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芙蓉花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排毒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過多、癰疽腫毒、疔瘡、水火燙傷等疾病。 (圖片為作者提供。)
清代有一個名叫武介康的文人,到薛濤故園遊覽後,寫了一首聯語說:「同是宦遊人,問他節度何心,忍令名媛歸樂籍?不勝今昔感,才向草堂憑眺,又澆杯弔香魂!」武氏本意,當然是責備當時的地方長官節度使,不該讓一代才女淪為樂籍 (妓女)。不過,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這一段悲痛遭遇,薛濤恐早已沒沒無聞,哪裡能夠發揮和表現她的天賦才華,流傳千古,直到今天仍令人追思憑弔?
除了西蜀成都外,據說在虛無緲的仙鄉,也有滿開紅花的芙蓉城。宋代關於芙蓉仙鄉的傳說有三個:一是王子喬遇到一個「年可十五,容色嬌媚」的女子周瑤英,夢中帶他到了一個仙鄉,問是何地?周女答說是芙蓉城。二是慶曆中丁度的故事,有一位朝士(朝廷官吏)在天亮的時候赴朝,在路上看見美女30多人排成兩列騎馬而走,美女後面是丁度。朝士問說:「丁度平日非常節省,哪來這麼多姬妾婢女?」其中一位女子回答說:「我們是被派來迎接我們的芙蓉館主的。」第二天,丁度真的就莫名其妙的去世了。第三個芙蓉城的故事是有關真宗時大學士 (宰相)石曼卿的。石曼卿平時很喜歡喝酒,因為曾經和劉潛兩人一起到酒樓,對飲到半夜而面不改色,所以被世人封為酒仙。
石曼卿的酒量大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的度量大。有一次他騎遊報寧寺,牽馬的人貪看街景,沒注意到馬突然受驚,竟使石曼卿從馬背上被震彈下來。旁邊的公差衙吏趕忙上前把他扶起,街市的人也圍上前去,等著看狼狽不堪的石曼卿詬罵馬伕。沒想到石曼卿卻拾起馬鞭坐回鞍上,對馬伕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若是瓦學士,這一跌,豈不要跌碎了嗎?」
石曼卿死後,有人還在路上遇到他,曼卿自稱已成仙人,掌管芙蓉城。這個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所以俞樾把他封為芙蓉花的男花神。其實,石曼卿是「酒仙」、芙蓉花是「醉客」,以酒仙配醉客,誰說不宜?
芙蓉花的女花神,除了前述花蕊夫人外,還有許多不同說法:如晚清吳友如說是謝素秋,而俞樾則認為是飛鸞和輕鳳等。
謝素秋是傳奇小說中人物,其故事已不可考。飛鸞和輕鳳則是唐敬宗寶曆二年 (西元826年)時,浙東國進貢的兩名美女。她們長得「脩眉伙首,蘭氣螎洽」,衣飾也十分華麗美觀,頭上還插戴了玉芙蓉。
當飛鸞、輕鳳歌舞時,悅耳歌聲如鸞鳳之音,竟引得百鳥翔集。唐敬宗對她倆寵愛異常,延請到金屋寶帳中,免得她們被風吹日曬,把皮膚吹曬壞了。宮女都又羨又妒地形容她倆是「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這或許就是俞樾封她們為芙蓉花女花神的原因吧!
芙蓉品種很多,花色不一。有大紅重瓣、白重瓣、半白半桃紅重瓣、紅白相間,黃色和朝白午桃紅、晚大紅等。其中以又名「醉芙蓉」、「添色芙蓉」和「轉觀芙蓉」的朝白午桃紅、晚大紅栽植最多也最有名。宋朝時侯,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上記述說:「添色芙蓉花,晨開正白,已午微紅,夜深紅。歐陽文忠公牡丹譜有添色,與此同意」,說的就是醉芙蓉。
江西盧山上,也產一種珍貴芙蓉。其花特大,每朵直徑約在15公分左右,比別個地方常見品種幾乎大了一倍。花瓣白色,中部紅色,相映交輝,濃淡分明,是半白半紅類的佳品,園藝家特稱為「盧山芙蓉」。
黃芙蓉也是不常見品種,瓣片為鵝蛋黃色,但近基部處為紫紅色,中有一紫紅色的粗壯花柱,整朵花襯托得很是美麗。這品種本來在中國栽培已久,遠在宋朝時候,戴復古的詩裡就有「就中一種芙蓉別,只染鵝黃學道裝」的句子。但是,後來卻不知為甚麼不容易得到,如《群芳譜》上說:「木芙蓉、黃色者、種貴難得」、《花鏡》上也說:「黃芙蓉亦異品,不可多得者。」聽說最近日本和香港等地有人栽植,不知是否就是這種名貴的黃芙蓉。
在台灣山野也有一種芙蓉,名叫台灣芙蓉或山芙蓉,別名狗頭芙蓉。秋冬天時開花,含苞待放的花蕾呈淺紅色,盛開花朵純白色。紅色的花苞,白色的花朵間雜在枝梢上,雖是野花卻十分可愛;而且花期長,從雙十國慶到聖誕年節仍可見花,在秋高氣爽之際,把山野點綴得多彩多姿。聽說在新竹五指山附近的內豐內坪溪谷裡,有滿山滿谷的山芙蓉,被稱為「芙蓉谷」,現在已成為假日露營野餐的盛地。
總之,芙蓉是花色豔麗,花容豐美的木本花,否則白居易不會用「芙蓉如面柳如眉」來形容楊貴妃般的美女。而更可貴的是:它還非常容易種植,只要在春天剪一段枝條斜插土中,即能成活,生長之快,為其他植物所不及。
除了觀賞外,芙蓉花具有清肺、散熱和解毒作用;而長出不久的嫩葉,採摘以後曬乾,或搗碎敷塗傷患部位,也能立即消腫止痛。雖不是仙丹,也算是靈藥啦!
文╱陳運造◇(//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