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區專家的努力下,古彝文將申報國際編碼,屆時傳統古彝文統一編碼輸入電腦後,將有助於彝文古籍的搶救、保護和研究。不過,古彝文在貴州省目前只有三名研究人員能夠完整翻譯,有人慨歎後繼乏人。
新華社今天報導,由貴州省畢節學院研究員陳英率領的古彝文整理及電腦輸入軟體研究小組,借用美國開發的文字軟體,透過人工手寫進行識別、調整後,已經做出了八點四萬個傳統古彝文的輸入編碼。
據稱,中國國家信息標準管理委員會即將向有關國際機構申報國際編碼。
畢節學院外語系學者吳學軍說,申報成功的機率很大,因為這些都是由彝文專家共同篩選整理的,具有權威性;一旦申報成功,國內外專家就可以在電腦交換古彝文的資訊、分析和研究古籍。
中國彝族主要居住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等地,彝族在貴州聚集、使用彝文時間超過千年,古彝文至今仍是彝族通行的文字。
但據報導,由於多種原因,現在貴州能識別古彝文的彝族老人越來越少,認識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為不認識漢文,對古老彝文典籍翻譯不出來,古彝文研究人才嚴重缺乏。
據了解,彝文典籍的內容廣泛,天文、地理、醫學、算術、地形、地貌、生物、農牧等無所不包,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生產與生活的技能智慧,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適用價值。
有關專家已呼籲政府有關單位加強古彝文研究團隊,儘快搶救古彝文這一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