相同,都是来自古老神话百科大书《山海经》中黄帝用来驱鬼的“桃符”。文字形式的“桃符”演变为后来的春联,而图画形式的“桃符”,就是最早的门神画。

古代过年期间,人们将两位抓鬼的神人“神荼”、“郁垒”的画像,张贴在门口的两扇门板上以驱鬼避邪,两人就成为门神的始祖,也是最早的年画。[1] 渐渐地,图画的内容从门神扩展到更多不同的题材,形成后世丰富多彩的年画文化。

天津杨柳青 门神画:神荼  国立历史博物馆藏(钟元翻摄/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话中有画,画中有话”的年画艺术

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质朴,色彩却鲜明饱满,喜庆热闹的画面,充满丰沛的活力与情感。年画的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和民俗生活,有神仙、孩童、花鸟、金鸡、春牛、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而且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祝福与寓意。

比如,年画《吉祥如意》中,孩童手拿玉器“如意”骑在大象上。“象”,象征“万象更新”,“骑象”与“吉祥”谐音。“吉祥如意”是喜庆吉利的祝颂之词,亦有祈福平安之意。

年画《吉祥如意》。画中的孩童手拿玉器、福瓶骑在大象上。“象”,象征“万象更新”,“骑象”与“吉祥”谐音。(图片来源:明慧网 吉祥宝宝年历)

《三星高照》画面上有三个老者,分别是福星、禄星和寿星,三人身边分别有鹿、蟠桃、蝙蝠,“鹿”谐音“禄”,“蝠”谐音“福”,“蟠桃”就是“寿桃”,象征长寿。“三星高照”表示同时拥有福气、富裕以及健康长寿,享受人间的美好生活。

此外,在年画中,“鸡”往往代表“吉”,寓意:大吉(鸡)大利、吉(鸡)祥如意;“鱼”往往代表“余”,如年年有余(鱼)等。这些寓意吉祥的双关词语,富涵年节的文化意蕴,经过人们运用想像,绘制成活泼生动的喜庆年画,可谓“话中有画,画中有话”,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形音义的有趣材料。

一幅年画 一个故事

年画在东汉、六朝时已经普遍流行,唐代已很兴盛,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产量增高。随着彩色套印技术逐渐成熟,在明、清时代进入全盛时期,康熙、乾隆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促进了年画的繁荣,更出现了大量以故事、神话传说、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积德行善 五子夺魁

年画《五子夺魁》表达的是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的故事。窦禹钧年过三十还膝下无子。一夜,梦见祖父告诉他:“你命中不仅没有孩子,也很难长寿,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积德行善。”窦禹钧于是努力修身行善,广积功德,后来居然陆续生了五个孩子。

一夜,他又梦见祖父,祖父说:“你多年行善,将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孩子们也会很有成就。”后来,窦禹钧的五个孩子果然都先后登科及第,个个都很有成就。

芒神春牛图 暗藏玄机

春牛图(图片来源:《农民历》)

年画《春牛图》又名《芒神春牛图》,春牛图里的牧童,是古代掌管草木生长的“芒神”,一手持短鞭,象征春天降临,身边还带着一只牛。

古代的春牛图原本是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雨量、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传说,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黄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的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

每年农民历上的春牛图其实藏有玄机。当图中牧童没有穿鞋且裤管束高时,就代表该年多雨水;当牧童双足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而如果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代表该年是雨量适中的好年景。

麒麟送子 众神下凡

年画展现了“话中有画,画中有话”的艺术,画中人物都饱含象征。(公有领域)

《麒麟送子》是关于孔子诞生的故事:孔子出生前,母亲颜征在看见一只散发着祥瑞之气的神兽——麒麟飞入了家中,口中缓缓吐出一份玉书,写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水神的儿子,在周朝末年衰乱的世道中维系着中华道统,将成为无正式帝位的君王)。”颜征在是一位十分贤明的女子,她知道此必是神奇的异象,于是喜悦地取出一条绣线系在麒麟的头角上,麒麟在屋内徘徊,过了一夜才离开。

孔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空中两位女神手中擎着香露冉冉而来,为颜征在熏香沐浴。空中奏起优美的仙乐,众神纷纷下凡,恭敬地排列而立,庆贺孔子的诞生[2]。

至于其它,如《木兰从军》、《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也经常被采用作为年画题材,传达忠孝节义、修炼神奇、扬善惩恶以及与自然万物和谐的文化内蕴,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中文化精髓的涵养。

三大民间木刻年画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以细巧、典雅著称;苏州的“桃花坞”则以粗壮、朴实见长;而山东潍县的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风格驰名。三者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一幅杨柳青年画(公有领域)

此外,还有四川的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都具有独特的风采。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画,甚至畅销南洋,深受欢迎。

年画渊远流长,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由于传统文化的式微,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太能理解传统年画的美感与趣味。也许,藉由一篇花花绿绿的年画漫谈,我们都能找回些许民俗文化的本源初心,感受到年画的璞真之美。@

参考文献:
[1]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
[2] 出: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三》。

——转自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 成语“杞宋无征”,就是由此而来,有前贤读此章说了四个字“无限感慨”。张居正对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说: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
  • 我们中国人常说“靠天吃饭”,朴素的道理背后是敬天信神的谦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们的思想中第一个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老天为什么要惩罚我?”从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这样的想法。
  • 子夏从孔子“绘事后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学礼必须以仁心为基础,或者说虽有仁心善意,必有礼以成之。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 怎么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为例。射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很多,从“后羿射日”到春秋时的神箭手养由基百步穿杨、一箭射穿重叠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于古希腊的体育,古中国的射是与礼仪结合在一起的。
  • 这阕《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是苏轼在重九涵辉楼头饮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苏轼抒发了自己以顺处逆的胸襟怀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旷达乐观,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怅与哀愁?
  • 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禅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礼。
  • 连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国的君主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
  • 盖俭啬无文,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不失为淳古之风,是即本之所在也。居丧者与其习熟于仪节,而无惨怛之诚,宁可过于哀痛,而少品节之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