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工業國兒童福利調查 英國敬陪末座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特稿)英國是全球排名第五大經濟體,國力雖然與昔日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相去甚遠,但在世界政治與經濟舞台仍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初公布,對全世界二十一個工業國家進行的兒童福利調查,英國敬陪末座。

不論是醫療健康、教育、家庭關係、行為舉止、經濟環境幾乎都吊車尾,不僅令英國政府顏面盡失,更讓人赫見英國未來主人翁面臨的灰暗童年真相。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貧窮透視:富裕國家的兒童福利」報告,是第一次針對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兒童福利狀況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兩千年到二零零三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根據包括貧窮、教育、兒童與家長關係、健康和安全、危險行為及兒童個人對福利的感受等四十個指標,進行評分。

負責調查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使用最新的資料,藉此評估孩童對自己在家庭、學校或群體裡,是否被愛、被疼惜、被呵護、被支持,及整個國家的公共政策及社會資源是否有達到這些目標。

英美排名竟落後波蘭捷克

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福利整體表現較佳的國家依序為:荷蘭、瑞典、丹麥、芬蘭、西班牙、瑞士、挪威、義大利、愛爾蘭、比利時、德國、加拿大、希臘、波蘭及捷克。

其中不僅英國倒數第一名,令布萊爾政府感到難堪,號稱全球第一大國的美國,排名倒數第二,甚至比不上前共產國波蘭和捷克。

根據報告,生活陷入貧窮的英國兒童自一九七九年以來增加一倍;生活在平均收入低於全國薪資一半以下家庭的兒童,占百分之十六;坦承酒醉兩次以上的兒童比例達百分之三十。

受訪的英國兒童中,只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認為他們的同儕「友善且樂於助人」,遠不及瑞士的百分之八十一,同儕高度緊張的關係,再拿下最差的惡名。許多英國兒童都有被言詞或行為恐嚇的經驗。

報告同時顯示,英國青少年懷孕是二十一個調查國家最嚴重的,百分之三十八的兒童早在十五歲前就偷嘗禁果,違法吸食大麻及酗酒更是家常便飯,酗酒幾乎已成為英國的代名詞;英國的兒童喜好漢堡薯條等垃圾食物,僅有少數吃蔬果,飲食品質低劣。

隨著離婚人數日增,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與繼父繼母同住的孩童人數也大幅增加,許多父母為生活而奔波,與孩子的互動貧乏,親子關係冷淡,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受訪時告訴調查人員「很希望能多一些父母的陪伴」,凸顯在幼小心靈裡對親情與關愛的渴望。

英國是「狗咬狗」的社會

報告撰寫人之一的英國約克大學教授布萊德夏分析,英國排名嚴重落後歸因於對兒童福利長期投資不足,加上這是一個「狗咬狗」的社會。

他指出,從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九年這二十年期間,政府不但未對孩童有適當投資,還刪減教育經費及兒童健康照護服務。

布萊德夏直言,「英國社會不僅極度不平等,而且貧窮的比例很高,導致孩童對他們自己和生命有悲觀負面的看法,事實上這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一九九七年工黨黨魁布萊爾擊敗保守黨進駐唐寧街時,強調教育是施政的核心,承諾將大幅改革英國的教育制度,並編列高額教育預算,誓言降低青少年懷孕,同時減少反社會危險行為,但未見具體成效。

根據英國負責教育程度評等機構的調查,百分之十以上的學生,在小學畢業後進入中學就讀,課業絲毫沒有進步,男學生的程度更嚴重落後女學生,為此政府在二零零七到二零零八年的預算,特別編列一千萬英鎊(約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希望縮短學習差距。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則發現,在受訪的二十一個國家中,英國兒童的教育程度排名第十七,由於教育水準欠佳,英國學生缺乏進入職場的基本技能。報告說,「如果不加強高等職業技能,未來這些學生進入職場,將面臨激烈競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被迫從事低技能的工作」。

在性行為方面,英國青少年不僅性經驗來的早,次數也很頻繁,幾乎是荷蘭的五倍,他們因為很少使用保險套,未做好安全防護,導致懷孕率大增,這些「年輕的小媽媽」生下的嬰兒,是調查國家中排名第五最瘦弱的,一週歲不到就夭折的機率排名第六。

在被列為世界第一大金融城市倫敦,由於地方政府所屬的社區住宅不足,近九千名兒童無家可歸,被安置在擁擠與髒亂的臨時庇護所內,平均一年搬遷三到四次,這些兒童被迫更換學校、與朋友分離,身心都受負面影響。

變成朝野互批

負責福利改革的副部長墨斐坦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報告內容很重要,但認為調查所用的資料都已經過時,不能真正反應現況。他說,「希望這份報告能喚起社會更多對消滅貧窮的討論」,但堅持調查所指的各項問題,經由政府的積極推動,已有改善。

保守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歐斯本利用這個國際知名機構的報告,痛批將出任下屆首相的財政大臣布朗,十年來的教育政策徹底失敗,毀了這一代的兒童,現在是英國需要新政策的時候,為了下一代的孩童福祉,不能再讓工黨繼續執政。

相關新聞
游錫堃:追討黨產 支應兒童福利
幸福快樂安全 兒盟提三大訴求度兒童節
何潤東慶功改版簽唱會 宣佈賣專輯做公益
11國家扶代表齊聚台中 共同為兒童福利工作發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