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專訪
香港昨日屆逢「七‧一」,除支持民主訴求的群眾遊行,也首度出現親中團體遊行「慶賀回歸」;對這兩場遊行,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博士受訪時指出,由於支持民主的遊行人數今年減少,親中派此舉顯然帶有互別苗頭的意味。
隨著香港與中國大陸關係日益密切,王家英也觀察到,許多香港具有身分地位的人,常必須「公開表態」。他認為,講這些話不是要給香港民眾聽,也不見得是自己的心聲,但為了維護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利益,有時候會「身不由己」,多表態也可獲得獎勵,這是一個政治的現實。
王家英說,親中團體往年在七‧一時,沒有舉行過遊行,而是以類似嘉年華的聯歡活動,慶祝回歸中國。今年改成遊行,主要是因為親中派評估民主派此次遊行人數將降低,而他們也能動員與民主派相當的人數;加上香港左派對領導群眾運動逐漸展露信心,所以,這次遊行明顯帶有互別苗頭、彼此競爭的意味。
至於這次支持民主的遊行人數,不若最近這兩年來得熱絡與眾多,王家英分析說,這次人數減少的原因,在於前兩年七‧一遊行的訴求條件不是不見,就是有所改善。
過去兩年港人主要有三個訴求:「倒董(董建華下台)、爭民主、不滿經濟變差」。支持倒董者不一定支持民主,如今董建華已經下台,民怨不再,加上自去年起經濟逐漸回溫,遊行人數因此降低很多。所以,今年會站出來的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代表一群堅定的民主主張者。
被問到這是否意味香港支持民主的力量薄弱?王家英表示,根據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建立民主政治的仍佔有六成半左右,港人民主期望應該還是很清楚。但他認為港人「並沒有很強烈的迫切感」。他還進一步指出新任香港特首曾蔭權在港人心目中所代表的意義。
王家英說,由於香港政府的行政官僚都是萬中選一,曾蔭權更代表從基層一步步爬升的行政官僚,最後成為新特首,儘管他不是經由民主程序,卻是一種「香港精神」的體現,相較董建華所代表的「紅」,曾蔭權則代表了「專」,北京能接受也算是一種妥協。假如新特首能帶領香港走出困境,港人自然歡迎,但如果不行,香港民主訴求將會轉強。
他還說,過去在香港,例如兩年前要幾萬人上街頭是很難的,像民主派能帶出三、五百人就很不容易。所以,儘管今年人數不若這兩年多,但也不要小看;因為儘管這一年經濟有改善,但昨日還是有上萬人走上街頭,顯示代表民主的聲音還是很強大。這說明未來如果香港經濟再轉壞,新一波大型群眾運動出現,他是一點也不意外。