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1日訊】近幾年來天災人禍憂怨,社會治安不好,社會道德的低落,造成社會事件比例的攀升,都使得“重大創傷後遺症”成為精神科求診的熱門疾病。例如台灣六年前的921大地震、SARS禽流感、美國911恐怖攻擊等重大的天災或社會事件,都使得遭受影響的社會整體或部分發生一段時期身心上的重大創傷。受創嚴重未能恢復的個體,經常使其工作及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何謂重大創傷後遺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一般來說,疾病是七分精神三分病,心理情緒的調適與抒發能使疾病大為改善,精神疾病更是如此。“重大創傷後遺症”是指患者在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有睡眠品質低落、暴躁易怒、過度警覺及驚嚇反應之困擾等症狀,且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尚未改善,造成其痛苦或影響個人功能表現,便有足以構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可能性。
而重大創傷事件係指經驗、目擊、或被迫面對構成身體或生命威脅的意外事件,包括地震、洪水等天然災害,以及車禍、暴力、性侵害、戰爭等人為災難,而且足以引起強烈的害怕、無助、恐怖之情緒感受。
研究統計百分之四十至九十的社區居民終其一生曾面臨至少一次的重大創傷事件,其間約百分之一至十四曾經經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從臨床上的症狀歸納,遭逢事故後,意外事件相關之影像、想法、知覺,反覆侵入腦海、帶來痛心,有時彷彿再度身歷其境的錯覺、幻覺;此外,傷痛的感覺總是讓患者努力逃避災難相關刺激,其中包括避免觸及類似新聞報導、避免接觸災難有關之人事物、逃避情緒感受、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甚至悲觀等等。大多數患者在創傷後壓力症狀隨時間而減輕,而少數患者病程長達數年,且合併憂鬱症、焦慮症,或者出現酗酒、使用毒品等不良的適應行為。
重大創傷反應與高危險群
災變前患有心理疾病、較神經質個性者、創傷事件過程中遭受嚴重健康財物損失者、創傷事件後缺乏社會及家庭支持者,都可能成為創傷後壓力疾患慢性化之危險群。
在災難中失去親人,是最常見的壓力,也是最急需處理的危機,大多數會出現以下反應:
f?不相信親人已經永遠離開。
f?身體不適、沒食慾、呼吸困難。
f?覺得自己被拋棄,對過世親人生氣。
f?對親人的死亡自責。
f?模仿過世親人的行為或特徵。
f?容易緊張。
f?擔心以後沒人照顧自己。
重大災難之後,可能出現以下反應:
對自己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對倖免於難產生罪惡感。
過份的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親友、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甚至出現暴躁易怒的情形。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產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有無充分幫助周圍的人。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此時容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對於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重大創傷者的自助之道
建議患者,避免責備自己或救難人員的救援行動。從接受自己及周遭親友的鼓勵開始,彼此相互打氣、加油,說出自己的感覺與經驗,留意身心狀況,適時休息,接受他人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抒解情緒與緩和症狀的方法:
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情緒說出來,並與家人朋友一同分擔悲痛,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的機會,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別忘記家人與朋友都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試著與他們談談。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單位表達。
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後,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文∕李政勳(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