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元曲大家】系列:曲状元 马神仙(二)

【元曲大家】什么样的杂剧堪称“千古绝品”

作者:兰音
《明妃出塞图》局部,元人绘。(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71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如果马致远仅以豪放中见清丽的散曲,就成为曲中状元,恐怕不能令人信服。他在元曲的杂剧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据史料记载,马致远共创作杂剧十五种,传世七种。这些戏曲,也有鲜明的马氏风格,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评赞的经典。

我们总以为元曲很遥远,其实它离我们又很近。至今仍活跃在戏台上的,那些古典华丽的扮相,咿呀吟哦的声腔,玲珑袅娜的身段,都留下了元杂剧印痕。在中华历史上,元杂剧第一次具备了戏剧基本特点,标志戏曲的成熟。它和南方曲调结合,孕育了南戏,南戏又演变成明清传奇,再到今人熟知的昆曲、京剧以及诸种地方戏。

元人留下的杂剧,只余文字形式的“剧本”,我们只能通过其它戏曲遥想名家当年的神采了。然而宝黛读《西厢》,仅仅读戏文都觉得词藻警人,余香满口。那么,马致远的杂剧又有怎样动人心弦的艺术美呢?

才子佳人,凄婉无限

以现存七种剧目来看,马致远的杂剧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才子佳人模式的历史人物剧,一种是展现道教修炼内涵的神仙道化剧。第一类杂剧,马致远以凄美缠绵的笔触,叙述了一段段伤感幽怨的风流韵事,同时融入了怀古幽情与身世之叹。才子佳人的故事,是人类文学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这类杂剧也是马致远最受欢迎的作品。

《青衫泪》如二次创作,将《琵琶行》从一首面貌朦胧的叙事诗,变成一幕曲折离奇的说唱故事。此为明 郭诩《琵琶行图轴》(局部)。(公有领域)

青衫泪:琵琶奇缘

马氏的才子佳人剧,有《青衫泪》《汉宫秋》二种。《青衫泪》的剧名,化用“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意。作者从文人的浪漫想像出发,根据唐诗《琵琶行》虚构了白居易和琵琶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原本两人情投意合,却被奸诈的茶商用计拆散,兴奴被其骗娶。那时白居易被贬江州,泛舟江上,恰逢兴奴夜泊江边,在月下弹琴寄托哀思。

两人重逢后,互诉衷肠,解除误会。白居易写下长诗《琵琶行》,更大胆地带兴奴还家。此事奏报皇帝后,皇帝特赦白居易之罪,复起用为侍郎,并惩处奸商。大团圆式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正义与良缘的祝愿。

《青衫泪》如二次创作,将《琵琶行》从一首面貌朦胧的叙事诗,变成一幕曲折离奇的说唱故事。在这“一厢情愿”杜撰的故事里,何尝没有马致远的影子?

那遭贬谪、遭算计的白居易,不正是那个奔走二十年却怀才不遇的失意书生吗?这书生是否也希望,身边也有一位相知相许的红颜知己?他是否更希望,当朝的天子为他主持公道,许他一个为国效命的官职呢?

《汉宫秋》以帝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改编了美女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此为金 宫素然绘 《昭君出塞图》局部。(公有领域)

汉宫秋:千古绝品

到了《汉宫秋》,马致远已从美好的幻想,转向了悲情的写照。剧中人不再是历经磨难后长相厮守的伉俪,而是生离死别既而天人永隔的苦命鸳鸯。这部戏以帝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改编了美女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她本与汉元帝相恋,却因为匈奴求亲而被无情拆散;王昭君为汉朝和平,只身赴险,与汉元帝上演了一幕荡气回肠的情感大戏。

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因和亲壮举和舍身为国的大义,赢得历代文人的赞颂和咏叹。从诗词、小说到戏曲,王昭君在千年之后化为温柔坚毅的旦角,以鲜活明艳的形象打动更多的观众。此剧对史实有很大改动,比如昭君和皇帝在和亲前就相识相恋;画工毛延寿为避祸投奔匈奴,怂恿单于求娶昭君;昭君在和亲途中难离故土,为保全名节投江而逝。

这样的改变,对强化角色冲突、塑造人物、深化悲剧主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在万紫千红的杂剧文坛中,《汉宫秋》独领风骚,成为马致远最受赞誉的作品。王国维的《录曲余谈》以雄劲形容这部剧作,可谓“千古绝品”。戏剧家孟称舜认为此剧“悲而豪、如秋空唳鹤”,堪称“填词家钜手也”。

汉宫悲欢 寄予身世之叹

细品《汉宫秋》,它文辞赡美,情感细腻,其悲剧意蕴更包涵剧作者的影子,以及他对国家的关怀、命运的深思。实际上,《汉宫秋》为末本戏,即由男主角一唱到底的杂剧,所以这部剧不仅再现王昭君的品貌和气节,更着重刻画汉元帝的内心情感和悲剧命运。换言之,汉元帝才是此剧真正的主角,也更能展现剧中雄劲、悲豪的特质。

戏曲的开场,预示了汉元帝的悲剧命运。北方的匈奴单于自恃国盛兵强,欲求娶汉朝公主,这既是外交上的悲剧,也是帝妃爱情悲剧的伏笔;佞臣毛延寿,一味欺上凌下,以花言巧语哄骗君王近女色、远儒臣,折射出国家衰败的悲剧。

而汉元帝一上场,便高歌:“嗣传十叶继炎刘,独掌乾坤四百州。边塞久盟和议策,从今高枕已无忧。”他看似太平盛世的天子,实则内外交困,最可怕的是他不知励精图治,反而重色思倾国,这不是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剧吗?君王不贤明,奸臣把持朝政,忠臣义士报国无门,国家也就随之败落,这也是剧作者创作的苦心。

在第一折中,美丽幽怨的王昭君登台亮相,自述因不肯贿赂佞臣,十年不得见皇帝,只能退居永巷。夜里,她弹奏琵琶排遣心中孤闷;正巧汉元帝闲逛后宫,被其琴声吸引。汉元帝爱慕昭君姿容绝色,怜惜她明珠蒙尘,立即封为明妃,并下令处死毛延寿。

美好的剧情,在第二折迅速转向悲情。狡诈的毛延寿叛国投敌,将昭君像献给匈奴单于。单于则以兵祸威胁,强行索要昭君。前一刻,汉元帝还风流得意,陶醉于江山美人两相欢,下一刻便美梦成空,为匈奴强行索要昭君的消息而激愤不已。

汉元帝这才发现自己的真实处境:国势衰颓,兵甲不利,文臣无谋,武将无勇。他烦恼的是汉弱番强,大战一触即发;愤恨的是朝臣懦弱,一味卖主求和;伤感的是福薄缘浅,佳人出塞和番。对外不能抵御强敌,对内不能保全后宫,或许是一代帝王最大的耻辱。

面对忍辱求和的现实,汉元帝不禁呵斥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接下来,作者用大段唱词,突出汉元帝的悲愤和无助。如《牧羊关》一首:“兴废从来有,干戈不肯休。可不食君禄,命悬君口。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你们干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

放眼文武百官,都是可以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无能之辈。国难临头时,他们不想着如何为君分忧、为国效命,一个个畏刀怕剑,只知道献出女子消弭灾祸,可笑而可叹。汉元帝一句句责备,一声声慨叹,竭尽全力挣扎,却想不出任何妙计,不得不忍痛割爱,亲自送昭君出塞。

《汉宫秋》在幽梦初回、秋雁悲鸣中收束,留下凄美而悲壮的袅袅余音,照应剧作的全称——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此为清 袁耀《汉宫秋月立轴》局部。(公有领域)

孤雁幽梦 断肠人之心声

皇帝的责问,一针见血地道出权臣当道、贤士凋零的可怕危机。这是帝王的无奈,也是剧作者借古讽今的深意。马致远若在剧中,便是那被佞臣排挤在外的忠臣良将。他关注家国命运,怀抱济世补天之志,因而谋求功名二十载。岂料文齐福不齐,马致远和元代许多文人一样,无缘步入庙堂一展才华,落得虚度光阴,归隐山林的结局。那沉痛的慨叹,也流露出作者忧心国运、感时伤世的情怀。

为报元帝知遇之恩,为平息两国干戈,温柔识大体的昭君挺身而出,毅然同意和亲之举。汉元帝唯一能做的,就是亲自送昭君出塞,尽可能地拖延两人分离的时刻。

第三折是全戏的高潮,汉元帝为昭君送行,昭君为报汉帝、全汉节,在汉匈交界处,投江水自尽。匈奴单于为之感佩,将昭君葬于江边,把毛延寿解送汉朝处置,两国仍旧交好。戏外的昭君,在匈奴处生活近二十载,竭力维系汉匈和睦;戏里的昭君,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精神,用生命换来国家安宁和清白忠贞的气节。

这一折中,最感人的当属汉元帝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唱辞,如经典的《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回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前半段渲染气氛,极尽铺叙之能,描绘出悲凉的边塞风光。黄草、白霜凄清苍茫,送亲的队伍车马萧萧,汉元帝与王昭君携手登上河梁,依依话别。目送昭君渐行渐远,汉元帝痛苦失落地返京,他走过宫墙回廊、来到旧日寝殿,到处都是他和昭君的回忆,哪里还有佳人的倩影?此时月色昏黄,凉气逼人,寒蝉鸣声如泣,绿纱窗更添思量。

后半段一连串的顶真句法,形成环环紧扣、波澜壮阔的气势。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就如这循环往复的句式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这份相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折,讲述了汉元帝在梦中和王昭君重逢,却被几声雁鸣惊醒。飘渺的梦境中,汉元帝也无法实现和昭君厮守的愿望,这份悲苦更是到达了顶峰。汉元帝望着空中盘旋的孤雁,那不正是自身命运的写照吗?

其实,汉元帝失去的何止是佳人呢?他在《幺篇》唱道:“伤感似替昭君思汉主,哀怨似作薤露哭田横,凄怆似和半夜梦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通过帝妃生离死别的悲剧,汉元帝更深刻地体悟,人类更广泛的悲剧命运,比如田横的不遇之悲、项羽的败亡之悲。此时,汉元帝变成另一个马致远,向着天地宇宙、古往今来发出命运的悲叹。

一声儿绕汉宫,一声儿寄渭城。”曲将终时,汉元帝仍在咏叹天边的孤雁,那是断肠人的化身,也是剧作者命运的写照。全剧就在幽梦初回、秋雁悲鸣中收束,留下凄美而悲壮的袅袅余音,照应剧作的全称——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点阅【元曲大家】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李白曾说:“浮生若梦。”人生有如一场梦。在梦中之人觉得梦中全数皆是真实的,可当梦醒后才发觉仅是虚幻之梦而已。
  • 昭君天生慧质兰心,容貌又极姝丽。王穰夫妇把爱女视作掌上明珠,百般呵护,琴棋书画样样教她。昭君十六岁时,早已是遍读经书,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但这茫茫的乡愁思亲纵使绵延无限,但心中总有一道天始终撑起昭君的胸襟,即便当时昭君自己还不清楚,那是连接大汉、匈奴天命的所在,使她能在反复悲伤之余,仍有心力冲破那层层的情愁牵绊。
  • 原来当日毛延寿进呈昭君画像,刻意在两眼之下点了两颗黑痣。元帝初见昭君画像仍觉得画中之人仙骨珊珊,丽绝尘寰,即使汉皋神女、洛浦仙妃也不过如此,立即传命要召见王昭君,但被毛延寿谏阻。
  • 元帝与群臣注目观看,遥见四名垂髫宫婢,引一位绝色姝丽姗姗而来。莲步方移,香风已到,遥望如出水芙蓉,娇艳无比。待渐行渐近,便觉光彩照耀,使人满目生花,不敢直视。待昭君停立,众臣方定睛细看,但见她丰容靓饰,艳绝尘寰,顾影徘徊。
  • 昭君奉命和亲,远嫁异域,一代汉室佳人为国身殉异乡,纵隔千年也倍感凄凉。昭君虽为画工所误,但天命使然身归匈奴,殁葬异域。汉室仰赖昭君一人之力,数世得以免遭边患之忧。昭君出塞终成千古流芳之事,文人韵士,千百年来为她吟咏诗歌。
  • 人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都在上下求索。历朝历代,世人将对生命的探索融入文艺作品中,其中元杂剧将神道度人的题材演绎地格外淋漓尽致。元朝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在他创作得众多剧本中,其中有一出《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且来看一看,吕洞宾如何破迷梦醒?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