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6日訊】我的同事傅豔是一位善良而富有愛心的記者,她做的報導,有很大一部分與救助弱勢群體有關,很多上不起學醫不起病或自感受到欺負與不公正待遇的人,都會一臉殷切地來找她。她也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做這種工作,需要對苦難有極強的承受能力,因為每個求助者背後的故事都足以讓人動容流淚。每天被這樣的故事包圍著,確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不僅使人長期處於痛苦悲憫的焦灼情緒中,還可能使人像見慣了生離死別的急救科醫生那樣,出現「苦難疲勞」。
儘管每天被苦難包圍著,但傅豔還沒有出現上述症狀。她始終以一副善意的笑臉去迎接那些苦難故事,並努力為他們幫忙。我們知道,她的這種狀態,是以每天六杯以上的濃咖啡撐出來的,但大家仍然很佩服,覺得她的心態很好,既積極、又平和,頗有些百毒不侵的味道。大家很難看到她絕望沮喪的樣子,雖然,她和這些詞打交道的頻率很高。
但不久前的一天,她的平和與冷靜卻被打破了,讓她傷感的,是一個剛滿四歲的白血病小姑娘。
小姑娘與她曾經幫助過的白血病小孩相比,沒什麼特別的,年齡不算最小家境不算最窮樣子也不算最乖。但她的懂事和早熟,是讓傅豔動容的原因。
小女孩名叫吳瑤(音,寫法是三個土疊在一起),今年年初剛滿四歲生日時查出白血病。她的父母都是縣級企業的工人,月收入加在一起不足一千。這點錢如果在物價並不太貴的縣城維持三口之家的生活還是夠的,但如果要面對十幾萬甚至更高的白血病治療費用,則無異於杯水車薪。
面對這樣的場面,父母除了死馬當活馬醫地去碰運氣找媒體之外,便只有哭的份了。他們如果拿不出那筆天文數字的醫藥費,就只有像其他一些絕症孩子那樣,選擇放棄。
在父母內心痛苦掙扎的時候,吳瑤會安慰他們,用稚氣的聲音說:媽媽,別哭,我們回家吧,洗了腳,睡覺,病就好了。
她把夢中健康的自己用來安慰父母。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和痛苦,她打針和吃藥都不哭鬧,甚至連做穿刺這種成人都難以忍受的檢查,她也只哼了幾聲,馬上就止住了哭。她的懂事,讓人揪心。
在接受傅豔採訪時,小傢伙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她說:我想改個名字,不叫吳瑤,叫吳憂吧!
她說話時的天真表情,以及背後那一絲絲與她年齡不相符的憂鬱,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眼淚。連平時冷靜慣了的醫生,也痛苦地背過了身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